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网络犯罪
201031 日
印度文明之——我眼中的饮食文化
0920025向羿霖
摘要:古印度没有什么特别典型的饮食。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人的食物难以下
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人的食物。在古印度,不同的人会有各种不同的饮食禁忌,而所有这些饮
食习惯的形成并不是由于食物味道的好坏,而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各地千差万别,以及其它各种原因,使得古印度的饮食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关键字:古印度,饮食文化,地理气候,宗教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最后一次跨跃。文字`城市`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其重要的外在标志。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除了这些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它自身形成并拥有的饮食文化方面也极具特,亟待我们去发掘。
(一)古印度饮食文化与印度地理之间的关系
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史籍《史记》《汉书》称“身毒”“天竺”。位于南亚南部,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莽莽苍苍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角印度北部,将其与亚洲大陆隔离开来,造成与亚洲大陆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因此,这一地域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于印度纬度较低,
地处热带,东南西三面临海,北面则是巍峨的高山。这些高山峻岭既阻隔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也切断了南方海洋季风的北上。因此印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作物繁茂,森林众多。由于受海洋季风的影响,这里每逢雨季,大雨倾盆,降水集中,往往造成水灾。每逢旱季,滴水不降,天气干燥酷热,气温急剧上升,有些地区甚至可达49 ℃以上。北部的高山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由坚硬的冈达瓦那古陆板块向北挤压亚洲大陆板块,使挤压处隆起而形成。这里高峰耸立,终年积雪,深谷幽邃,河流湍急,时有冰河,蜿蜒其间。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雨量稀少,山岩嶙峋裸露,可称不毛之地;也有的地方气候湿润,降雨丰富,森林植被茂密,宛如世外桃源。这一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冬春冰雪封山,交通基本断绝。南部的高原是德干高原,经过几十亿年的侵蚀,这块地球上最古老的板块已经变成海拔只有1006 米到300 米的台地,从西向东缓慢递降。高原的
中部多深谷、丘陵,部分地区有峡谷、河滩。西南部多深谷高山,起伏较大,地形破碎。西北部则土地肥沃。中间的平原是北部的喜马拉雅山与南部的冈达瓦那古陆相结合的产物,由恒河、印度河、朱木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除了旁遮普与拉贾斯坦多干旱沙漠外,这里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天气炎热,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历来是印度政治、经济的重心,在印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印度的这一气候及地形特点,也不能不影响到它的历史的进程。人类总是以地域为单位,组成不同的社会结构,创造其文化的。而地域的种种风土特点,必然给当地的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从这一点讲,任何
一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反映出该地区的风土特点,反映出该地区的固有传统,并铸造着该地区人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文化上南北差异较大,北方烹饪中有许多肉、谷物和面包,喜辣味;南方多素食、米饭、辛辣咖喱。因为受气候及地形的影响,北方多平原,方便畜牧之类的,而南方相对于北方要干燥,湿热,所以多种植类,喜吃辛辣食物。印度人家庭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小扁豆,普通佐料是干青酸辣泡菜和香菜叶。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时搬上,不分几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辅佐食物,最普通的是凝奶或酸奶、咖喱拌青菜、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酱。餐后食品通常有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酪球、加糖水的煎饼、用奶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鲜水果等。饭后印度人常用一种槟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槟榔叶中的调制品招待客人,以助消化。不过一般寻常百姓家用餐没有上述复杂。
印度的饮料多种多样。在南方,人们喜欢喝浓咖啡,因为那儿靠近咖啡产地。在北方,人们喜欢喝茶,因为那里有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气候湿润,所产茶叶量为世界之最。两种饮料总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来,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应要“清茶”。印度其它的饮料随地方和季节而异,新鲜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欢的。
印度人用餐通常不使用餐具。在北方,人们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把食物拿到第二指关节以上是不礼
印度美食食谱大全集貌的。在南方,人们用整个右手搅拌米饭和咖喱,并把它们揉成团状,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进食,但不能用手触及公共菜盘或为自己从中取食,否则,将为同餐人所厌恶。就餐时常用一个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时不能嘴唇接触盛水器,而要对准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给客人端一碗热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
(二)古印度饮食文化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在蛮荒时代,人类山居野处,与一般灵长类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食物丰富了,人们开始讲究饮食的质量、品味。而氏族社会乃至阶
级和国家的形成以及敬鬼神祭祖先的需要,饮食更被赋予了社会的功能和宗教的意义,由此构成了人类早期的饮食文化。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
吃乳酷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佛教产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它作为一种宗教的哲学体系,对人的食欲以及饮食与修行、传教的关系有着许多独到的研究和规定。佛陀为沙弥说十数法,第一句即“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住有生存、安住之义,也就是说,一切众生必需依食而得生存。佛教认为“食”是众生生死症结的根本所在,若调适不当则不能与道相应。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着庞大的僧团组织,为了修行自律、传教度人,释迦牟尼佛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相应地制定了许多饮食仪轨和戒律。其中素食规定、酒戒就是其中两点。同时其它的宗教像印度教之类的夜游其自身的严格规定,一次而影响着印度居民的饮食文化和习惯。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印度社会自然而然产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没有地位、越没有文化的人什么都吃这一现象。加之,宗教彩特别浓厚的印度素食主义者协会等团体极力倡导素食,这就使吃素的人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受宗教禁忌的影响,烟酒在印度不怎么流行,宴会上印度人几乎不劝酒,嗜酒成瘾者或酒量很大者极少,从未见过印度人一饮而尽地干杯,也从未见过有人行酒令或醉倒过。印度抽烟的人极少,公务往来和红白喜事,从未有人敬烟。印度的烟仅10支装,比中国的烟短。印度人口袋里装一包烟、一个打火机的不多,一些烟民宁愿买一支抽一支。
在印度,一方面,吃的讲究和禁忌很多;另一方面,又不排除人们互相宽容,这具体体现在许多家庭在饮食问题上“一家两制”,甚至“一家多制”。一些中国姑娘嫁给印度人后,吃素的丈夫们一般不允许在家里做荤菜吃,但不反对妻子在外面吃。一些印度朋友尽管自己吃素,但在宴请中国朋友时,会主动准备好一些荤菜。
(三)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饮食文化的最大特。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我看来是因为印度的宗教信仰多样,并且地形及气候方面也对古印度的饮食文化起了较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印度文化与民俗》四川民族出版社王树英1989年版
《失落的文明:古印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酉代锡陈晓红2003年版
《古印度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