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早晨歌词儿时的美食
作者:王兴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04
        我的儿时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最艰难困苦的农村度过的。那时的农村,很多家庭连吃饱饭都困难,所谓的美食,大多是当今再普通不过、甚至孩子们不屑一顾的东西。但这些魔豆宝宝小屋美食却早已根植在我心中,让我经常回味并为之感慨。
        土豆是我儿时的最爱。那些年冬天特别寒冷,农村家家都有火盆,或泥做的,或把破铁盆用作火盆。记得我家的火盆,是母亲用黄泥掺麻坯子,在一个瓦盆上敷出盆样,取下后重新捏造盆型、再一次次敷上细泥用雪花膏瓶擀光做成的。每天早上做完早饭,母亲便从灶膛里扒出未烬的炭灰放进火盆,稍微压实后放在地中间或炕上,顿时屋里开始温暖起来。那时吃的都是粗粮,再加我们好玩耍,经常没到饭时就饿了。母亲便用火盆给我们烧土豆,从土豆窖里挑选几个较小的,埋在火盆里。我们守在火盆边,边烤手边等土豆放屁。大约十几分钟,土豆陆续开始扬州爱情万岁“放屁,我们便给土豆逐个翻身,避免朝下的一面烧焦。再过十几分钟,令人垂涎的土豆香味就出来了。土豆出盆,我们用笤帚扫掉上面的灰,每人领取一个,扒开烧黑的外皮,
开始享用那黄澄澄的冒着热气、香气的土豆。因为土豆较小,几口就吃没了。想要再烧,母亲一般是不准的,一是浪费土豆,二是影响火盆散热,三是冒灰弄脏屋子。偶尔,我们也在灶膛里烧上几个,但由于是旺火,烧焦的时候比较多,即使没有烧焦,也不如在火盆里烧的好吃。
识字8ppt
        炒玉米花是我们衣兜里常揣的零食。每年秋收后,母亲带我们到大地里翻检玉米秸秆堆里散落的玉米棒子,成熟度好的拴挂在房檐下的木杆子上,差的就碾成饲料喂猪鸡鸭鹅。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取下几穗玉米,搓下玉米粒,倒在大铁锅里开始翻炒。我在灶下按照母
亲的吩咐掌握添柴多少,控制火候,听见玉米粒在锅里噼噼啪啪地响了,就减为小火。为了吃的时候口感好些,还把糖精放在水里化了,然后将水均匀地撒在即将炒熟的玉米花上。母亲边炒边尝,炒好即出锅,用簸箕抵在锅沿下,用铲子或锅刷搂到簸箕里,然后倒在炕上,均匀地分成五小堆,每个孩子一小堆,各自享用并保管。于是我们的衣服兜里便经常鼓鼓囊囊地揣些玉米花,与伙伴玩累了,看电影途中或看电影时,上下学路上,时常随手掏出一把,或扔或塞在嘴里嘎嘣嘎嘣地嚼上一通。有时也与小伙伴一起分享,加了糖精的玉米花自然更有吸引力,甚至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那时学校没有食堂,都是自己带午饭,在教室的火炉子上热。为了图省事,我们经常就揣点玉米花,午休时边吃玉米花边玩,两不误。开始干嚼还可以,时间长一点,两个腮帮子难免累得发酸,于是歇一歇再嚼,口渴了再喝点凉水。儿时的胃真是特别好,几乎没得过胃病。
        河鱼是儿时记忆中常吃不厌的美味。为了自己织网打鱼,父亲自制了一个简易的小纺车,将买来的细棉线(那时还没有尼龙线)两三股纺在一起,缠成线团,用竹片做成梭子,一个网眼一个网眼地织结渔网,然后涂上油脂晒干。每到夏季农闲时节,父亲便经常背着渔网到远近的水塘打鱼。我经常带着鱼篓,拿着几个西红柿、黄瓜之类的东西,跟着父亲去捡鱼。有时空手而归,有时收获颇丰,有三五斤,甚至最多一次打了10多斤鱼。父亲打鱼很辛
苦,时常要走很远的路,下到水里很凉,腿经常抽筋,有一次大腿被水蛭叮得很深,用鞋底子抽拍好一阵子才把水蛭打出来。回到家里,母亲忙着把鱼挤好,然后或炖或炸,或做成鱼酱,为全家人改善伙食。当然,大家最爱吃的是炸鱼,母亲把鱼挂上浆,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非常酥脆,但那时生产队分的豆油非常少,炸鱼比较费油,所以母亲很少炸鱼。如果打的鱼很多,也送给亲戚邻居,或晒成鱼干。有时摘下几个鱼干放在灶膛或火盆里烧烤一下,别有一番滋味。
        记忆中可以称得上美食的还有鸡蛋花生、甜秆等。那时几乎每家都养几只鸡,蒸碗鸡蛋糕,或者炒个韭菜鸡蛋、尖椒鸡蛋,是改善伙食、招待客人的上等菜。家人过生日,母亲专门给过生日的煮两个鸡蛋,并郑重声明,今天谁谁过生日,所以煮了鸡蛋,给他滚滚运。除此之外,鸡蛋还可以用来到供销社直接换盐、作业本、铅笔等用品。记得那时有几次我没有作业本了,家里没钱,母亲便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鸡蛋,让我到3孕妇能用取暖器吗里多地的大队供销社,换一本方格本或算草本,外加一支笔头上不带橡皮的木纹铅笔。花生也是稀罕之物。那时我们住的地方没有花生,供销社也少见。在江蘇东海居住的姥姥,每年春节前都用布口袋寄来5斤花生,花生粒很大,油炸或干炒,再挂上点白糖,是很好的下酒菜,也是我们非常爱吃的美味,但大都是客人吃剩下的或是过年时,我们才一起享用解解馋。所谓的甜秆
就是玉米秸秆,夏末秋初,在黄土岗地较黄的玉米秸秆比较甜,特别是秋天收割玉米时,父母经常顺便带回来几根或一小捆选好的秸秆给我们吃,就像现在小孩吃甘蔗一样,只不过味道要差得很多。此外,还有冰棍、汽水、大米粥等等,都曾是我儿时的美味
        童年美食食谱弹指一挥间,40多年过去了,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超市,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品大流通时代,网上可以购买天南海北的各种特产小吃,非常方便快捷。尽管如此,我还是经常想起自己儿时的美食,想起那虽然艰难困苦却也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岁月,因而更加感慨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加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者系长春新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