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一中高2017级2017-2018学年下期
第1周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
命制人:严巨勇  审核人:曹毅
盘点四川宜宾美食食谱的做法大全
题序
题型
考点及具体知识点
分值
设计
难度
系数
能力层级
各知识权重
一级
二级
三级
知识
板块
名称
题号
(三级)
权重(%)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选择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
字的字音(考查常见常用,选择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含有人易读错字词,涉及多音字形声误读等)
3
0.60
基础
知识
1
2
3
4
    8%
2
选择题
识记现代常用规汉字(二词、三字词、四字词)
3
0.60
3
选择题
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3
0.65
4
选择题
病句辨析(不合逻辑,搭配
不当,句式杂糅)
3
0.65
二(论述类文章阅读)
选择题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3
0.65
论述
类现
代文
阅读
选择题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容要点
  3
0.65
选择题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
0.70
三(文言
文阅读
之吏传
人物)
5
选择题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辟、宾、夙、讫)
3
0.60
古代
诗文
5
6
7
8
9
39.60%
6
选择题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所、之、因、于)
3
0.65
7
主观题
翻译
10
1.5%
8
主观题
简答
9
主观题
断句
四(古诗
文阅读)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选择文段中一词多义、活用等文言现象的句子)
概括人物观点态度(针对第1卷文言文设题)
第二部分:试题
命制人:严巨勇  审核人:曹毅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拜全球化经济发展之赐,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全球华语市场备受瞩目。尤其是中国,近几十年来致力推行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在亚洲已不容忽视。加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移民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形成的海外华人区,以及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在这几股势力推动下,华语将在21世纪“水到渠成”地成为全球性语言。
语言能否成为全球性语言,与这个语言在的结构性质、词汇量的多寡、过去是否曾经为伟大文学作品的书写工具、是否成与伟大的文化或宗教联结都无直接关联,这些在的因素都不能确保一种语言能畅行全球。
语言的扩散势力必须投射在政治、军事与经济领域。盛唐时期,中国的版图辽阔,汉语便曾扩散至日本、朝鲜、越南;而自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大规模地向美洲移民,殖民帝国的母国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力量,有效地支配欧裔移民的官僚及意识形态机构。这样深入的影响,导致即使19世纪南北美洲民族全面兴起,但是英语或西班牙语仍是当地被普遍接受的主要行政用语。进入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首要军事与经济超级强国,也同时提升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地位。
相对而言,由于中国近代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消极态度,导致华语地位无法像英语一样随本民族移民影响力遍及全球。明清以后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在政治上与北京完全断绝关系,而且这些华工苦力多半是操着彼此无法沟通的汉语方言的文盲。至于后来成为中上阶层进入主流社会的华人多半是追随当地殖民者(不管是欧洲或日本)政权,并通晓他们的语言。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华人占全国总人口七成以上,但因为立国之初基本上沿袭了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教育等典章制度,新加坡政府不选华语(或当时最多华人使用的闽南语言),却改以英语作为主导行政语言。
近期华语在全球的崛起,则明显地与经济领域紧密相连。海外华人经济地位的提升,直接
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海外华人区本身并不具备推动华语成为全球性语言的主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崛起才是提升华语为全球性语言的主因。
随着中国门户的开放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势力的不断向外扩展,华语顺势成为当前重要的新兴国际语言,吸引大量非本族语者学习华语。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与华语教学研究所与语言中心近年陆续成立,正是为了顺应这个需要。重视中国广大市场的新加坡政府,近年除了不断与中国进行各种商业合作计划,也实行一系列语言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多学华语,以免错失21世纪的重要商机。
1、下列不属于全球华语扩散原因的一项是:
A、全球华语的崛起不取决于在因素,中国经济的崛起才是提升华语国际地位的主因。
B、中国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是提升华语国际地位,成为全球语言的极重要的推动力。
