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31日~4月2日,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美国国际食艺推广协会、韩国中餐厨师协会、日本FDB株式会社等机构和团体的支持下,“地球与人类健康饮食国际论坛”于中国青岛市丽晶大酒店举行。论坛向海内外中餐企业、有关组织与团体发出了设立“国际中餐日”的倡议:一、在中餐日举办以“中华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因地制宜、适当可行的餐饮文化活动;二、号召人们到小区和所在地的中餐馆就餐;三、建议各中餐企业将中餐日营业利润比例捐助当地的慈善公益事业。4月1日17时,经过反复认真讨论,36名讨论人举手表决一致鼓掌通过了我所主张的以中国古代食圣袁枚(1716.3.25~1798.1.3)诞辰3月25日为“国际中餐日”的决定,4月2日论坛向中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公布了这一倡议。
“国际中餐日”的建议日期曾有多种,最后认定袁枚的诞辰是因为,作为中华文化的历史伟人,袁枚的地位与影响,不仅在文学、思想等领域彪炳在史、光鉴于后,而且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千古一人”。他的生平事迹真实可按,可仰可宗,可以不夸张的说,袁枚是一座具有无限发掘深度的历史文化宝库。袁枚诞辰所以被遴定为国际中餐日的理由,可以简括为他在中国饮食史上创造的至少十个“第一”:
一、袁枚是中国饮食史上的第一号人物,是赢得了海内外、至少是亚洲饮食文化界和餐饮界普遍认同的中国古代食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饮食理论家和最著名的美食家。
二、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声明饮食是堂皇正大学问的人。他认为:“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1“可见凡事须求一是处,……圣人于一艺之微,其善取于人也如是。”“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2
美食有约第一周食谱
三、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饮食作为安身立命、宜人济世学术毕生研究并取得了无与伦比成就的人。它研究饮食文化大半个世纪,成果散见于足称浩瀚的诗文等各类著述中。其中,广为世人所知并享有极高赞誉的,是他历时约半个世纪撰成的中国历史上的食学代表作《随园食单》,该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至今仍非常重大。《随园食单》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但它的价值却不仅是食学的,它的思想哲学和语言文学价值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四、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厨师立传的人。一篇深寓哲理、醇情实义、文采飞扬的《厨者王小余传》,使一个身居封建社会最低层、默默无闻的“厨子”成了为当代中国二千五百万事厨者脍炙人口、心仪崇敬的历史名人。在袁枚笔下,王小余没有了那个时代厨人职业性和社会族性的粗俗愚昧、固执保守、苟安短见、卑微扭曲等局限与陋习。人们读到的是一个心志高远、锐意进取、特立独行、技艺超的不凡之辈,一个屈身于三尺灶台的大隐之贤。以袁枚笔下王小余的形象,其觉悟境界、技艺水平、世故经验,虽任封疆、主台阁而不为过。厨德、厨艺、厨绩“三厨”毕集,臻一人之身而至善,不仅古史无侪,即现今时代厨行中也难有其匹。可以不夸张的说,袁枚笔下王小余足堪为中国厨人百代楷模3。王小余死后,袁枚将其葬于随园,而且对其深情怀念不已。
五、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美味鉴评家。乾隆三十年(1765)冬至日,袁枚给他的宗师、由两江总督任入阁的尹继善写了两首诗,其中之一云:“去年此际雪花飞,正是传笺听马蹄。金谷酒招香案客,霓裳人舞画堂西。随身文史同商榷,到处羹汤教品题。今日龙门看不见,九重天远五云低。”4诗中的“随身文史同商榷,到处羹汤教品题”两句,是袁枚得到社会承认职业美味鉴评家身份经历的形象生动证明。诗中自注云:“公命将
官膳饮,戏加甲乙。”当时以总督尹继善为首的地方大员,更番治宴,竞相美食相夸,成为社会风尚。著名学者孙星衍曾有明言:“当是时,清兴且百年矣,海宇乂安物力充裕。江左当道以其余力,开阁延宾。枚以山人预其游,排日燕乐,或畏其雌黄,争致金币。”5大有一言九鼎,荣辱全凭可否的阵势。历史实情也确是如此,袁枚的确是赢得了“味许淄渑辩”6的独特身份声誉的。不仅南京城里冠盖豪门待袁枚为座上客,大江南北贵门名家也纷纷柬招函邀,所至美味敬陈,冀其指点扬揄:“常以笙歌招娣姒,几番儿女斗羹汤。”7
六、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文明饮食思想的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明确提出“戒耳餐”、“戒目食”、“戒暴殄”、“戒纵酒”、“戒强让”,“戒落套”,以及他反对吸烟8等一系列文明饮食的观念和主张,如此系统、全面、深刻、鲜明、独到的论述饮食文明,并将中国古代饮食文明认识提高到历史高度的,袁枚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
