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黄鳝“鳝”行天下
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13期
    公元222年,东吴析华容县东境置县,因地富鱼稻,令官“监收渔盐之利”,“监利”作为一个昭示“鱼稻”资源丰富的县名正式出现于历史舞台。其鱼、虾、蟹、稻等产业优势地位的奠基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监利黄鳝广泛分布于池塘、沟渠、湖泊和稻田之中。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渔民从1980年就开始人工养殖,到1996年开始推行网箱养鳝,现已发展到70万口网箱、80余万平方米养殖规模,年产黄鳝37000吨。
    黄鳝含有丰富的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卵磷脂),它们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经常摄食DHA,记忆力可以提高20%。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食用黄鳝肉可以补脑健身。监利黄鳝体形长而圆,尾柄尖且渐细,无畸形;体橙黄,背部有三条花斑,黑黄斑纹相间,主筋与副花明显,泽鲜艳。
日本美食食谱大全
    监利出产的黄鳝,多以“桐梓湖”牌商标和“荆江”牌商标销往上海、浙江、广东、香港和台湾,还出口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枝参”。一直以来,黄鳝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监利黄鳝多以鲜活产品运销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南京、上海、广州等地,该县也尝试加工冰冻鳝筒和烤鳝片,冰冻鳝筒出口韩国,烤鳝片出口日本。2010年,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栏目特别报道《受欢迎的监利黄鳝》,健康养殖生产的30吨“生态黄鳝”,从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出发,远渡重洋销往美国。
    湖北省是淡水水产科技强省,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国家级研究院所;有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各地市级研究所,这些单位均有从事黄鳝研究的科技人员。
    湖北省发改委于2012年依托长江大学建设了湖北省黄鳝繁育及养殖技术工程实验室,省科技厅于2017年依托长江大学建设了湖北省黄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通过长江大学研究团队首创人工仿生态繁育鳝苗技术,每年供应黄鳝人工苗种5亿多尾。监利县东港湖建立了黄鳝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今后,监利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任务,挖掘科技优势和水体资源,大力发展生态黄鳝养殖,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推进现代化、环保化黄鳝产业。5年内养殖规模和产量保持全省领先,预计到2020年,黄鳝产业综合产
值达到100亿元。
    (周圆圆编辑整理)
    链接
    朱哲材( 1795-1869),字梓良,号丹园,湖北监利县朱河镇乃湾村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中举,嘉庆二十五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先后选庶常散馆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升郎中,后授广东廉州知府,道光八年( 1828)分发福建,奉命押解粮饷,渡海赴台湾。先后任宜兰县通判、淡水县知县,后升任台湾府知府。朱哲材在任期间,兴办教育,改造水利,辟荒造田,将监利的棉花、辣椒良种引入台湾,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尤其是教化乡民,将黄鳝食用更是引为趣谈。有一次,朱哲材到乡下视事,发现有乡民械斗,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村民为“拱界虫”(即黄鳝)之事发生争执,因“拱界虫”在台湾有“神虫”之称,民众不敢食用,但“拱界虫”经常打穿田埂而漏水,村民在劳作中将所捕黄鳝互相甩入对方田中而引发事端,朱当即令人将村民所捕黄鳝收回,用家乡的烹调方法做出十几道黄鳝宴,遍请乡中“三老”及乡民士绅,带头吃“拱界虫”,并向大家介绍黄鳝的药用价值和家乡民众盛吃黄鳝的习俗,大家吃后,纷纷称赞知府大人的黄鳝宴,此后,乡民再未因“拱界虫”发生过械斗事件,食黄鳝也日渐兴起,黄鳝逐渐成了台湾民众餐桌上的一道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