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甜蜜乡愁
作者 王瑶
古人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内江,可以替换为“十步之内,必有面馆”。牛肉面之于内江人的意义,大抵便是家乡的温暖。一坨坨弹性十足的红烧牛肉,配上各家面馆独家秘制的红油辣椒,再加上与众不同的弱碱性面,才能成就一碗内江味道。而那些营业到凌晨两三点乃至通宵的牛肉面馆,指引的,是家的方向。
2007年,我高中毕业,离开内江去古都咸阳求学,每次沉甸甸的行囊里,周萝卜和黄老五是必备。家乡的麻辣鲜香和香甜酥脆,陪我翻越秦岭,一路向北。
2011年,我大学毕业,去了更遥远的北京。平时鲜少下厨的母亲,会隔三差五自制辣子兔和牛肉干抽真空寄给我。每次拆开包装时满溢的辣椒和红油,是我在北漂蜗居的小房间里最大的慰藉。
2012年,我回到成都,成为一名记者。那年9月的西博会,在开幕前一天饿着肚子采访到晚上10点,却在展馆外偶遇巨大的“大千故里 成渝之心 甜城内江”广告牌时,忍不住就红了眼眶。11月,我费尽周折申请调回内江,决心用脚步重新丈量这座城市。在那些日子里,我写下了诸如翔龙山羊肉面、新场羊肉汤、球溪鲶鱼等家乡美食的故事。
在口述史中,追忆甜城
2013年,为了一篇关于“甜蜜产业”的稿子,我采访了原内江市食品厂厂长周维学。他告诉我,内江蜜饯在上世纪80年代最辉煌,是内江的支柱产业之一,有40多个种类80多个花,屡屡获奖。那时内江每年都有几百吨蜜饯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地,在港澳地区也深受喜爱。内江蜜饯最风光的时候,甚至要走后门、批条子才能买到。他说当时有一个香港的朋友从他那里带了些桔饼蜜饯回去,硬是把一个小小的桔饼分成若干小份,一人拿一块泡水喝,无比珍惜。据他介绍,内江市食品厂蜜饯产量在1989年达到顶峰,年产值100多万元,拥有全国最大的蜜饯生产车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篮球场大)。
尽管我至今仍能记起老人家提起过往时脸上藏不住的笑意,但个人记忆中的辉煌终究无法与历史的洪流相抗衡。2000年,内江市食品厂破产,周维学也转行做了药生意。虽然“甜城不
再甜”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内江人的共识,但这次采访却勾起了我寻觅甜城往事的好奇心。我试图寻了解那段历史的老人,也开始看内江报告文学作家向思宇先生的《中国甜城兴衰记》,并四处搜集其他相关资料。
在故纸堆中,读懂甜城
2014年,在寻味甜城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与故乡的一段渊源。“特别是糖房中的一切,空气动人的很。大圆亭子有三丈高,用石柱子撑起,中间一个榨,两个大石碾子如方桌大,竖立起来,把一簇簇甘蔗从孔口送进去,甘蔗汁就流进沟里……”195111月至19522月,沈从文到内江县第四区烈士乡(今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参加工作,共计94天。在这 94 天里,他每隔两三天就会写信回北京,总篇幅近十万字,多次提及内江的蔗糖生产。为了让两个儿子更直观地了解白糖是怎么来的,他甚至还悉心手绘了古法榨糖图。
2015年,我成为了一名地方志工作者,在单位的库房里翻到了《内江县志》(1911-1989)的蔗糖志初稿。那些布满尘埃、散发出浓浓油墨味的稿纸里,有甜城最好的时光。也是在“故纸堆”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老甜城的辉煌已经远去,但如今的新甜城,有诸多美味
“养在深闺人未识”,更值得人们去发掘和传承。正因如此,那年77米其林牛肉类美食食谱大全日,我开通了“味内江”,闲暇之时,会撰写并推送一些内江美食文章。这几年,在穿街走巷乃至下乡四处搜罗内江美食的过程中,我对故土的感情愈发深厚,也愈发明白了何为舌尖上的乡愁。
事实上,那本有蔗糖志内容的《内江县志》(1911-1989),便与张大千先生的舌尖乡愁有关。1982年春,先生在内江的女儿、女婿前往台湾探望父亲。内江县相关部门请他们捎去了精心赶制的内江蜜饯,并约请大千先生为即将出版的《内江县志》题写书名。据说,原本抱病在床的大千先生看到家乡的蜜饯激动不已,欣然起身,挥毫题下书名。
在烟火气中,品味甜城
除了张大千先生这样的名人,每一个普通内江人心心念念的内江美食,皆源自对故乡的一往情深。初中结识的好友定居成都,如今高铁只要40分钟就能抵达,但她每次一定要在吃完一两牛肉面后,才觉得是真正回了家。另一个久居外地的吃货朋友每次回来都会径直赶往一家小馆子吃满盆皆是红绿辣椒和仔姜的鱼蛋,他说类似的“内江土麻辣”,是在别处绝对吃不到的味道。
其实,到底什么是家乡味,人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牛肉面、羊肉汤、沱江鱼、热凉粉、油炸粑……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馆子和如数家珍的食物背后,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的喜爱与眷恋。《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过,其实所有关于吃食的最初记忆以及长久习惯,都印刻着故乡的烙印。当故乡的食物被游子们一路颠簸载到那些冷暖自知的异乡,便成了治愈乡愁、抵抗艰辛的良药。
事实上,甜城味并不抽象,它就藏在常去的那家面店里,藏在小巷深处的餐馆里,藏在半坡上的烧烤摊里,藏在妈妈做的滑肉汤爸爸弄的水煮鱼里,藏在每个内江人的心里……他们未必有华丽的店面,甚至招牌也不一定有,不过几张桌凳几盏并不明亮的灯,食材不是米其林餐厅水准,却能瞬间通过味和胃直击你的心灵,让你在吃饱喝足之后,能有勇气继续同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温柔对抗。它是人间烟火,也是舌尖记忆;是养育你的一方水土,也是庇护你的温暖港湾。它一定会是你味蕾记忆里最顽固的味道,是你在异国他乡偶然看到“内江”二字,会忍不住立马拍照发朋友圈说“好想回大内吃牛肉面”的甜蜜与心酸。它是你所爱,亦深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