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食节目审美特质
浅析美食类节目的审美特质
曦曼
摘要:中国民俗文化展现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风姿,支撑起民族精神的砖瓦,锻造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之魂。饮食文化作为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伴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而存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出现了以“饮食主题+真人秀”为节目模式进行创制的美食类真人秀节目,如《食在囧途》、《熟悉的味道》、《十二道锋味》、《中餐厅》等。这些节目将饮食文化内涵融入电视文艺的表达语汇,且不失艺术美感和审美趣味,为电视文艺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本文将以原创美食类真人秀节目——《野生厨房》为例,从节目中所体现出的中国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出发,总结和归纳美食类真人秀蕴含的美学内涵,分析和论证该类节目具备的美学特质,以期为节目制作方提供出以提升受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为创作导向,实现电视文艺与美学的交融共通的节目创制策略。
关键词:美食类真人秀;文化;美学特质
格伯纳等研究者的“涵化理论”[1]表明,电视内容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对人们的价值走向产生
极大的影响。综艺节目作为文艺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和思想传播的重要渠道,究竟应如何创造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融入电视节目的内核,兼具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节目呢?笔者认为,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作为创作的导向,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实现电视文艺与美学的交融共通显得十分必要。
一、美食类真人秀的文化内涵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看,饮食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食物、饮料的构成及其生产、加工、制作和享用仪式等方面沿袭已久的一些风俗,如饮食习惯、饮食礼仪、饮食观念等,它能直接反映出某个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2]。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中蕴含了阴阳五行哲学,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养生学说等多种文化和科学理念,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文化传统。美食类
真人秀节目将饮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节目内涵之中,节目内容反映人民生活、表达民族心理诉求、体现民俗文化价值,结合电视文艺的节目体裁,将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精神通过电视语汇传递给广泛的受众体。
二、美食类真人秀的美学特质
在众多美食类真人秀节目中,将传统民俗文化较好的融入到节目的策划和制作中的,当属于20XX年第三
季度由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和原子娱乐传媒联合出品的大型野外美食探寻真人秀节目——《野生厨房》。节目中的三位固定MC和飞行嘉宾翻山越岭自驾前往祖国各地寻当地特有的食材,在此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探索和感受当地自然风貌、风土人情的体验,也随着对当地独特民间文化的不断深入理解,完成了对传统美食的继承和发扬、融合与创造。节目突破美食真人秀的刻板模式,节目嘉宾们不再是简单地做做菜,而是通过寻味野外,用最有地域特的食材和最原生态的烹饪方法还原生活中最真实的味道,感受不同民俗文化下迥异的自然境遇。《野生厨房》为观众呈现出美食真人秀节目的更多可能性,它以“美食本位”为载体,真正让食物开口说话,用美食為文化传情、为真情传意。
(一)专业化与日常性的融合——展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在当代文化中,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的消费品,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极致状态。
《野生厨房》从重庆仙女山出发,途经酉阳梯田、黑龙江八五三农场、祖国东极抚远等地,节目组所即的每一个地方区域都有其标致化的特美食,每一道美食都经过时间的传承,有着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导演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菜品以一种独具审美感观的电视语言呈现在受众面前,让菜品在体现日常生活特点的同时,也具备了审美消费的特性。
大众文化以其商业性和娱乐性消解了“审美非功利性”的诉求,文化工业则利用其“有目的的无目的性”驱逐了康德美学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电视文艺作为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突出代表,在充当信息传递媒介的同时,也因其多变的节目形式和样态,逐渐成为了日常审美的普遍范式。
在《野生厨房》中,嘉宾大多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做菜新手,“懒蛋蛋”
李诞需要在野外环境下到原始食材并烹饪料理;“厨房小白”林彦俊则需要不断添柴加火烧水做饭。当明星卸下光环,洗手作羹汤,亲近似身边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我们发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个过程拉近了受众的审美距离,完成了节目去明星化的目的,让观众近距离的感受到他们生命中琐碎而简单的美好。嘉宾们费尽心思制作料理的窘态令观众捧腹,而自节目播出以来网上热传的“《野生厨房》同款美食食谱”,也备受关注。节目中的“野味”成为走进百姓生活的日常美食,我们生活中都曾经历的事情因为审美消费的出现展现出了不同的审美感受,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便得以展现。
(二)有意味的节目形式与审美文化内核相交织
克莱夫贝尔提出的“艺术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认为,判断一个东西具有艺术美的唯一条件就是它是否唤起了欣赏者的一种独特情感。而艺术之所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体验就在于艺术作品中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感受这种有意味形式,并且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美食类真人秀将特征化的节目形式与审美文化内核相交织,使许多优秀的但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饮食文化更好的被受众了解并接受。
《野生厨房》节目中的嘉宾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远,在曼康河里摸鱼捕虾、去雨林中寻草摘菜,以竹为锅、以竹为碗、以竹为筷,用最原始的材料作为食材与工具,烹饪出极具当地自然特质的美味佳肴。对于当地傣族人来说,这些组成他们传统美食的材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而节目中对于食物的呈现形式也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意味。从首期武隆仙女山的神秘石滩“火锅趴”,到仅用一口铁锅回归最原始烹饪状态的孔饭,从抚远的大马哈鱼丸子汤,再到拥有S++级野味基因的傣味包烧红尾巴鱼、爆炒竹虫……节目中高速摄像机的镜头运用将美食细部特征充分展现,电影级视效不觉令人食指大动,十分“对胃”,“舌尖上的野味”让美味升级、审美升华、感动升温。
随着节目进程的不断深入,“野生家族”逐渐练就出生火、过滤用水、就地取材料理食物等一系列烹饪技能,从起初面对不熟悉的野生环境无从下手到游刃有余烹饪美食的状态转变,对于习惯将外卖作为日常饮食选择的都市体来说,无异于打通了生活方式的壁垒,而这也恰恰是《野生厨房》节目创作的核心出发点:带领观众逃离都市喧嚣,在山河雨林、田园旷野间捕捉自然之美,以味蕾为
媒介,回溯生活本真,“翻山越岭,一起撒野”。
三、结语
随着融媒环境的形成、分众化传播的不断发展,节目制播逐渐趋于商业化、市场化,综艺节目需要不断地调整节目定位,深入了解受众观看需要以达到节目收视的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电视节目需要将文化通过电视语言传递给受众,让受众在观看中接触、了解优秀文化,形成文化的审美情趣,从而接受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使全社会浸润在文化的魅力之中,感叹思想的精妙与无限美感,从而使大众不再被动的接受文化,而是将其作为生命的诉求,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
电视工作者应勇于肩负起文化使命,不断创新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的优秀电视文艺作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创作的指导,深入探寻并结合文艺美学的艺术特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创作的血脉,完成电视节目的文化创造,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影响更广、内涵更深的优秀电视文艺作品。
>你的食谱又多了一道美食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