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ppt中医学典故伊尹做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和传统,其核心精神就是五味调和。中华饮食烹饪烹调手法多样,制作工艺讲究质味形,在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上力求互补促进。在饮食滋味的确立上,调味成为饮食优劣成败的重要环节。
调味与中医学很有渊源。《黄帝内经》指出,食物有四性五味,即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周礼•天宫》说:“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在日常生活中,中华饮食强调营养平衡,追求五味调和,以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动量定理习题
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出生于陕西合阳县因为善于烹饪被汤看中,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
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伊尹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
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更被后人尊为中华厨祖。
他不仅是一代贤相,辅佐商汤巩固帝业,他还是中国厨师的祖师。伊尹由厨师拜相,论五味调和之法,奠基中华菜系基调,开中国烹饪先河。
钱钟书先生有《吃饭》一文,其中说到:“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并将做菜的道理转换成治国的道理,以此来劝说商汤成为一代名君。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
《吕氏春秋•本味篇》“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第一天上幼儿园
《吕氏春秋》详细记载了伊尹关于烹饪的说辞。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第一,欲烹美味,必先了解原料。烹调需要各种各样的原料,若分类,主要有三种:一是水中生物,二是食肉动物,三是食草动物。这三种原料分别有腥、臊、膻等恶臭味。但是,利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制作出美味佳肴。第二,美味的烹调,需要有好的水质和合适的火候。水是味的根本,食材的本味是以水为介质的烹饪方法来体现,甘、酸、苦、辛、咸五味的烹调,水是关键。食材在鼎中的沸腾和变化是靠火候来实现的,用木材燃火,把水烧沸,有时大火,有时小火,经过多次变化,才能去掉腥、臊、膻等恶臭味而烹调出美味。第三,调和美味十分微妙,要用心观察和体会。调和五味时,有先有后,有多有少,有急有慢,差之毫厘,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用心观察,仔细体会,才能懂得其中的奥妙。第四,鼎中变化精妙,在于心领神会。鼎是调味的工具,其中细微而精妙的变化不是用语言能表达的。第五,调味有度,适中是最佳境界。精心调制的美味佳肴,要达到久而不坏,熟而不烂,甘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由于伊尹精通烹饪之道,被后世厨师尊为祖师爷。
我们都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所以,味道的根本就在于水,无味。而酸、甜、苦、辛、咸五味和水(这个水是介质)、木、火三材这几个因素混在一起,谁多谁少,都决定了最后味道的走向。
安满孕妇奶粉事件
食材烧煮九次味道就会变九次。火很关键,一会儿大火一会儿小火,通过控制不同的火势,也可以达到灭腥、去臊、除膻的作用。只有懂得烹饪道理的大师上,才能做到控制调味,又不失去食物的品质。
调和味道离不开酸、甜、苦、辛、咸这五种基本的味,每一个用多少,怎么用,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不同口味来调配。而调味只是味道变化的其中之一。在锅中的变化,却是非常的精妙细微,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明白。想要准确地把握食物精微的变化,就必须要懂得食物本身的阴阳转化和时节对食物的影响。
最终,做出久放不腐,熟而不烂,甜而不过,酸而又酸,咸而不苦,辛而不烈,淡而不寡,肥而不腻的美食,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美味的要求。
从上面伊尹的“五味调和”的论述里,可以看出来,味道在于调配,调有先后顺序,什么时候用盐,什么时候用醋,如果乱了,味就变了。还得有量,五味有多有少,既不是一起放,也不是一样多。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调味最终要的是个人的口感,讲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孩子不自信
烹饪要使五味“和”,即从差异到平衡,必须“善均五味”,掌握“调”的本领。中国调味技艺堪称世界之最,其传统的准则主要有本味论、主味论、时令论、适口论、养生论、风味论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准则,都离不开“调”的技艺。这里的“调”指的是调味,但却不限于盐、醋、酱、糖之类味料的调,而是指利用主料、辅料、味料的配合及各种烹调的手段来美化菜肴的味道。这是因为美味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的产物,绝非单靠味料所能形成的。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化菜肴味道的“调”很难进行定性定量的具体分析,正像《吕氏春秋•本味》所说:“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精妙微纤。”这里讲究的是分寸和整体配合,一切以味的谐调为尺度,或辛辣、或浓郁、或爽利,均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伊尹辅佐商汤,最终灭夏兴商,成就一代伟业。商汤封他为尹,所以世称伊尹。因其对商朝建立之贡献巨大,所以又被后人尊称为“商元圣”。伊尹因为精于烹饪而被后世尊为烹饪“鼻祖”,被民间敬为厨神。
相传伊尹初见商汤时的谈话,被后人整理成《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在劝说商汤时,伊尹投商汤之所好,从烹调美味的诸多技术要领引发出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说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是治国之本,君臣、君民关系必需理顺调和,只有得到天下成为天子,才能享用
风味人间的美食食谱人间所有美味佳肴,即“天子成则至味具”。在谈话中,伊尹总结了秦以前烹调经验,论述了“至味”的食物如何制作,这就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理论,同时列出当时各地著名的肉、鱼、菜、饭、水、果、调味品等共40余种,记述了商汤时期天下的美食。
从哲学上看,烹调与治国有相通之处。由烹调之道说到治理天下的大道理,是伊尹得宠于商汤的原因。成语中“割烹要汤”“调和鼎鼐”和“治大国如烹小鲜”等典故,均由伊尹辅佐商汤成其大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