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补写语句与拓展延伸
一、考点解说:
我们读议论文,了解它的道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思考作者写作角度,联系现实生活。
二、考查题型及思路点拨:
1.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感想、启示。
思路点拨:此类题目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选文文意及观点,结合文章内容,结合实际经验回答,有时最后加上我们要“怎么做”。谈启示往往从这个观点带给你为人处事的想法方面谈。
2.理解评价作者观点。
思路点拨:首先态度鲜明的表达你认为这个观点对不对,其次从文中依据、从现实生活依据。
3.补写仿写句子
抗疫居家美食食谱思路点拨:补写应回读,结合上下文看题干是要求补结论句还是观点句,然后研究上下段相关内容在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等方面有哪些特点,最后结合内容组织语言,补写要连贯通顺。
仿写时注意形式、内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句子时一定要注意与例句的修辞相同。③字数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4.为文章某些内容或段落作批注或应用文章观点解决问题。
思路点拨:批注从句子内容、写法、语言特点回答(句子——观点、论证方法、修辞、句式)。 应用类分析材料或现实,结合观点作答。
三、典型例题及思路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1-4题。
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酷考验,却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由此可见,       
②伟大民族精神常常体现为一种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秋瑾曾说:“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国家兴盛、民族存续所系就是中华儿女最大的公义所在。晚清时期,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千万英杰勇敢地承担起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满腔热血投身革命,英勇就义。他们用生命诠释大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牺牲精神。
③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在无数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面前,中华文明没有中绝,而且成为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的文明,正是因为深植于中国人骨子里敢于斗争的豪迈气度。长征路上,若没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红军将士怎能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击退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新中国成立之初,若没有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人民志愿军怎能克敌制胜,打出中国人的志气和威风?改革开放之初,如果没有敢闯敢试的斗争精神,建设者怎能突破传统、闯过险阻,开创经济繁荣的新局面?正因为有这种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才能有如今的万象更新,岁月静好。
④曾借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明自己对于生死的态度: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抗疫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虽身患渐冻症,却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抗疫一线,与病毒赛跑。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危难之时起身逆行,所有人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难,为了“大家”的安康奔赴前线。他们以壮烈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将无我”的价值原则,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人民所具有的精神风范。这种追求大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境界,同样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⑤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命运经受大挫折、前进遇到大考验时,持续锻造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图景,而这种精神图景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在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题型3)思路分析:结合上下文看题干是要求补结论句还是观点句,结合文章内容,总结
即可。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列举秋瑾和谭嗣同的例子,论述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为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
B.第③段用反问构成排比,有力论证了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C.第④段由名言引出作者观点,继而从个人和集体的角度阐释“我将无我”的价值原则。
3.说说文章 ②至④段论述了哪些内容?
                                                                         
                                                                     
4. 结合文章内容和诗句意思,从下面的诗句中任选其一,简要说说诗句中体现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题型2)思路分析:理解文章观点,理解诗句内容,结合作答。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5-7题。
别让舌尖之“鲜”成为社会之“险”
①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中央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这一重要要求,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②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科学研究显示,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都与野生动物有关。【甲】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刻不容缓。
  ③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卫生不安全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乙】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范围内审视。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④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丙】但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
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⑤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别让舌尖之“鲜”成为社会之“险”,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5.通读全文,说说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最恰当,并说明理由。
“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
放在    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