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临海元宵节吃糟羹由来


  篇一:临海特小吃
  民与食的情事
  作为一个公认的吃货,我的确是尝过不少美食,不论是高端洋气的日韩料理、肉质鲜嫩的铁板牛排,还是走亲民路线的天津麻花,不论是极具小资情调的港式小火锅,还是大伙坐在一起绕一个圈吃的重庆火锅,每一种味道我都用心地记在了舌头上,储存在我的味蕾里。但是,有一种味道,我始终会牢牢地记着,它叫家乡的味道。
  说到家乡,作为吃货的我是十分骄傲的,因为我的家乡——临海,是一个对吃有很多经验的小城市。在这里,我觉得我可以先介绍一下我的故乡。我的故乡临海,属于台州,曾经的台州府,它没有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的繁华与忙碌,也没有婺源的沧桑与故事,更不像拉萨,有着与生俱来特有的吸引力,但是,临海,这个看似一般的江南小城,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临
海,如果你听起来觉得它像濒临大海的海港小城,那你就被误导了,事实上,临海,其实是个四面环山的小城市,若要真论临海与大海的关系,我想,可能只有一条江——灵江了,临海,被大山环绕,就像老舍心中的故乡济南一样幸福。值得一提的是,临海城区的周围,有一条具有年代感和神秘感的江南长城,这条远近闻名的长城,是抗倭英雄戚继光建造的,传说中,它是北京八达岭长城的蓝本,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如今它仍保持着曾经的风华,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听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我的故乡临海的沉甸甸的历史文明感了吧?对,话说民以食为天,在这片人们代代生活着的土地上,因此充满了不少人们与美食的浪漫故事。就让我来讲述这舌尖上的临海吧!
  临海美食小吃有很多,比如说临海古街——紫阳街特的海苔饼、马蹄酥,还有临海人正月十四都会吃的糟羹,和冬至都会按传统吃的冬至圆,这种具有当地特的小吃太多,根本没有办法一一列举。但我希望能重点陈述两种小吃,是我的最爱,亦是吃货的最爱。临海美食,我想最响亮的是临海一种特的风味小吃——蛋清羊尾。每当我向同学/朋友介绍这款小吃,大家往往会面露难,仔细一问,他们往往会说我不喜欢吃羊肉,哈哈,其实蛋清羊尾就跟临海这个城市的名字是一样的淘气,正如临海不临海,蛋清羊尾与羊尾并无任何关系。
蛋清羊尾是上《中国菜谱》的地道临海菜,因其取材“蛋清”,形状似“羊尾”而得名,已经极具历史感,有达1400年的历史。以菜油、鸡蛋清、猪油、豆沙和少许麦粉为原料,先取蛋清加入麦粉,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至用一根筷子插在其中而不倒下为度,再将预先制好的以猪网油包裹的豆沙丸子放进沸菜油里炸,丸子顷刻间变的胖乎乎的、油黄黄的,待到三分微黄,便可捞起装盆,洒上白糖,就可上桌食用。、香、味俱佳,油而不腻,甜而不馁。光看着这些步骤你可能觉得很简单,其实不然,比如说蛋清羊尾对油温的要求是很高的,油温太低或者太高,都不能成就蛋清羊尾的美味。做蛋清羊尾一般都是由专业的师傅专门做的,并且并不是每个师傅都能做出来的。我想我很庆幸,在1400年后,我还能吃到最原汁原味的蛋清羊尾,它没有与其他的味道相融合而回去了它本身的味道,更没有因为时代的变更而沉没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
  当然站在现代健康角度来讲,由于蛋清羊尾的加工方法主要是在油里面泡出的,或者可以直接称它为油炸食品,过多食用它可能有些不利于健康,因为他本身所含有的较高的热量也会导致肥胖,但是我(:临海元宵节吃糟羹由来)觉得这种评价对于蛋清羊尾,可能还是过于挑剔的,在一千多年前,当人们尝试着将蛋清从鸡蛋里提取出来,放在油里面煎炸,其实,这种做法已经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创新精神,这说明了人们其实都是在不断地追求他们想要体验
的新味道并且付诸于实践,并且,站在今日,这种味道也没有过时,我想,这应该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对美食的追求赋之于实践吧。
  接下来,我想继续讲一款小吃,那就是食饼筒。要追求其渊源来,吃食饼筒的风俗与抗倭英雄戚继光还是有些渊源的。我喜欢吃这款小吃,也是有原因的,听我讲完食饼筒的
  吃法,你可能就明白了。吃食饼筒,其实就是把做好的面皮平铺在桌子上,再放上桌子上已经准备好的菜肴,一般来说,菜肴有炒米面,炒豆腐干,蛋丝,洋葱炒肉、卷心菜、红烧肉这些,当然,放不放这些东西往往还是要根据品尝者的喜好来的,将这些东西放在面皮上以后,只要将面皮卷起来包好就好了,然后你就可以捧着食饼筒吃了。对了,这就是我喜欢吃食饼筒的理由了。因为可以根据喜好往里面加东西吃,这个还是比较符合我这样有点挑食的人的。吃食饼筒往往是在一家人聚在一起,然后一起围着桌子包着吃的,所以在我的认识中,吃食饼筒的时光还是比较温馨的家庭小聚会。
