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代饮食文化介绍
中国各代饮食文化介绍
  先秦饮食
  原始社会,饮食通过渔猎采集获得。而到了新人时期,谷物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古人饭食主食和副食之分。《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五谷是主食,其他肉类、菜类都是副食。先秦吃的粮食统称为五谷或六谷,具体品种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子)、麻,六谷在加上稻子。
  先秦时代蔬菜种类很少。《诗经》里面提到的132种植物,能作为蔬菜的只有20余种。后来,其中的大部分都退出了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如荇、苕、苞之类。这时候也没有炒菜一说,都是煮熟了蘸酱吃。
  先秦的肉食以牛、羊、猪最为重要,狗肉也常见。但庶人一般人吃不到牛肉。《礼记·王制》中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平民无故不食珍”。
  先秦人主要是跪着吃饭。平民一天两顿,贵族一天三顿,天子一天四顿。中国至迟在商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筷子。古代的筷子叫箸,也称作“梜”。不过在先秦,用不用筷子是有说法的。《礼记曲礼》上说,“饭黍毋以箸”,“羹之有菜者用梜”,意思是说筷子只用来夹菜,不用来吃饭食。
  先秦时期,匕、柶的造型、功能类似现代的勺。中国考古发现,在磁山、河姆渡、大汶口、龙山等考古学文化的遗址中,都出土有骨匕,青铜匕最早见于商代晚期。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应该是用来舀粥汤,或者取食肉类的。
  汉代饮食
  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
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
  汉代人就已经吃上了面条。那时面食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面条有片状的、条状的。片状的是将面团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锅而成。到了魏、晋、南北朝,面条的种类增多。著名的有《齐民要术》中收录的“水引”,“水引”是将筷子般粗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则是极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汉代人吃饭大部分还是跪着吃。到底啥时候吃个饭才能不这么累?下面即将揭晓。
  汉代人的美食菜单。《盐铁论》和《七发》记载了两份当时的时尚菜单。枚乘在《七发》里列举了当时九种至味:红焖肥狗肉,夹着爽脆的石耳;云梦泽的香粳米,赶着松散的菰米饭;柔韧的熊掌,蘸着五香的鲜酱;叉烧鹿里脊,嫩滑甘香;鲜鲤鱼片,烩溜黄熟的紫苏;打过霜的菜苔,炒起来嫩绿甘脆;用兰香酒来荡涤齿颊,让人食欲大动;清炖豹胎。
取环术费用
  《盐铁论·散篇不足》列举了西汉前期20种时尚美食:烤羊羔、烤乳猪、韭王炒蛋、片切酱狗肉、红烧马鞭、豉汁煎鱼、白灼猪肝、腊羊肉、酱鸡、酥油、酸马奶、腊野猪腿、酱肚、焖羊羔、甜豆腐脑、清汤鲍脯、甘脆泡瓜、糯小米叉烧烘饭。
  魏晋南北朝桥梁工程试题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面食的发酵技术更加成熟。《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发酵方法是一种十分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由于掌握了发酵技术,这时期面食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其品种主要有:白饼、胡饼、面片、包子、髓饼、煎饼、膏饼、饺子、馄饨、馒头等等,但多以饼称之。
  三国魏晋南北朝 时较为著名的面点品种在50种以上。馒头的创始还与诸葛亮收服孟获有关。这一点《三国演义》也有提及。不过,三国时的馒头夹有牛、羊、猪肉馅,而且个头很大,与头相似。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新的蔬菜品种,如茄子、黄瓜、菠菜、扁豆、刀豆等。茄子原产印度,传入我国晚些,初名叫胡瓜;菠菜是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由尼泊尔传来的,最初叫波楼菜;扁豆原产爪哇国,南北朝时传入我国。
  关于炒菜在西汉的《盐铁论》中已有客店里贩卖韭菜鸡蛋的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详细记载了炒菜的炒作过程。魏晋南北朝之际,炒用于做菜的明确的文字记载已经出现。这是中国乃至于世界菜肴史、烹任史上的大事。
