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的简单主义
闲来得空翻翻书,有一则轶闻,说的是汪曾祺、黄苗子、王世襄等人聚会,比试谁做的菜最好吃,结果王世襄先生凭借一道最简单的油焖大葱夺冠。看到这里,会心一笑。
    都说穿在法国,吃在中国,细数我泱泱中华的饮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位孔大圣人将追求食物之精美当做了生存大义,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错误的先河。还有一个叫易牙的,坊间走卒,本来是够不上资格青史留名的,但他凭借着把亲生儿子烹成人肉羹进献给齐桓公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中国的厚黑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同时开创了中国人味蕾追新猎奇的路子。
简单少油烟的美食食谱图片    西方人的饮食,以牛肉、牛奶、面包为主,不少欧美国家,厨房里几乎看不见油烟。我们很难想象那些食物的滋味,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西方的饮食方式更加健康。这一点我们虽然心知肚明,但中国人的味觉记忆太过顽固,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烹饪之艺,讲究的是煎炸炒煮,先起个油锅,葱姜蒜丢进锅里,噼里啪啦热热闹闹,酱醋盐酒味精一旁等候,更讲究的,还要精雕细琢弄出许多中看不中吃的花样,香味形俱全方称得上美食。
    相对于形式繁缛的中餐而言,西方饮食简直不值一哂,可人家的体质的确比我们好,即使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的足球就是不如人家的圆,奈何!追根溯源,关键还是在饮食习
惯上,饮食习惯决定了遗传基因,再加上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吃,还是不吃”,哈姆雷特命题摆在了餐桌上。 
    美食应该回归原生态,最好的做法是简单又能吃出美味,同时还更易于保留食物的营养。一枚白水煮蛋并不比它做成“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后滋味更差,须知,产业链越长污染越重,很多菜品简单加工甚至不加工,更能体现出食物的本味,越是刻意求新求变,离平易、纯朴、自然的饮食之道就越远。
    美国作家丽莎茵普拉特在她的著作《简单生活》中如此说:“简单生活,去除生活中一切冗杂,一切繁复,一切粉饰,一切累赘,让生活“简”起来,“单”起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