  站在健康角度来说,我认为食饼筒的吃法还是比较符合健康角度的,最重要的是它讲究搭配。搭配食饼筒的菜肴一般是有荤有素,营养也比较的合理,尽管方便挑食的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食饼筒要料足才更美味,因此,因为食饼筒,我也学会了吃一些原本不喜欢的菜,比方说洋葱。当然,食饼筒也有不利健康的方面,由于搭配食饼筒的菜肴必须要经过炒
的工序,因此食饼筒所含的油脂比较的多;另一方面便是由于食饼筒的菜肴要稍微咸一点,这样包起来吃才够入味,因此总体上他的口味还是偏咸的。这对于现代提议口味清淡些更健康的角度来说,可能还是有点不健康的;还有一点,按风俗,没有吃完的菜肴和面皮,人们往往会将他们包好,放进冰箱里,要吃的时候从冰箱里取出,放在油里煎炸再次食用,这样子吃外酥内香,吃起来也挺美味的,可是这样一来,便相当于吃剩菜,放在油里炸,更不符合现代健康食品的要求,我觉得这一点还是比较应该被批评的。
  虽然现在去饭店里也会有食饼筒,甚至吃早饭去食堂也有,但是与临海的食饼筒仍然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包在外面的面皮,还是里面的菜肴,在我看来还是很不一样的,起码,临海的食饼筒是有家乡的味道,亲人的味道。
  每个人还是有故乡情结的,无论故乡多简陋,也会觉得自己的故乡是很美的。对于临海的美食,我也是带着故乡情的态度,可能它没有日韩料理,港式小吃那么高贵华丽,在健康角度来说,也有一定的瑕疵,但是临海小吃却有我心目中的家的味道,家的记忆,这才是我最想要品尝到的味道。当然欢迎来到临海,用自己的舌尖亲自体验这种独特的历史悠久的地道的小吃!
  姓名:周雨婷
  班级:法学121班
  学号:3120211019
  篇二:舌尖台州之特饮食
  台州主食以稻米为主,薯类、麦类、玉米、豆类为辅。旧时山区滨海部分贫瘠地区,以薯丝(常听祖父辈说,旧时粮食紧缺时,多以番薯丝度日)为主。立夏至中秋,农事繁忙,加一餐点心,称“接力”(儿时父亲种水稻,曾送“接力”,半途嘴馋坐田埂边,将“接力”吃到过半)。菜肴,称“下饭”或“菜蔬”,沿海多海产,山区多山货。宴请,旧俗有“六碗”、“八碗”、“九大碗”等规格,不足其数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
  风味食品以米粉类、麦粉类为主。
日韩美食火锅食谱  水浸糕旧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捣揉制作年糕,浸水加矾贮藏。以多为荣,往往来年二三月尚有贮藏。(儿时,每遇此捣年糕之盛况,小孩子最喜穿梭期间,咬一口刚捣出来的烫年糕,软软的,充满了米香。)以糯米捣制称作麻糍,亦有浸水久藏。
  米面大米粉蒸熟后,捣块压丝,晒干可久藏,又称“面干”。可炒,也可水煮,口感爽滑。
  豆面以薯粉蒸蜾(guo)后杠压成丝晒干,青绿有光,滑润可口。可作料汤煮,称“豆面羹”。又可作小吃,称“豆面啐”。(儿时,曾见过一次豆面制作过程。)
  猪肉麦饼以肉糜为馅,平锅油煎,香软可口。(有点与香河肉饼类同)。熟后中灌鸡蛋者更加。临海、天台、仙居三县市所制作特佳。
  扁食近似多肉馄饨,作料先炒后裹,可蒸煎、可汤煮。(三门县称“羹”)
  鱼面以净鱼肉蘸(zhan)淀粉捶制,入锅文火烙熟,切丝成面。可鲜食,可干贮。裹作料则成鱼饺或鱼面馄饨。玉环县最兴。
  豆腐圆将豆腐以刀压捻,分成小圆,沾淀粉,加作料汤煮,为临海特小吃。蛋清羊尾豆沙成圆,沾淀粉,外挂蛋清泡沫,油炸而成,外撒白糖。泽金黄,外脆里嫩,干香可口,为临海特有甜食。
  五味粥天台县城乡,春节早餐,以五味粥为习。取红枣、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五样素品加米煮粥以食,以祈五福,系自寺院腊八煮无味粥供佛分斋演变而来。(与天台县境内,强大的佛天台宗、净土宗、禅宗历史发展有关。)
  糟羹以米粉或薯粉入汤,杂以多种佐料制作成羹,有咸、甜两种,为元宵节食品。平时以薯粉制作者,称“山粉糊”。
  青团又称青饼。清明节前后,以鼠鼬草煮熟捣浆,和糯米粉,中裹馅料,底垫鲜楮(chu)树叶或竹箬(ruo),笼蒸而成,咸、甜均有。别有清香,且能助消化,旧为寒食品。乌饭麻糍
春夏之交,采乌饭嫩叶(俗称乌饭脑)捣汁,揉和糯米蒸捣而成,外粘松花,香味俱佳。通常呈片状,中裹豆沙成卷者更佳。
  漾糕为夏令甜食。以米浆粉或小麦浆粉发制蒸成。形大如盘,吃时随意分切,松软可口。
  灰青糕以芝麻秆或清白稻草烧灰漉汁,浸入早米,经宿浆磨,舀上蒸笼。每炊一层,再泼炊一层,以八九层为度。厚寸许,浅绿,用竹片划食,加糖汁、薄荷水等,软滑微香,为夏令凉食佳品。
  重阳糕又称糯米糖糕。为重阳节食品,取步步登高之意。糯米粉蒸熟后捣糊,压制成方,吃时临时分切。其内糖馅如沟,嵌以枣、栗,上撒橙肉、红绿丝,质软味甜。
