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一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高盐、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带来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疾病,青少年的肥胖、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儿童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呼唤正规和科学的饮食教育的出现。2020年5月31日,深圳市食药安办、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推出青少年校园“食育”工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圳市龙岗区龙岭学校主动思考并且尝试探索适合小学阶段的“食育”实施策略,首先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分年级探索适合的食育主题。六个年级的食育教育主题和方法是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身心特点后,结合了深圳本土饮食文化的实际探索出来的一些有效实施策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校饮食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食育、小学食育教育、实施策略
“食育”一词最早于 1896 年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认为: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日本《食育基本法》指出:所谓食育是以通过养成有关食的正确判断能力、在生涯中实现健全的饮食生活,以增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和形成丰富的以人性为目的的必须进行的活动。
我国一些学者对日本的食育定义进行本土化的建构。程景民,郑思思认为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通过轻松有趣的方式向人们传播有关食的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传承民族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内容,从而使国民坚信食育对健康的有益性,并将健康的饮食方式作为终生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人性的目的。殷逢燕,杨思帆认为食育不仅是单一的营养教育或健康教育,包括营养知识、环保知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还延伸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李里特认为,食育即饮食行为教育。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食育”定义为以食物为载体的生命与营养科学知识的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和食文化的传承弘扬,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对儿童的艺术想象力和人格培养上。
食育教育的对象可以扩大到各个年龄阶段,上至老年人下至幼儿,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了食育教育。本研究中的食育对象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的教育场景是在学校内,教育内容可以是食物的营养知识的科普、饮食文化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熏陶、饮食与艺术的联结教育等。本文中,小学阶段的食育是针对小学生的广义的学校教育,包括树立减少食物浪费的意识,熟悉饮食相关知识,培养科学的饮食方式和正确的饮食习惯,以
及掌握基本的烹饪知识等;还包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甚至人生观的教育,发扬中华传统食文化以及鼓励食物相关的创新行为。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来说,本文都具有较大的意义。理论层面不仅会丰富小学阶段食育的学校实践研究内容,还提供了一系列学校食育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的理论指导。实践层面向大众展示了一个小学场景内的食育实施案例,相信会给同学段的学校提供经验和借鉴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食育还处在试点阶段,还未总结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相关的研究都停留在现状和对策的研究层面,以学校为单位的案例研究较少。不仅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食育教材也非常少,这也阻碍了食育研究的深入。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食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策略研究,拓展小学阶段食育理论研究视野。
本文的实践意义非常显著,在深圳市学校食育试点的开始阶段,紧跟步伐尝试为小学阶段实施食育提供思路和方法,在探索食育在小学教育的实施策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我校精品校本课程,同时也供感兴趣的学校参考。
一、国内外食育研究现状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英国教育部的具体课程规定,全国各公立中学必须开设烹饪课,面向11岁至16 岁的中学生,总学时不少于 24 小时。学生将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指数,能独立制作一份营养餐。通过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由教育部颁发的初级烹饪资格证书,同时该课程的学分将纳入个人总成绩,与毕业直接挂钩。
米歇尔·奥巴马作为美国“食育”制度的重要倡导者,一直以来都在大力推行健康的饮食文化, 并积极发起了“让我们行动起来”( Let’s Move) 的“食育”运动,鼓励政府、学校和家庭重拾改善儿童饮食健康的烹饪教育活动;
意大利政府全面禁止校园贩卖含糖饮料给学生,为追求良好和干净的食物系统而努力;法国的“食育”注重调动孩子通过感官体验去思考吃食物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调节和把握自己的饮食生活;芬兰的“厨房教养”要求人们认识食物的本真和质朴,通过简单的料理文化让自然的
观念深入人心。
从 1997 年开始,中国营养学会就先后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三个技术性标准,指导公众如何合理膳食。2006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正式写入其中。这是我国首次将全民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2005 年 10 月 25 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四批新职业,正式确认“公共营养师”成为新职业;2006 年《国民营养条例》出台,所有幼儿园和学校,社区和超过百人以上的餐厅都必须配备营养师。
