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023主持人大赛》金句合集和选手文
稿合集
1金句合集
语气到位,好吃加倍。——沈鹏鸣
小米粉,大主题,咫尺而有万里之势。——康辉
一代又一古人,奉献他们的青春,皱纹爬上了他们青涩的脸庞,但是却让沉睡数千年的文物焕发新颜。——王楚涵
美食大赛蒸食食谱怎么做在戏曲演员心中,戏比天大,梨园雅韵如此生生不息,不只台上惊鸿一瞥,更有台下孜孜以求。——沈倩
所谓热爱,就是在漫长岁月里,全力以赴的理由。——沈倩
有时在快节奏中慢下来,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底气,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曾经和未来,就在我们的身边。——许斌
用心记录,用情抒写,这是对家国的深情厚谊。家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家的温暖,从未改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处处是我远方的家。——伊拉娜
只有脚下乾坤大,才可能做到笔底天地宽。——康辉
只要是自己最想做的事,那还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呢。人生是旷野,并非是轨道。——谢煜桥
以文化人,汲古润今。千百年来,海南乡亲把日子过成了“诗”,让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在平凡的岁月里,绽放出绚烂的花。——孔皓
“新”对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梦想,是力量,是实现。——孔皓
着力即差,很多事不是说你咬牙用劲儿就能干好的。有时候顺势而为,可能效果更棒。——撒贝宁
迟暮之年,亦是少年。——龚韵熹
通过美丽的汉语言,我们也许没有机会亲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我们也一样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龚韵熹
其实有的时候主持人,自己说话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能成功地让其他人说话,也是主持人能够做得很好的一点。——康辉
没有一种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但所要做的就是从困难中反思自己,然后跨越它,这才是获得真正的成长。——沈倩
不要怕失败,怕的是害怕失败。——石笑歌
我不止是竞技体育的见证者,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播者,把新时代的体育故事说得真实,讲得鲜活,给更多人以力量。——石笑歌
其实成功是什么,无非就是,你站起来比你倒下去又多了一次。——康辉“冲”是镜头里的他们,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凭着这股冲劲一座座大桥勾勒出发展的轨迹,一片片稻田交织出丰收的画卷,一个个村落绘就出暖心的图景。——欧林冲
阅读三毛的快乐,不应该有门槛。——冯琳
用话筒做树干,用声音做枝叶,好好长大。——冯琳
乡音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映射,更有来处的温暖。——赵羚淞
方言,真的是我们能够听见的历史;建筑,是能够看见的历史。——赵羚淞
2选手文稿合集
01沈鹏鸣《奇妙的味道》
大家好,欢迎来到奇妙的味道,我是鹏鸣,作为一个爱吃又爱玩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我经常在节目里和大家做推荐,比如说必吃榜单有什么,哪里是非去不可。那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什么呢?世上味道千千万,这个味道不一般。朋友们,欢迎来到螺蛳粉的世界。
嗯~闻着味了,咋酸臭酸臭的呢?这奇妙的味道来自广西的特食物——酸笋,它可是螺蛳粉的灵魂,闻着臭,但吃起来香啊。酸笋可说了,我臭了全世界,只为香你一个人。
尝过螺蛳粉,您就会知道,舌头会说服鼻子。柳州人嗍粉必须是二两、加辣、加鸭脚。二两、加辣、加鸭脚,这叫做语气到位,好吃加倍。您想想这Q弹的米粉,浇上螺蛳汤,再加上炸蛋、炸腐竹等十几种的配料,哎呀,酸、辣、鲜、爽、烫,舌尖体验真的棒。
袋装螺蛳粉出现之后,我也通过文旅推介,把这个奇妙的味道分享给了国外的朋友们,西班牙的朋友告诉我“好吃”,越南的朋友边吃边说“好吃”,泰国
的朋友就更加激动了“好吃”,翻译成中文都是一个意思,太好吃了。它还有一个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产业链收入突破千亿元,小米粉正在发展成为大产业,这还没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蛳粉它可是美食界的“卷王”,它不断地跳出舒适圈,把自己“卷”成了螺蛳粉月饼、螺蛳粉雪糕、螺蛳粉粽子,诶,甚至是螺蛳粉手机壳,传承和创新的持续发力,才有了螺蛳粉今天的超高人气。
柳州螺蛳粉弥漫着烟火气,浓缩着中国味儿,它的味道很奇妙,也很美妙,而它的出圈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包容和多元。当然,我也衷心的欢迎大家亲自去趟广西,品尝一下最正宗的柳州螺蛳粉,不要忘了咱们的好吃暗语啊,二两、加辣、加鸭脚。谢谢大家。
02王楚涵《面孔》
各位好,欢迎走进《面孔》,今天呢,我们要聚焦的面孔来自“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提到三星堆,你熟悉的面孔是不是这个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或者是这个衣冠楚楚的青铜大立人?而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两张全新的面孔。
首先我们来看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它是在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当中吸引了很多关注的一件文物。大家看到它的造型,双手合十,怒发冲冠,呈现出了不怒自威的气场,伴随他呢,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表情包,比如说在下佩服,求求你别说了,相信很多人都收藏了吧。