  魏晋南北朝,人们爱喝奶。当时大批西北游牧民族入居中原以及中原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使汉族人民的这一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乳制品也成为经常性的食品,并直接影响到宫廷与贵族们的饮食。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坐着吃饭了。最早,中国人的服饰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无论男女都穿裙子,裙子里面则不穿内裤。商周时期,中国人学会了用袍子做内衣(后来袍子变成外衣)。上衣下裳里面多了袍子,走光的风险小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裤子终于普及,可是当时的裤子没有裤裆,甚至连裤腰都没有,一左一右套在两条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状态。裤裆的发明特别晚。从考古成果来看,至少东汉以前是没有连裆裤的;所以,东汉以前的成年人在开会和聚餐的时候,必须双腿并拢跪在地上,让外衣垂下来,护住要害部位。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势进餐的由来。因为东汉以后连裆裤才发明,并在魏晋南北朝广泛推广,所以,魏晋以后,有人就放弃跪坐进餐的方式。到了宋朝,所有吃货的裤子都有了裤裆,人们习惯于坐在椅子上吃饭,再也不用担心走光了。
古代美食食谱大全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给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一)鱼鲜。据传东晋名将谢玄于军务之余钓鱼,自制成鱼鲜,寄给远方的妻子,遂被传为风流佳话。(二)五味脯。据
《周礼》郑玄注可知,该脯为五香干肉条(片)。(三)胡羹。西汉张赛通西域以后,中亚饮食之法渐有传入汉室之中,胡羹便是其中之一。三国魏晋时,胡羹在民间广为流行。(四)胡炮肉。胡炮肉是魏晋时由波斯传入中国的名菜。(五)蒸豚即蒸小猪,这是魏晋时的席上珍品。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习俗,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传统,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成为中国饮食风俗史上极富光彩的时期。孕妇可以吃龙虾吗
  隋唐五代,粟、麦仍是北方人的主食,而南方人仍以稻米为主。由于南方稻米生产的长足进步,大量稻米运往北方,特别是中唐以后,稻米已成为人们的常食之物。唐代比较著名的饭食有“青精饭”、“团油饭”、“王母饭”、“荷包饭”和“饧粥”、“茗粥”等。“青精饭”是一种用南烛树叶的汁浸黑的米蒸成的饭,其如青,故名青精饭或乌饭。据说久食此饭,可益精气、强筋骨,延年益寿。“团油饭”是用煎虾、鱼炙、鸭鹅、猪羊肉、鸡子羹、蒸肠菜、姜桂、盐鼓等合制而成,为富贵人家妇女产儿三日或满月时食用。“王母饭”是皇家的主食之一,类似今日的盖浇饭。“荷包饭”以香米杂鱼肉等用荷叶蒸成。另外的“饧粥”也很有名,是加杏酪、麦
芽糖制成的。李商隐《酬寄饧粥》诗云:“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赞美了饧粥的芳香甜美。“茗粥”则是掺茶叶煮的粥。
  隋唐五代的面食更加丰富,仅饼的品种就有许多。有煮饼、蒸饼(又称笼上牢丸)、汤饼(又称汤中牢丸)、蝎饼、阿韩特饼、凡当饼、胡麻饼、双拌方破饼、春饼、赍字五饼、五福饼、(带馅的饼)、丸饼等。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品种更多,甚至出现了一种叫“冷淘”的凉面,风味独特,诗圣杜甫十分欣赏,称赞“经齿冷于雪”。幼儿园老师送礼
天猫砸金蛋  据说,唐朝最受女性青睐的甜点是奶酪浇鲜樱桃;唐朝上流社会的宴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名叫"玉露团"的奶油冰激凌甜点和半透明的“透花糍”。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有面制糕点的风化遗物,其中包括千层糕,也包括做成花形、叶形的点心。出土的宝相花纹月饼十分精美,花蕊和花瓣至今清晰可见,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惟一一件月饼式点心;另外还有梅花式点心、菊花式点心、四棱式点心、四瓣花纹点心、八瓣花纹点心,以及叶形面点、筒形面卷等。阿斯塔那唐墓,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饺子。
  由于唐朝不仅皇家冰窖、官府冰窖发达,民间私营的商业性冰窖也不稀见,于是,甜食也随着季节不同而相应变化,到了夏季,便会有冰制或冰镇的美味助人消暑。例如,逢到盛暑
天气,宫廷中会做一种"清风饭",是用糯米饭、龙睛粉(可能是琼脂)、龙脑细末与牛奶一起拌匀,垂到冰井深处加以充分地冷冻,形成一道清爽可口的祛暑冰点。民间则流行把冰块敲碎,浇上蔗浆,制成类似刨冰的冷食。
  最后提一句,现在已经征服全世界的小吃腊汁肉夹馍,据说也是由唐代樊氏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