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的传统美食
作者:尹智炜
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4期
        “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是较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每逢“清明节”人们除了扫墓祭祖等活动外,家人们还团聚在一起食用节日的特食物
        “清明”原非“清明节”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地区天气转暖。寒冬已去、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柳绿桃红,生机勃勃。在《岁时百问》中如此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原本不是节日,作为节日的清明节是在唐朝才形成。
好娃娃儿歌
        寒食”并入“清明节”
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        谈到“清明节”的由来,就必须要说“寒食节”。“寒食节”究竟在清明的哪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两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当“清明”成为内涵丰富的“清明节”时,“寒食节”并入“清明节”,寒食习俗就自然成为了清明节的特习俗。
        “寒食节”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传说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在央视《东周列国之春秋篇》有生动的演绎: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从自己腿上割肉烹熟给重耳吃),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子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交替,有的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清明节都有哪些传统美食
        清明节的饮食自古以来就颇具特。古时寒食节主要吃粥。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中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此外还有相传为道家所创的“青精饭”。“青精饭”也叫“乌饭”,主要是为滋补身体,祭祀祖先。汉代还有一种名菜,叫“五侯鲭”。唐代韩翃有一首《寒食》(又名《寒食日即事》)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西京杂记》上说,这五个人互不和睦,他们的门客之间不得往来。只有一个人叫娄护的,很会说话,五侯都很喜欢他,纷纷送给他新奇的食品。娄护把五侯送给他的食物调和在一起,结果成了难得的美味,人们称之为“五侯鲭”。其实,这所谓的“鲭”不过是鱼和肉的杂烩,只因由美味的食品调和而成,味道自然就格外鲜美了。
        清明节的特饮食在我国各地有所不同。由于清明节包含了寒食节的习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此外,清明还有吃蛋的习俗,这如同端午节吃粽子和中秋吃月饼一样。以下是几种清明节代表性的特食物。
西游记后传演员表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之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节饮食宜忌
        宜温不宜寒 清明节饮食宜温,建议多食用时令蔬菜水果,如韭菜、荠菜等,还可食用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因北方地区初春之时仍相当寒冷,历史上寒食禁火的时间有的更长达一个月之久,古时病弱者多不堪寒食,影响健康,故历史上提倡禁绝寒食的也不乏其人,如三国时代的曹操和北魏孝文帝等,寒食节亦于唐以后逐渐式微。
        发物不宜多吃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这些特传统美食食谱送给您
故宫博物院ppt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所以,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在我们日常食物中属于发物的蔬菜类主要有竹笋、芥菜等;禽畜类主要有公鸡肉、猪头肉、鹅肉等;海产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虾、螃蟹等;食用菌类主要有蘑菇、香菇等。
        采食野菜需谨慎 清明时节,很多人趁踏青、祭祖之时捎上点路边的野菜。野菜在充斥大鱼大肉的城市备受追捧,野菜虽美,也不可不择而食之,有些野菜是有毒的,如果是生长于公路边或已经受到污染的水渠边的野菜,则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食用后也会有害健康。谨慎起见,建议最好采用蒸、焯、做汤或做馅等方法食用,野菜凉拌更要注意以上问题。
        肠胃虚弱者慎食青团 清明寒食少不了青团,青团有糖皮的、青皮的和白皮的,青团主要由艾草糅合糯米而成,糯米是一种很难消化的食材,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还是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青团要趁热吃,冷却后淀粉老化,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随之降低,也易感染肠道疾病。青团不宜和大量油脂或刺激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一般应与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整肠作用的酸奶或有助消化的山楂一同食用。
怎么制作万花筒
        螺蛳要清洗干净 采食螺蛳要注意,田螺多生长在污处,体内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从市场买回的田螺一定要放养三天以上并且滴上几滴菜油或麻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剪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