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2020.11[摘 要]物理课作为一门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都是人类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探索所得。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具体情景体验式的探索进行教学,对高中生在实验探究和亲身体验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物理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现实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境体验 教学实践
情境体验式教学实践主要是指:以高中生熟悉的情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融入物理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实验体验和探究,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对思维要求十分高的学科,物理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情境体验式教学法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符合教学实际的高效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和态度的引导,使得高中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探究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物理科学思维,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一、高中物理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核心包括“情境”和“体验”两个部分,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高中生从个人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出发进行学习,不断激发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探究热情,大大
提高了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物理以讲授为主的低效教学,强化了学生的主观体验性学习作用,非常有利于
高中物理课情境体验式教学实践探索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钱启明
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可以一边体验学科知识一边高效地掌握有关的教学知识。与此同时,情景体验式教学也是一种结合科学的思维过程和教学理念渗透物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帮助高中生体验到物理学科的新奇和趣味,从而主动参与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体验环节,使得高中生以兴趣激发作为物理学习最主要的动力,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主观学习能力发展,同样可以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高中物理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引入
所有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良好的课堂情境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师需要从情境引入物理学的内容教学。高中物理的知识十分复杂,包括了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诸多类别,再加上相关的物理探究实验和物理学科思想使得物理学的教学难度系数加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在进行新课教学时,
必须设计科学有效的课堂情境引入,从仅仅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来开展内容教学,使得高中生在个人想学和乐学的基本学习态度之下进行物理的体验式学习。但是情境引入应该符合高中生基本生活体验和个人经历,切不可盲目追求情境的趣味性而忽略了高中生基本生活体验,或者超出了他们的思维认知水平,力求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可以全身心沉浸在教师所创设的良好教学情境当中。
例如:在进行高中力学“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情景引入可以帮助高中生直观了解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引入环
节教师可以给定这样一个情境:一只吹足气的气球,用手封住气球口,当猛一松手以后我们看到气球有怎么样的运动呢?这体现了什么物理知识?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高中生会积极思考结合已有经验得出气球的运动状态,紧接着教师要逐步引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物理概念,从而得出本次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牛顿第三定律。在这种物理教学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始终将听课的注意力放在关键的学科知识点学习上,高效地导入了待学习的教学知识点,避免了学生因为直接导入知识的方式而失去学习和体验物理待学新知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知识导入的效果。简言之,通过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入,有助于激发高中生产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利用相关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境体验式的物理课堂教学已经离不开以网络资源为代表的多媒体的使用。物理知识是动态的,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物理知识和基本的物理规律,使得高中生在生动和形象的物理动态教学过程中提升吸收物理知识和概念的速度,使得情境体验式物理教学得到了技术设备的保障。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单调和枯燥讲解,很容易使高中生失去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图文并茂和新奇的课堂教学优势,可以帮助高中生在具体的物理情境中高效学习物理,提升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立足激活高中生思维认知意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角,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目标与要求,
充分挖掘和利用一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并结合体验式教学目标来针对性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教学情境,保证可以借助基于网络资源创设的体验式教学情境实现学生高效思考和有效学习。
例如:在进行“惯性定律”的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抛弃以往对照教材内容开展授课的方式,搜集一些网络上面相关的网络资料,尤其是可以搜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与感受“惯性定律”这一抽象物理定律,如可以把公交车刹车时人向前倾的现象通过具体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物理惯性的本质。又如:在进行“阿基米德定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生动、直观的视频资源,如可以搜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等资源,保证可以切实把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浮力的这一个物理概念进行有效地还原,这样可以增加相应物理知识展示的趣味性,同时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非常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兴趣,
最终可以从本质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对科学家探究精神的崇拜。此外,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不同力用不同颜的箭头表现出来,高中生在直观和明了的教学呈现中会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效率,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综合体现。
(三)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体验探究过程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更是培养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思维的关键过程。通过开展有效性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强化高中生的动手操作体验,也可以使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物理实验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助力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实际上,当前高中的物理实验主要包括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三个类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物理实验操作的情境,在进
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高中生会感受到
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帮助高
中生在物理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感和
满足感,从而大大提高高中物理的实
验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在创设
的物理实验体验情境中,高中生得以
积极主动进行实验探究,促使了高中
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物理探究能
力的提升。
例如:在高中物理“验证能量守
恒”探究实验时,教师应该通过为学
生搭建物理实验条件和提供指导进行,
如可以为他们提供小车、木板等相关
实验器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
助学生按照教材自主设计探究式实验
方案,之后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帮
助他们自主设计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这样可以借助物
理实验体验式情境的创设来使得高中
生通过自身体验加深对能量守恒本质
的认知。
又如:在学习“螺旋测微器和游
标卡尺的使用”测量性实验时,教师
通过基本的读数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正
确进行物理的实验器材使用,然后可
以针对性为他们留置一些自主体验游
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使用的测量任务,
指导和鼓励他们大胆地利用所学的这
些测量工具来测量桌面厚度、铅笔芯
直径等,借助这些测量任务的设计可
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测量技能,使高中
生的物理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在电学
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
确接线和设计电路,使得高中生的安
全用电意识和基本的电路生活常识得
到普及,学生体验是高中物理的正确
教学方式。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深高中生美食食谱大全视频教学
入体验
物理知识诞生于现实生活,并且
最终需要服务于现实生活。只有在现
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知识
学习目标才能实现,同时只有在现实
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价
值才能体现,这充分反映出物理知识
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可以紧密联系高
中生的生活实际,为他们创设适宜的
体验式教学情境或任务,保证可以使
他们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提高物理知
识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弹力”期间,可
以运用多媒体提前为学生展示现实生
活中“玩蹦蹦床”的教学情境,之后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
实生活中有没有玩过蹦蹦床?”“为什
么蹦蹦床会越跳越高?”等一些贴近
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借此可以激发
他们的探索欲望。然后可以继续为他
们展示弹弓、碰碰车以及高空蹦极等
一些常见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物理知识展开
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强
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又或者,可以充
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热点
新闻话题或事件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期间,可
以联系“火星探测器”“北斗导航卫
星”这些最新的社会时事热点,并且
为他们提供卫星绕地球的模型来让他
们直观体验万有引力,借助这种贴近
高中生生活实际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并且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
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和学
生的体验式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高
中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学科思维能
力。在一定的物理情境中,高中生的
物理思维品质都会得到本质的转变,
从而促进物理基本操作技能和思想的
突破性提升,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慧.高中物理课堂情境体
验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 
(24):57—58.
[2]陈志慧.基于情境体验下的高
中物理课堂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2016, 
34(17):35—36.
[3]沈正杰.基于情境体验下的高
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物理教师,2014, 
35(06):26—28.▍
78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