另外一张面孔呢,铜罍尊倒立鸟足顶尊神像,这个名字啊,念起来就有点儿费劲。1986年只是到了它的下半身,它一直苦苦等待它的完整面孔37年,如今终于“跨坑”合体。
文物的面孔如此鲜活,而让它们重生的是背后的考古人。作为一名在四川工作的主持人,我不止一次走进三星堆,而让我意外的是呢,大部分考古发掘队员的面孔都很年轻,九零后的他们呢,用专注和耐心
一点点的去清理每一件青铜残片。我们再来看一张同样年轻的面孔,文物修复师郭汉中,这是一张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了,而他面前正在修复的就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郭汉中用五年时间将200多块的碎片拼凑,让这棵“神树”
焕发生机,熠熠生辉。而现在,年过半百的他依旧在和文物对话。三十多年间,他用匠心妙手把文物碎片变成了博物馆里的国家宝藏。一代又一古人奉献他们的青春,皱纹爬上了他们青涩的脸庞,但是却让沉睡数千年的文物焕发新颜。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明之路绵延不绝,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可以走进文物,作为传播者,我也会继续步履不停,透过一张张面孔,用心用情讲述更多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灿若繁星的动人故事,谢谢。
03沈倩《梨园闯关我挂帅》
锣鼓起风云,唱念透千钧。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梨园闯关我挂帅》,我是沈倩。十二年前,我第一次站上央视的舞台,和赵宝乐老师搭档主持《快乐戏园》元宵特别节目。那个时候我只有十一岁,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裙子,看上去像是一团正在燃烧的小火苗,我的这颗心更是火热的怦怦直跳,我想这份对舞台纯粹的热爱是来自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
我的妈妈是一名戏曲演员,所以从小我是在剧团长大的。记得有一次我在侧台看戏,三伏天暑气蒸腾,
饰演穆桂英的演员扎着厚重的大靠,因为中暑体力不支,下场时晕倒在了台侧,经过工作人员的短暂救治,她苏醒过来,起身重整衣冠,奔向了舞台,再次亮相的她神采奕奕,似乎被铿锵的锣鼓注入了万丈豪情,那一刻,舞台上穆桂英的帅旗显得如此鲜艳和夺目。
妈妈对我说,在戏曲演员心中,戏比天大,梨园雅韵如此生生不息,不只台上惊鸿一瞥,更有台下孜孜以求。在剧团的一切见闻深深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也时刻提醒着我,所谓热爱,就是在漫长岁月里全力以赴的理由。
十二年转瞬即逝,我再次和赵宝乐老师搭档主持《梨园闯关我挂帅》,宝乐老师一见我就说,你是当年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吧?
十二年一路闯关,热爱未曾褪。如果说一个人的热爱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那么一人的热爱,会是滔滔江河,奔流不息。戏曲是梨园人延续千年的吟唱,也是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乐章。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震,唱响《穆桂英挂帅》,我们一起铿锵前行。
04许斌《身边的文化》
各位好,欢迎收看《身边的文化》,我是许斌。
欢迎乘坐地铁二号线,列车运行前方是良渚站(背景音),今天我们的节目就从地铁开始说起。十九岁的时候在杭州读大学,有一次到良渚,刚下地铁就看到走廊天花板上的图案是一圈又一圈的环形,当时我就想,哎,这图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良渚博物院,原来地铁走廊天花板上的图案是玉璧,在良渚文化中是重要的玉器,在地铁里,一个看似普通的图案原来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而我和良渚的故事也刚刚开始。
几个月之后,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参演了一部话剧——《施昕更》。1930年,十九岁的施昕更从老家良渚来到了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从事地质测绘的工作。在一次测绘过程中,他在一个叫良渚古荡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有孔石斧。他忽然回想起在自己童年时在家乡也看到过类似的石器,他立马回家,果不其然,在村民家里看到了一些石器。
通过查阅资料,又通过多次的发掘验证,有孔石斧、黑陶片、完整的陶器,施昕更一步步地拼出了他的猜想,在他脚下应该有一片神秘且古老的遗址。施昕更将他的发现撰写成报告并出版,这位年轻的地质学者成为了良渚文化的发现人。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施昕更没有提出,这是什么?或许我们不会这么早的看到良渚古城遗址,而这一片遗址,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心去观察,在西安地铁站抬头就能看到的古诗词,那是流淌千年的传承;在北京地铁平安里站,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灯饰,那是古今文化的碰撞啊。
有时在快节奏中慢下来,或许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底气,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曾经和未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05伊拉娜《“伊”起去远方》
爱美丽中国,看远方的家,大家好,欢迎收看《“伊”起去远方》,我是主持人伊拉娜。草原姑娘天生爱自由,带着这样的一种天性,在总台当记者的八年来,我行走了很多远方,也去看了很多中国人的家。
八年前,二十一岁的我前往了甘肃省扎尕那,这是我去到的第一个远方的家。整整四十公里,行走了四十多个小时,在海拔三千米以上,我们全程淋着雨走过了草原、湿地、高山、冰川和峡谷,就在我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偶遇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