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4月(总第八次)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考查时间:120分钟    考查内容:综合考察   
一、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②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
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③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④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
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2分)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俊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俊良/撙奢靡/ 轻赋/ 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俊良/撙奢靡/ 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俊良/撙奢靡/ 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俊良/撙奢靡/ 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C.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D.四库,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综合丛书《四库全书》,先抄好的四部分置于“北
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藏于“南三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因此被提拔为官。
   B.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4分)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9分)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恩波:皇帝的恩泽。③斗:通“陡”。
8.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5分)
                                                               
9.“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错一空扣一分,扣完为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诉说他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他站在船头“            ”,可谓“一世之雄”。
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孤独的美食家第二季食谱图片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