七、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倡导科学饮食的人。袁枚在文明饮食思想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倡导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和良好的饮食行为规范。他在“洗刷须知”、“臭须知”、“洁净须知”、“本分须知”等有关节目中提出了系统的科学饮食主张。他明确反对以奢为贵、以奇
为珍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尚,认为中国菜肴应当以鸡猪鱼鸭、蔬笋豆腐等日常大宗食物原料为主。认为官场、市肆追求燕窝、鱼翅、海参等奇特山珍海味的风习是不可取的。应当说,这在袁枚的时代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八、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公开宣称自己“好味”的人。自从孔子树立了简食薄食的榜样形象,自从他老人家为后世留下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圣人教诲之后9;更加上孟子的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 ,鄙弃其是“小人”观点10,“君子远庖厨”11就成了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定型心态,耻言个人食事成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社会主导意识。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无论其道德修养多么高,无论其学识多么深,也无论其功绩和声望是多么显赫,只要他是好吃的,或者说他的爱美味被发现了,那就一定会被认为是污点,史书总要记上一笔12。所以,中国饮食史上才会有“发达的饮食文化与落后的饮食文化研究”同时并存的表面上看来很奇怪的现象。于是中国文化中便出现了当面说一套背后做另一套的“嘴上天官赐福,背后男盗女娼”的“假道学”现象。任何人也不敢公开谈论美食品味之事。然而,天生袁枚其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大言宣称“袁子好味”!他说自己平生有九大爱好,而第一好就是“味”:“袁子好味,好,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
好书。” 13一个有大成就、大名气的读书人,竟然将“好书”殿于人生所有爱好的最后,相反却把犯道统时议大忌的“味”、“”列在首位,其用意显然是在挑战,是对来自上层社会责难压迫的无畏反击、是向踞有二千多年牢固统治地位的食禁锢主流意识的主动出击,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声打破数千年牢固人生食事禁忌的革命呐喊。随后是他将食事作为大雅学问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郑重而卓有成效的研究。人生食事正是在袁枚手里变成了庄重的学术。
九、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鲜味”认定为基本味型的人。袁枚对美味追求的一个突出特点,袁枚食学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他对“鲜味”的独到理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14一部《随园食单》频繁使用“鲜”字有40余处,如“味要清鲜,……清鲜者,真味出……”15;“物味取鲜,……及锋而试”16,等等。袁枚和李渔(1611~1679)是中国饮食史上两个讨论鲜味最多也最深刻的饮食理论家和美食家,而袁枚又是继承了李渔且超过了李渔的鲜味论者17。
十、袁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人生食事提高到享乐艺术高度的人。毫无疑问,袁枚既不是那种只想满足个人口腹之欲的饕餮之徒,也不是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的那种欣赏游戏笔墨型
咏食文人,而且又与仅仅直录食事表像的人们很不同。袁枚是远远的高出于所有这些人们之上的伟大的食学家。他的一首《品味》讲得很清楚、很准确:“平生品味似评诗,别有酸咸世不知。第一要看香好,明珠仙露上盘时。”18袁枚的诗学成就是当时举世闻名的,学人、史家论其“随园先生为当代龙门”19,“为当时诗坛所宗仰者凡五十年”,“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20而袁枚却郑重对世人说:你们不是已经知道我诗学的才力成就了吗?那么,你们也要明白我的食学功力也不亚于我的诗学呀!食学在袁枚心里,食事在他的平居生活中,完全升华到精神体悟、艺术享乐的境界。他认为浩荡天下“知己难,知味尤难”,“知味”是一种极高的人生际遇与境界,是一种很难的认识与感悟能力。一个拥有醇厚厨德、高超厨艺而又深悟厨道的人可以称为“良厨”,良厨临灶“治菜”,“作厨如作医”。对于良厨治成的菜,只有知味的人才能通过眼、鼻、手、舌、齿和心灵去认识和享受。“不夸五牛烹,但求一脔好”21,“食不喜重味,而恰精肴馔”22,在以饮食文化为世所誉的漫漫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只有袁枚这样超凡入圣的“奇才”,才可能达到如此既天马行空又优悠然神仙般的食生活境界。
很显然,以食圣袁枚诞辰为“国际中餐日”的决定,将大有益于中华饮食文明历史地位的提高,
将大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国际声誉的提高,将有力推动“中餐走向世界”的实际行动,也必将会对中餐厨师文化素养不断优化、社会形象改善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