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富和吃穷
作者:押沙龙
来源:《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2008年第12
        说到奢侈炫耀,人们很容易就想到晋朝。晋朝历史上发生过非常有名的斗富事件。斗富的主角,一位是财主石崇,一位是皇帝的舅舅王恺。说起他斗富的手法,按现代人观点看来,也许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手段,但是在那个朝代,却是让人大跌眼镜的——王恺用麦芽糖刷锅,石崇用蜡烛当柴火烧饭。
        当时人说起石崇的饮食考究,举过一个证据,说他冬天能吃韭菜和艾蒿切细做成的腌菜,把王恺羡慕得要死。在晋代,大棚菜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冬天吃韭菜和艾蒿,实在是不可思议。后来王恺贿赂了石崇的仆人,才打听出来,原来这个高级得要死的腌菜是冒牌货,是拿韭菜根捣碎了,然后再把麦苗切细放进去混充的。王恺听了方才心里平衡。石崇知道消息泄露后,就把那个泄密的仆人给杀了。
        虽然冬天连个韭菜也吃不上,但是他们也有在当时非常高级的食物。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有一次到女婿王济家做客。王济把菜都放在琉璃盘里,也不用饭桌,就让侍女们端着,请客人
饮食。皇帝吃到了一盘蒸小猪肉,觉得特别好吃,就问王济这是怎么做的。王济就像王熙凤回答刘姥姥关于茄鲞的疑问一样,骄傲地说:咱这猪是用人奶喂大的,当然好吃!皇帝听了以后,很是不满,没吃完就走了。
        当时的司徒何曾对饮食也是严格要求。他每天吃饭要花掉一万钱。一万钱折合成现在的货币,大约是五千块钱的光景。这样,何曾大人一年的饭钱差不多是一百八十万人民币。对着几千块钱的大席,何曾直抱怨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的儿子何邵比他更努力吃喝,花在饮食上的钱比他父亲翻了个番,一年要吃掉将近四百万人民币,据说是食尽四方珍异。当时人认为,即便是皇家的御膳房,也未必比他家做的东西好吃。
        事实上,何家的烹饪技术确实超越了御膳房。何曾吃馒头就一定要吃开花馒头,所谓开花馒头,就是用发酵的面蒸出来的馒头。现在人不把开花馒头当回事,超市里一堆一堆的。但在当时,这绝对属于高科技,御膳房里估计就没有。何曾到皇帝家吃饭,就坚决不吃皇宫里的东西,食品一律自带。何曾还撰写过一本《食疏》,可以说对吃喝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根底。在那个年代,食谱往往被当做传家秘籍,世代相传,以供子孙享用。何家家学渊源,所以才有一年吃掉四百万块钱的后起之秀。北魏的大政治家崔浩,也著有《食经》。这些文化人策力,把饮食拔高到文化层面,打造出中国饮食文化的品牌。
        东晋南朝时期,精美菜肴比起何曾时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美食的精进,大家开始热衷于吃各种稀罕物件。燕子腿、猩猩唇、黑豹胎都被抬上了饭桌。这些东西虽然未必好吃,但是由于稀罕,都被视为美味。据《南史》记载,鳆鱼产自淮北,江南并不出产,故江南鳆鱼价格暴涨。渴望吃到鳆鱼的食客舍得花掉三千钱买一条。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奢华到梦幻的时代,可是,和这些美食家形成对照的,是饭都吃不上的苦人。魏晋时期,社会动乱,饥荒频繁,饿死沟渠者比比皆是。到了最后,曾经的富有阶层也有了吃不上饭的时候。淝水之战以后,苻坚的前秦王朝四面楚歌,官员们都三餐不继,长安城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过春节的时候,苻坚想让大家过个肥年,凑了凑吃的,好不容易整出一顿宴席。赴宴的官员们都把肉拼命塞在嘴里不咽,回到家再吐出来给老婆孩子吃。
        将军吃不饱,皇帝也有吃不饱的时候呢!八王之乱的时候,晋惠帝带着手下仓皇逃亡。大家手里都没钱,只有一个小太监带了三千钱,晋惠帝就以公家的名义硬给借了过来,用来路上买饭吃。后来大家买了粗米饭,用瓦盆盛着进给皇帝。皇帝一口气干掉两盆,尚且意犹未尽。
饥荒美食家怎么烹饪食谱
        西晋灭亡前夜,晋愍帝的饮食就更糟糕。匈奴人的军队围困住了长安城。朝廷搜搜国家仓库,惊喜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几十个大饼。但是这些大饼别人没份,晋愍帝自己一个人留着享用。但就算是他,也舍不得拿着饼就吃,他也明白忙时吃干,闲时吃稀的道理,就让人把饼弄成渣,熬粥喝。这样坚持的时间能长一点。撑到后来,这几十块饼也吃光了。皇帝的肠胃里也和贱民一样产生了饥饿感,最后他马上决定:赶快投降。
        手里头有杆子的还混成这样,一般老百姓的境况,更加可想而知。人相食,在两晋历史上的出现,不知凡几。更有一些军阀带着武装部队,四处吃人,此情此景,真正是孟子所说的率兽食人。那些所谓的美食家们生活的就是这样一个很多人饿肚子的时代。晋史中记载了饥饿百姓的多种食谱,花样确实繁多:老鼠、树皮、石蕊、腐肉、树根等等,有时候还有人肉。这些往往就发生在贵人们一顿饭用万钱,用百金的时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就是这个状况吧。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