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里的中国性格
作者:王雅洁
来源:《商周刊》2016年第04
        策划前言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不仅仅有建筑、书籍、器物和乐曲,还隐藏在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美食。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用来形容饮食,既说明它的重要,又基于它的广袤丰富。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代更迭,一路融合、创新,却从未中断。
        从大国外交到谈情说爱,从生意往来到婚丧嫁娶,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中国人的问题都可以在饭桌上到答案,甚至连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吗?从美食中走出了泱泱大国的历史,走出了影响地域发展的区域性格,走出了每年万亿元的零售额,走出了千万人的就业数,走出了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走出了每个中国人长长的一生。
        我们励精图治谋改革、搞建设、促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了老百姓能吃上好饭,过好日子。
又到了年味渐浓的时候,圆圆的饭桌、热乎的饺子、亲人的谈笑……新年的味道已然开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翻腾。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们以独特的饮食文化,传递情感、发展经济、守望家园。这份朴素与固守,感动的不只是味蕾,更是中国人有力跳动的心脏。
        吃出来的人文社会
        国人好吃。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只听噬啦一声,爆锅的香气便能从五星级酒店后厨传到乡村小筑的灶台上。在中国960中国美食食谱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多亿人此时都在为同一件事做着准备,那就是——吃。
        食物的香气不仅遍布全国,还横亘历史。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王朝、江山之所以被称为社稷,便是源自古人对粮食丰收的期盼。假如可以穿越,去每个朝代试吃一场,便不难发现:能饱腹、有美食的朝代大多富裕。饥荒遍野的时期,往往战乱频发。食物与社稷的强有力关联亘古未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后世统治者牢记管子的治国箴言,一方面大兴
农耕,使中国农业文明几登鼎盛。另一方面也因此重农抑商,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粮食,就这样牢牢扼住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