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放这四⼗年⽼⼀辈都有啥感触
⽼⼈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波澜壮阔三秦华章——陕西改⾰开放 40周年成就展”展馆门⼝拍照留念。
□记者满淑涵⽂/图
改⾰开放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快速提⾼,综合实⼒显著增强,⽼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活⽔平极⼤提⾼,从⼏位⽼⼈⾝上发⽣的故事可见⼀斑。
“每天都能感受到祖国奋进的脉搏”
⼀个⽉前,张元⽣在⼀家电⼦商务平台注册当起了店主,抱着“玩⼀玩”的⼼态,⾃⼰也“淘”到了不少宝。“现在家⾥吃、穿、⽤的东西我都在⽹上买,价格实惠,可选择⾯也宽。”
这可不是他第⼀次“触⽹”。出⽣于1950年的张元⽣是⼀位资深数码发烧友。2002年他就买了⼀台新蓝牌台式电脑,开始使⽤QQ聊天。键盘输⼊不熟练,他就给⾃⼰添置了⼀块⼿写板。
“当时单位只有个别办公室配了电脑,都是⼤脑袋显⽰器。”因为平常负责单位党⽀部的资料整理和宣传⼯作,张元⽣觉得,有台⾃⼰的电脑⼯作起来会更⽅便。2004年,他⼜⾃购了⼀台⼆⼿联想牌笔记本电脑,⽤于办公。“可以说,我是单位上第⼀个实现电⼦办公的。”也是这⼀年,张元⽣开始⽤“西安知⾮”的⽹名开始制作《新闻早餐》。
聊家长⾥短,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张元⽣平常爱看新闻,他就想把⼀些重⼤新闻归纳编辑⼀下,分享给⽹友。这件事⼀做就是14年。“起初,我就分了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两部分,后来关注的⼈越来越多,有的喜欢体育赛事,有的倾向股票⾦融,有的热衷健康养⽣,我编辑的《新闻早餐》栏⽬也就应⼤家的需求丰富起来了。”
我国⾸艘载⼈潜⽔器⽀持母船“深海⼀号”下⽔、世界跨度最⼤铁路拱桥在云南合龙、福清核电6号机组压⼒容器成功吊装就位……每天四点半,张元⽣编辑的《新闻早餐》准时在QQ、和美篇平台推送。他说:“在编发新闻的过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祖国奋进的脉搏,越做越有劲。”
张元⽣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作关系常到上海出差,亲戚朋友就托他代购⽪鞋、⽪带。“快到年节的时候,也帮忙带⼤⽩兔奶糖,还有城隍庙的五⾹⾖。”⾛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张元⽣不禁感慨,科技发展⽇新⽉异,商品流通更加⾼效,如今的⽣活“蜜⼀样甜”。
“当年‘下海’搞个体,如今上⽹做美⾷”
“油泼扯⾯美得很,再来⼀瓣蒜,嘹咋咧!”2016年9⽉,“陕西⽼乔”在视频直播平台⼀炮⾛红,视频中的美⾷达⼈乔建中⼀下⼦成了“⽹红”。
⽼乔对“⽹红”的定义可不是成名,今年62岁的他希望,能做点实⽤的内容。于是决定跟⼉⼦合作,通过视频直播的⽅式,分享“乔⽒”厨艺。
就这样,⾃家厨房成了他新的舞台。⾖腐脑、烩⿇⾷、菠菜⾯、猪蹄冻……家常菜⾥饱含温情。说起⽼乔练就⼀⼿好厨艺的原因,他直⾔是因为⾃⼩家境贫寒,需要⾃⼰养活⾃⼰,才慢慢学会了做饭。
“我当过知青,⼲过施⼯队,后来分配到淳化砖⽡⼚。”上世纪90年代,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业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阶段。乔建中辞职“下海”,投⼊市场经济⼤潮,做过业务员,开过⼩班车,办过碎⽯场,⼜跟着亲戚去郑州⼀家床垫⼚⼲过活。
2002年,乔建中回到⽼家,开了⼀家熟⾷店,简单的忙碌中,他⼜到了⾃⼰的兴趣点。“我爱做美⾷!”2017年春节后,⽼乔关了熟⾷店,开始⼀⼼⼀意做视频直播,跟⽹友分享美⾷。他觉得这样的退休⽣活就是⾃⼰⼀直向往的。“过去⼈们吃饭⽐谁的碗⼤,现在⼤家更关注‘味⼉咋样’,⽽我当年‘下海’搞个体,如今上⽹做美⾷,从奔⽣活到享⽣活,我觉得滋滋有味。”
“⽇⼦好了,勤俭节约仍不能忘”
40年前,⽥罗每个⽉的⼯资不到40元,再加上妻⼦打零⼯挣的30多块钱,要养活⼀家六⼝⼈。“那时候家⾥连酱油都不太买,做饭调味就靠盐和醋。”
让⽥罗感触最深的还是四个孩⼦的教育问题。“这⼏乎占家⾥开⽀的很⼤⼀部分。”他回忆说,“过去孩⼦们的作业本正⾯写完背⾯写,铅笔写完拿橡⽪擦⼲净继续写。为⼀分钱,家⾥都要精打细算。”
美食达人家早餐食谱怎么样
因为上学的时候学过⾳乐,⽥罗从政府部门退休后,在⼀⽀⽼年合唱团担任艺术总监,每周两个排练⽇,他都要乘坐40分钟的公交车赶到教学点。“我沿路就看咱⼤西安的变化啊,总是看不够。”
⽥罗今年80岁了,是位“⽼西安”。他回忆说:“1978年,西安仅有4家⾼档酒店宾馆,很多地⽅还是⽊板楼。如今你瞧,⾼楼⼤厦林⽴,到处都能听到时代发展的⾜⾳。”
“送你⼀个长安,⼀城⽂化,半城神仙,古都花开,春满家园,绘⼀幅蓝天还有祥云⼀⽚……”⽥罗最喜欢西安世园会主题歌《送你⼀个长安》,他说,这就是西安城现在的⽣动写照。
如今,看着孙⼦辈做作业,⽥罗常教导他们:“⽇⼦好了,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