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摘要:“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意思是说,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爱满天下实践启示
我喜欢的美食食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因此,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便是施展有效的“德育”,而与“德育”联系最为紧密的便是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曾听过许多优秀班主任介绍工作经验,谈得最多的便是“爱”。“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一、播撒爱的种子
关爱学生,本就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理念之一。陶行知以博大、深沉、执著、持久的爱,关注每一个认识和不认识的学生。他关爱学生,不是出于教育的策略,不是来自功利主义。他认为:“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其它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以火点火,以爱爱人。”他把爱学生、爱人民、爱民族、爱人类统一融入他博大的胸怀之中,成为了万世师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正是当代教育所缺乏的根基。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
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现在的许多班主任大多囿于师道尊严,没有真正“爱”学生,即便是“爱”,也成了工作的一种手段,爱得不真诚。爱得不真诚,班主任工作就不能真正深入人心。因而,我们首先要做一名“有爱”班主任。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班主任、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
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从来不歧视他们,主动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帮他们查漏补缺,鼓励其上进。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就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在与孩子交往时,学会蹲下来温情地看学生一眼,悉心听取学生心声;学会面带微笑地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会为一个学困生的一次举手发言而鼓掌。要走进学生心里,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宽容,
提供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让“爱满天下”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争策略,也适用于班级管理,我们惟有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让他们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原来带过的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周晓峰的男同学,开学之初,上课经常
走神,班长也反映这个同学对班级工作不热心,于是我提醒他,想不到他竟依然如故,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了休息室,刚开始,我脾气比较急,说话也较严厉,于是他似乎觉得很委屈,竟掉起了眼泪,一问三不知,于是我让他回去好好想想,第二天再给我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他竟给了我一张道歉的字条,从字里行间的态度来看,我认为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学生才对,于是我再一次他谈心,这一次他告诉了我有关他的一切,原来他印象中只有他以前的班主任对他最好,让他当了班长,可到高中,没当什么班干,似乎老师不在乎他,整天充满着失落感,因而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至此我才发现,学生是如此看重老师对他的评价,也因此明白一个好的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好友。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就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调整心态,掌握并运用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记得有一次,期盼已久且期望值极高的一场拔河赛在失败中结束。教室中的空气凝固了,很多同学都哭了。我知趣的退出教室。在同学们上课间操的时候,我在黑板上送上了我的关爱和鼓励:“亲爱的同学们,小小的失败不算什么,只希望大家能记住:今后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能轻视或小看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今后我们一起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请相信:无论今后发生了什么,结局怎样,老师永远和大家在一起,你们是我永远的骄傲!”学生做完操回到教室,班长大声地朗读着我的话,顿时班级里想起雷鸣般的掌声,此时已无需更多语言,我觉得我和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我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门艺术,那就是“严中有爱”,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含爱的情感。也收获了学生对我深深地尊敬和爱戴。
有一届学生,班上有对双胞兄弟,周勇和周平,这哥俩身高1米80多,是一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让每个老师都很喜欢,由于家中父母下岗多年,母亲身体又不好,家中生活非常困难,我到校长说明情况,校长二话没说,免除了两个孩子三年的学杂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哥俩成功考取了本科院校,我又成功地给他们联系了慈善总
会,经过实地考察后,他们决定每年资助他俩学费每人1500元,直到大学毕业。在周勇的微博里他写到,“多年后,您会为有那么多永远爱您的学生们而感到幸福,我也会感恩有一个永远爱我的老师而回报社会。”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彻底献生精神,把满腔热忱和真诚爱心倾注给每一个青年学子。一个“爱”字贯穿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要教好学生,爱是基础,爱是主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教导学生。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努力地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武装自己,塑造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工作信念。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理论》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徐占红:《对后进生的爱心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王瑞清:《中学班主任教程》,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