李里特提出了食育的实施措施:①生命与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②良好饮食习惯的灌输培养,③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④传统食文化的弘扬。唐夏通过对中外食育情况进行比较,出我国食育与其他国家相比在法律法规、校园教育、行业协会的饮食教育功能、媒体方面存在差距。李里特指出食育应当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得到充分的关注。方慧认为未成年人食育目的是使未成年人通过“食育”能够达到对饮食行为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廖运球认为要提高营养,讲究膳食平衡。李丽桦强调制定有效的健康、卫生和营养方面
的政策与措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充分的、及时的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成功极其重要。陈冠如提出“青少年每日一蛋工程”来提高国民素质,同时扶持家禽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各种食育教育的试点、实验。浙江绍兴各级中小学将食育纳入中小学课堂,从吃的历史说起,囊括了大部分日常食品的营养和食用搭配方式。北京十四中食育“登堂入室”进入了课堂,通过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等一系列手段,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平衡饮食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2014年第一堂“食育教育”课在哈尔滨香和小学正式开课,孩子们不仅能了解到基本的食品知识,又能对食物和自然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思考,从而掌握饮食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和技能,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风尚。杭州市余杭区星桥第二小学则充分结合劳动实践教育,利用学校的楼上走廊,建造了“空中农场”和“食育教室”。同时大力推广“因食结爱 温暖童心”的饮食扶贫教育活动,鼓励孩子们将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贵州台江县南省小学的孩子们,坚定地走在提升品格、温暖人心的道路上。上海市已将食育课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征定制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纵观现有研究,可以发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类似“食育”的思想,近年来介绍“食育”理念的文章也并不罕见。从全球层面看,国外在食物营养干预、食育法制化以及食育内容和形式探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讨论主要停留在国外食育经验的总结。国内许多地区也相继开展了食育研究与试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开展食育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的饮食、行为等问题仍是不尽人意,原因就是忽视了食育过程的有效性,缺少快乐和魅力,不能使学生在内心上真正的认同。同时法律法规的缺失,学校和家长食育意识不足以及缺少专业营养教师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促进食育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
由以上文献的总结可以发现,随着食育不断受到国内大众的关注,食育也渐渐成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就笔者查阅的资料来看,现阶段关于食育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和高校阶段,针对小学食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很少,相关活动和课程缺少可以参考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很多的文献都是根据食育本身的概念和内容来进行分析,介绍国外推广食育的经验或者对国内出现的饮食问题进行阐述,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日本在推进食育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相关文献较少。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文献法,对理论层面的问题进行泛泛而谈,缺少实地调研。另外,大
多文献强调了食育的重要性,揭示实施食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但是提出的措施常缺乏聚焦性和针对性,且未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提出详细的食育活动或相关课程设置细节。
深圳美食养生食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我们开展这项校级食育的视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以一个学校为例的研究成果较少,食育的课程与活动的成果几乎没有,更没有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的食育活动。因此本研究就是要探索在小学实施食育的具体策略,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有效有趣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饮食素养,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传承优良的饮食文化。
二、食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在我校食育推行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些在小学阶段可行的食育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设计实施方案
比如一年级的主题为:饭先生和菜小(养成和认知)/我与蔬菜交朋友,挑选养成类绘本,
以PBL项目设计的形式开展;二年级的主题为:美味小厨,挑选营养类绘本,以活动和课程的形式开展;三年级的主题为:小小营养师探寻中国传统菜系营养的秘密,以PBL项目设计的形式开展;四年级的主题为:蔬果种植,以活动和课程的形式开展;五年级的主题为:校园食育环境创设,主要从食育大环境的创设、室外食育环境的创设、班级内食育环境的创设、进餐食育环境创设以及食育工坊环境创设五个大的方面进行实施;六年级的主题为:美食制作与美食文化,以活动和课程的形式开展。
(二)用PBL项目丰富教学手段
这里例举几个食育PBL项目:“不负时光,食刻相伴”项目拟解决学生中餐倒剩饭剩菜现象严重,以及学生喜欢在校门口的小店购买三无食品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制定每周的食育实操课程,即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家长一起进行亲子烹饪作业,总共进行了十三次实操作业。作业以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在班级内展示,年级组以美篇的形式进行汇总。利用班会课进行饮食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班级邀请家长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美食制作。让家长对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评价。项目成果展结合了游园活动的形式,每班一个大主题,班级以小组为单位主题探究。相比之前,学生更加珍惜粮食,以及更愿意动手参与食材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