摘要:进餐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成为一个未来的社会人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笔者从大班幼儿出发,简要论述了大班幼儿自主进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培养其良好的自主进餐习惯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进餐;习惯培养
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幼儿进入大班后,其小主人意识愈发强烈,他们表示除了自己穿脱衣服,为班级服务外,还想自主取餐。教师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我园开展了大班幼儿自主进餐习惯的培养。以下仅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孩子爱吃的营养美食食谱一、大班幼儿自主进餐存在的问题
1.教师催促幼儿吃饭,造成心理压力,对幼儿的消化吸收非常的不利;过分约束,在老师过多干预和过分约束的氛围里,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而对进餐产生抵触情绪,幼儿
个人进餐喜好不被尊重,进餐愉悦感差
2.浪费严重,面对众多孩子,在快速的分餐过程中,难免会顾及不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对于吃得少的幼儿来说,一方面吃不完会造成恐惧心理,由于吃不完,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剩下的食物过多造成严重的浪费;
3.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差,幼儿被动的接受进餐食物和进餐规则,整个进餐过程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规则进餐,幼儿缺乏自主性,剥夺选择权。
二、大班幼儿自主进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方面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但依然有部分幼儿,盛的太多,却吃不完,造成浪费食物现象;大班幼儿有了自主权后,部分幼儿每餐只盛一点点,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则会盛得更少甚至不盛,因而进餐量明显减少了,还有些孩子取餐动作缓慢,因而拉长了进餐的时间。
2.教师方面
对于进餐量,教师如果不作规定,孩子的营养摄入可能就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成长所需;可一旦作了规定,进餐气氛可能又会重新紧张起来,而且也影响了孩子自主权的行使;开饭取餐时,同组的孩子会因为谁先盛谁后盛而争吵,取餐过程等待现象突出,占用时间过长等,老师们不知道如何干预,在什么时候进行指导;保育老师每天要通过观察,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对三餐进行记录和评价,有时候看上去香味俱全的餐食,受幼儿欢迎的程度却并不高,有时候某个菜品能受到大多数幼儿的喜爱,评价的权利只在老师,很少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
3.家长方面
对于让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方式,有些家长不太认可,他们觉得孩子还没有能力自主进餐,对能否保证孩子的营养,表示质疑。
三、大班幼儿自主进餐习惯差的危害
1.剥夺孩子吃饭的乐趣
孩子在吃饭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主选择的过程,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吃
饭的速度、节奏以及菜品的种类。喂饭取代了孩子进行选择的权利,所有吃饭的乐趣都被剥夺,孩子会慢慢失去对吃饭的乐趣,产生厌食的情况。
2.孩子容易过度肥胖
自主进餐习惯差,孩子对自己肠胃的吸收情况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即便孩子认为自己吃饱了,家长还要强制孩子再吃一口。整个吃饭的过程充满了催促和强迫,造成用餐氛围紧张,吃饭如同打仗一样,而孩子被过度的喂养容易产生肥胖的症状。
四、大班幼儿自主进餐习惯培养策略
1.营养均衡,保持幼儿自主进餐的兴趣
小朋友和大人是一样的,也会喜欢新鲜感,每日如果重复吃相同的食物,再美味的珍馐最后可能都有吃腻的一天。在园中,我们应该将食物加工得相对容易消化一些,比如肉煮得酥烂一些、蔬菜切得细一些。保证荤菜二至三周内不重复,蔬菜一周内不重复,同样的食材多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
我们确保食物的品质和营养的同时也要符合幼儿的口味,激发幼儿的进餐欲望;对于孩子的菜式喜好做相关的记录,在制定食谱时会考虑季节的变化,如天气炎热时,我们会着重以清热的汤水为主,如白贝冬瓜排骨汤、雪梨银耳瘦肉汤、绿豆汤水等;在秋冬季节,就以燥滋润为主,如南北杏海底椰竹丝鸡汤,无花果瘦肉汤等。每月定期举行自助餐活动,在自助餐中也让孩子学会了自主、分享和体验不同的用餐文化和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如开展“一盅两件”粤式叹早茶主题、南瓜食材主题、欢乐下午茶主题、“自做自吃汉堡包”主题等自助餐活动,多样式的烹饪方式和用餐形式,让幼儿对每天的餐点充满期待,由此生发出自主进餐的兴趣。
2.正面引导,尊重幼儿的喜恶
之前看过一篇研究报告,科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的嗅觉和味觉比成年人更敏感,有很多食物在儿童期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奇怪”及“不能接受的”,在成人后对这些食物的感受会改变,然后这些食物变成了“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好吃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来鼓励孩子尝试。比如春季的时令蔬菜马兰头、枸杞头,很多大班的幼儿原本觉得味道有些奇怪,但是当我们告诉她吃这些蔬菜可以帮她的眼睛变得
亮晶晶时,他们往往会把这些蔬菜全部吃完了,然后很期待地问教师自己的眼睛变亮了吗。
如果小朋友确实有不爱吃的食物,并且通过变换烹饪方式仍然不能接受时,我们会选择尊重孩子,选择其它可以补充同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替代。上面有提到,大班幼儿偏爱吃肉类,尊重孩子的这一偏好的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均衡营养。每次进餐时,会装入适量偏少一点的肉类,当幼儿提出还需要添加肉类时,我们会分步骤要求其吃完盘内的蔬菜和米饭,再为其添加少量肉类作为奖励。
3.借助绘本,培养进餐好习惯
绘本当中丰富有趣的画面和彩斑斓的图片能够极大的抓住儿童的目光。借助绘本对儿童的吸引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可以与日常的教学相结合,在健康教育当中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有关饮食习惯的绘本,带领孩子阅读,并给予一些引导使孩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孩子都有着一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不但喜欢吃一些与季节相反的食物,甚至对于蔬菜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吃饭时喜欢左顾右盼,狼吞虎咽。这些不好的习惯不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一些不良
影响,导致孩子免疫力降低,更加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肚子里的小人》等绘本来让幼儿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创作,师幼共创、家园共创等方式,研制适合本园进餐习惯教学的幼儿绘本,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绘本阅读、创编绘本让孩子们建立起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4.制定规则,引领幼儿自我决策
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幼儿制定规则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在一日生活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自主的选择的机会、平等的表现机会和参与创设的机会,使幼儿成为班级的主人,萌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与幼儿就“什么是自主进餐?”、“自主进餐该遵守什么规则?”展开相应的讨论,支持幼儿讨论制定自己所需要的“公约”。讨论后,幼儿制定了自主进餐的规则。
幼儿主动参与制定“进餐公约”的过程体现了他们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与同伴之间思维相互碰撞,不断讨论到商定规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也获得了发展。
总之,通过自主进餐习惯的培养,丰富了孩子们的进餐模式,提高了孩子们进餐的积极性,能够让孩子们主动地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并且学会分享、轮流、排队、秩序、文明进餐等,内化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同时还让幼儿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秀青.大班幼儿进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幼教,2020.06:23-25
[2]蓝静.健康教育在幼儿园进餐环节的渗透[J].当代幼教,2020.03:21-23
[3]祖桂枝.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培养行动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