C、学习华语作为外语的非汉族语者人数快速上升,各种相关汉语教学机构陆续成立。
D、经济地位提升的海外华人、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21世纪全球性语言,华语吸引了大量非本族语者,包括新加坡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语言教育政策,鼓励年轻人多学华语。
B、以华语为载体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一部分运用华语写作的文学作品享有世界声誉,这对华语能否成为全球语言有一定的作用。
C、19世纪南北美洲民族全面兴起,因此英语或西班牙语成为当时当地被普遍接受的主要行政用语。
D、中国近代政府无能,对海外华人在政治上的支持力微弱,导致华语国际地位下降,其影响力并未随着华人步伐遍及全球。
3、根据原文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加强华语教学的研究,改善教学方式,吸引外国人学习华语。
B、华语的崛起,可以从世界各地日渐广泛地使用华语的发展趋势窥其端倪。
C、新加坡政府鼓励年轻人学习普通话主要是出于经济交流的商业考虑。
D、华语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相互促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粱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
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 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爷爷到家时,两瓶酒只剩下半瓶。老人家把三儿子招呼过来父子对饮,那晚,皓月当空。
  1953年秋天,爷爷娶奶奶的时候,换了身干净衣服空着手就进了岳母家的门,回来时,他手里就多了新媳妇的一只手。三十多里山路,奶奶的小脚实在走不动了,爷爷就向路边收庄稼的老乡借了辆独轮车,一边是黄澄澄的玉米,一边是腮上红扑扑的奶奶。车子“吱呀吱呀”唱了一路,像是最浪漫的婚礼进行曲,引着他们踏上了幸福生活之旅。
  爷爷说这些时,一脸的甜蜜,听得三叔眼里潮潮的。
  第二天的正午时分,爷爷满身大汗进了家门。院子里多了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那时候,大金鹿还是个稀罕东西,不亚于今天谁家买了辆小轿车。全村人都羡慕得不行,就连母亲、二婶也看得眼睛放光,据说回家后闹了好几天。
  眼看婚期将近,三叔抓紧时间练车。于是,早晨下地前或者傍晚回家后,村里人就看见三叔在村西的麦场里卖力地演练——对他来说,将要驮回的岂止是新媳妇,更是自己一辈子
的幸福啊!
  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像一桌酒席上有了鲍鱼,一家人顿时多了底气;有了这辆自行车,就好似一场演出来了名角儿,全村的人们都盼着好戏开演。
  万众瞩目的日子终于来了。大金鹿前把上的大红花与三叔年轻的笑脸相映生辉。
  三叔潇洒地跨上自行车,昂首挺胸上了路。身后是一支吹吹打打的迎亲队伍。三叔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新媳妇——他们是媒妁之言,这之前,两人只在邻村的露天电影场见过一面,却从来没有说过话。
  三婶在村里小妹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三叔的自行车后座,一时间,唢呐叫得欢。在我们鲁南老家,新郎接新娘有很多规矩,其中一条就是:新娘不说话,新郎不回头。人逢喜事精神爽,秋风得意车轮急,三叔脚底生风,很快就把送亲的队伍甩在后边,三婶也不能说话。
  三婶娘家到三叔家的路上有一段上坡路,三婶心疼累得满头大汗的三叔,就跳下了自行车,帮忙推了一把。上了坡,三叔不能回头看,根本不知道三婶下了车,也不知道她还没
坐上来,就骑着空车走了。直到进了村,才发现坏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掉头回去新媳妇。
  新媳妇根本没有回娘家——她哪里丢得起这个人哪!大家来去,终于在那段上坡路边还没收割的玉米地里到了正生闷气的三婶。
  当然,婚礼照常举行,乡亲们喜酒照喝,只不过留下了一段有趣的佳话。
  三叔说这些时,一脸的幸福,听得儿子心里酸酸的。
  三叔的儿子把父母的故事说给未婚妻听,她听得泪光闪烁,一脸的神往。恰好他们看到报纸上登着一家婚庆公司推出了自行车婚礼的消息。两人眼前一亮,手牵手走进那家婚庆公司,就像父辈一样,他们打算在这座城市里,举行一个万众瞩目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独轮车、自行车上的婚礼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是林肯、凯迪拉克带不来的。(有删改)
4、下面是对本篇小说的情节特点以及用意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小说的特点是在儿子的故事中插叙爷爷、父亲的故事。
B、这样设计,让前一个故事为后一个故事的解决提供了因由,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三个故事各自独立,表达各自的主题。
D、同时,三个故事勾连在一起,突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E、这样的构思,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的情节新颖独特,增强了感染力。
5、文中上辈人的婚礼故事分别对“三叔”、“儿子”、“未婚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三叔听了后                                                                             
儿子听了后                                                                             
未婚妻听了后                                                                               
6、读完全文,你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和“幸福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小说,简单说说你的观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