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人物细节描写
免疫调节教案
赵松迁
论文摘要
从创作角度看,《红楼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其中的细节描写艺术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艺术经验之一,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并作为文艺创作的借鉴。《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以小寓大,能抓住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在平淡无奇,自然而然的描叙中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某种主题,因而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曹雪芹的艺术功力,说明了《红楼梦》的伟大。
关键词细节描写;特征;典型化;作用;意义;《红楼梦》;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离开细节,就谈不上逼真地反映生活,尤其对以家庭生活为题材而缺少惊心动魄的传奇情节和宏大场面的作品更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艺术。——右脑开发音乐周先慎语。ppt个人简介模板
红楼梦》站在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峰巅,给世界近代现实主义开了先河。在细节描写上,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丰厚的艺术遗产,滋补着我国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本文拟就《红楼梦》细节描写的特征、细节描写在人物性格典型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意义三方面,探讨一下《红楼梦》细节描写的艺术。初一下册数学作业本
一、细节描写的总体特征
内容丰富是小说的一大特点。确实,凡看过《红楼梦》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小说记叙的大多是些琐事,然而往往是这些情节从侧面反映出某人的性格,例如薛姨妈、赵姨娘……所以,在看这本小说时,绝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当然,“红楼”更应该用心慢慢地品读。
读过三两遍,依然有很多琢磨不了的故事。有人说,平凡而忙碌的人有时会有一种像《红楼梦》中的感觉——“把人淹没在日常的细节中”。
作为以叙述描绘见长的文学形态,细节描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非比寻常。《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而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深刻,小中见大。作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看似琐细在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按照文学理论来讲,细节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艺术形象塑造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而真正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一例外都是生活所赋予的,作家必须十分熟悉他所写的对象。因此,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写环境除大处着笔、创设壮阔景观外,还有必要细处落墨。作者要把纵横上下,出没左右,穿行中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细节描写,—一加以展现,活画出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在写情节方面,除大起大落的主动脉外,那千丝万缕的筋络重重迭迭,每一个在情节发展中的细节,都有过渡的作用,犹如一座小桥,可以带读者到达柳暗花明的彼岸。
红楼梦美食食谱大全台湾画家、作家、诗人、美学家蒋勋教授,在台湾以“说书”的样式给人解读《红楼梦》,走的就是细读的路子。蒋勋认为,一般人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忽略很多细节,其实《红楼梦》中许多不被注意的细节,恰恰是它最精彩的部分。
张爱玲喜欢欣赏细节,所以她会说“八十回以后,味同嚼蜡”。蒋勋说:“后四十回的文采细节的确大不如前八十回,后补的部分大多只有骨架,而失去了文学的血肉。前八十回中,贾宝玉动不动就掏出荷兰的怀表来看,又喝法兰西红葡萄酒,晴雯头痛的时候,他让她用法国药依弗哪,宝玉的房间里充满西洋的东西。可是到80回以后,这些东西都不见了,因为补的人不知道清朝的贵族生活,细节没有了。”
蒋勋曾经拿《红楼梦》中晴雯生病,医生把脉后开的药方给现在最高明的中医看,药方都是正确的,连后加的几味药都是对的,让人很吃惊。这说明曹雪芹在写这些细节时都并非杜撰的。还有薛宝钗的“冷香丸”以及菜肴“茄鲞”都写得十分细致,把药和膳的精致和奢华写到了极至。我们通常的文学都轻轻带过,《红楼梦》却讲得那么细。《红楼梦》的白描手法纯熟,它里面丰富的细节,远远超过一般的中国小说。所谓“丰富的细节”,是广而言之,不是指贾宝玉的食谱,秦可卿的摆设之类;我们看《红楼梦》各人说话的口气,很合身份,就是靠说话里面的细节实现的。这是曹雪芹的天才所在。谁都生活在细节里,但在写书时,多数人一提笔,什么也记不起来,而出的作者,却能让事物在他的想像里复活,他看着自己的记忆,像看着演出中的戏,细节就展开在他眼前,只需要凭趣味来选择而已。妥贴的语言和安排适当的细节,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两个必不能少的特征;没有这两点,至多激动一时而已。
如果我们再将《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与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作一比较,还可以发现另外的艺术特。外国文学名著中的细节描写,有时往往使故事滞留下来,进行大段的静态描写。例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第一部第十八章安娜卡列尼娜与渥伦斯奇在火车车厢门口相见的细节里,详尽地描写了安娜卡列尼娜阴暗然而却富有生气的眼犥?以及在渥伦斯
新水浒传全集
奇身上所引起的反应: ……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象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象是在寻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奇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安娜的眼神是她与渥伦斯奇相见场面的逻辑中心,也是她寻求真正的爱情的试探,然而也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开始。这个细节,无疑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魅力,曾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赏。但也毋庸讳言,在这个描写中,故事却停滞了下来,一切都是静态的,作者把读者引向了对安娜外表美与精神美的关注,却未能使读者的思想与感情跟着主人公一起去流动。《红楼梦》很少做这种静态的细节描写。相反地,总是在动态中展现生活场景,而且总是把读者也拉到这些生活场景中来,跟着人物一起去思考、去感受。如第八回宝玉与宝钗互识锁、玉之后,黛玉也来到梨香院。书中写道: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如何不解这意思?”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下边接着写宝玉因听了宝钗的劝告,放下冷酒,换了热酒来饮。可巧雪雁此时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因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雪雁道:“紫鹃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爬爬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环们小心太过,还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这两个细节完全是由人物的对话组成的,曹雪芹既没有写人物的眼神表情,也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感受,然而各个人物的思想感情都跃然纸上了。而且随着对话的进行,读者的思想感情也和人物一样在一张一弛地活动着。
二、细节描写在人物性格典型化过程中的作用
有了细节就有了性格,但有了细节却不一定会有典型。换言之,人物性格的典型化离不开细节描写,但却不是所有的细节描写都能够表现典型性格。那种不顾典型化的要求,一味去描写细节的做法,只能导致“恶劣的个性化”,只能是“纯粹低贱的自作聪明,并且是垂死的模仿文学的一个本质的标记”﹝3﹞。要把典型化与“恶劣的个性化”区别开来,就必须选择生活中那些既含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又含有思想意义的事件。《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可谓多矣,人们读起来却并不生厌,不感到烦琐,其原因就在于它完全是服从典型化的需要,而和“恶劣的个性化”绝缘的。
任何细节都只不过是现象,但只有那些与事物的本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象,才富有社会意义,才是艺术家所光顾的对象。《红楼梦》取材于大观园里一儿女们的日常生活,她们的生活圈子十分窄狭,无非是“弹琴下棋,作画吟诗,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但曹雪芹却从这些琐碎的小事中选择出了符合典型化要求的生活细节,赋予不平凡的社会意义。比如第二十九回里写贾母领着女眷们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作为贺礼送的一盘法器中有一只金麒麟。平庸的作家可能会在这只金麒麟本身大作文章,写它的来历,写它如
何金璧辉煌等等。曹雪芹却避开了这种不足以表现人物典型性格的物的描写,而去写各个人物对这只金麒麟的反应: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象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宝玉听见史湘云有这件东西,自己便将那麒麟忙拿起来揣在怀里。一面心又想到怕人看见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这件。因此,手里揣着,却拿眼睛瞟人。只见众人都倒不大理论,唯有林黛玉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不觉心里没好意思起来,又掏了出来向黛玉笑道:“这个东西倒好玩,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戴。”林黛玉将头一扭说道:“我不稀罕。”宝玉笑道:“你果然不稀罕,我少不得就拿着。”说着又揣了起来。|这个细节对性格刻画是很富有表现力的,每个人物所说的话都富有个性特点,而且都是形神兼备的“这一个”。宝钗的话正如探春所说,表现了她“有心”;而探春看出宝钗“有心”,却又表现了她的“敏锐”;宝玉的话说明他不拘细事;黛玉的话体现了她的“尖酸”;宝钗装作没听见,又显得她胸有城府;宝玉“揣着”又“掏了出来”,掏出之后又“揣了起来”,表现出他与
黛玉、湘云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和关系。一个细节写出了四个人的性格特点,而黛玉的“尖酸”又是这个细节描写的逻辑中心,不仅表现了这个少女唯恐失去爱情的怯惧心理,而且牵动着“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尖锐对立。显然,这个细节是曹雪芹专门为林黛玉设计的,其他人物只不过是个陪客而已。他把生活压成了碎块,抛掉石渣,拣出美玉,然后又镶嵌到事物的焦点上,因而显得格外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