  糯米圆中裹肉馅或甜料,可煮可蒸。形小者为元宵汤圆。实心者煮熟后置豆黄粉(黄豆炒熟磨粉,拌以红糖及少量芝麻)中滚擂而成者,称擂圆,软糯香甜,为冬至节日食品,故称“冬至圆”。与麦面加作料合炒者为“炒圆”。
  麦饼筒天台县称“饺饼筒”、临海称“麦油子”,三门县称“麦焦”,以麦粉打糊摊制薄饼,中裹多种荤素馅料,卷成筒形。现卷现食,也可油煎。旧为台州城乡特有节日食品。
  (但凡遇到各节日,一般都会制作食。)
  以上食物,是为台州特饮食习俗,来到台州,品尝到其中一样,方才算来过台州。
  篇三:临海的调查报告
  临海的调查报告临海的历史:临海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文化发达,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和大批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素有“小邹鲁”和“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唐广文博士郑虔来台州开办学馆、启蒙教化之后,民重耕读,教育发达,名人辈出。在历代科举中,出过3位状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进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达217人。清光绪年间,建有中学堂2所,高等学堂6所,初等小学堂30所。历经漫长岁月的风雨沧桑,临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古城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谭纶画像、戚继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涌泉、溪口古窑址、郑虔墓、翼龙化石产地保护区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珊瑚岩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多功能国家级地质公园。
  临海的自然环境:海岸线长227公里。境内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括苍山脉由西南向东伸展,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米,为浙东第一高峰。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诸山环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间。中部是断陷盆地,东部为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浦纵横。其外缘为浅海滩涂,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8℃,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
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频繁。临海的美食:豆面碑是把豆面放在水里泡到发胀发白时入锅烧煮,同时放进猪肉丸、小油泡,讲究一些的直接用高汤烧煮,味道鲜美。面结是用千张包裹调好料的精肉,外面用粽树叶捆扎起来,一般与豆面碎一起烧煮用白豆腐干直接入锅烧煮,锅里水加盐和肉末,直至豆腐干小孔密布,吃的时候在碗里加入葱花、麻辣、味精、五香粉等佐料,烫吃味道最好。麦虾是临海最具特的风味小吃之一。旧时麦虾是临海穷苦人家的主食,将麦粉调成有韧度的粉浆,在锅内放入青菜、萝卜加水烧开,用菜刀将粉浆沿着盛器沿口一刀一刀“刮”下锅。入锅后的粉浆既不像长长的面条,又不似团团的粉块,
  其状如虾,故名麦虾。现在将配料改为香菇、笋丝、猪肉丝、鲜虾等,味道更加鲜美
  马蹄酥是临海有上百年历史的特糕点,形状如月饼大小,饼上有一圈凸出的斜波浪纹,用油酥制成,味道酥松香甜。制作马蹄酥不仅需要传统的工艺,还需要特制的烘烤炉,所以这款糕点市面上已不多见,临海最有名的是在紫阳街与德清巷交接之处的张氏马蹄酥店。
  羊脚蹄同样也是临海土产糕点,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羊脚蹄是把发过酵的甜面粉做成四周圆、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状,面上撒上芝麻,烘干烤成。香甜松脆,经济实惠,解放初,每只一分钱,买上十只,不过一毛,却捧回一大包,既可解馋,也可在走亲戚或探
望病人时赠送。
  先把姜汁稍加水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肉末、蛋糊、黄酒、红糖,有核桃自然更好,隔水蒸熟。耐得姜汁的辣,吃出一身汗,寒气一驱而散,这个冬天也就没病没灾的过了。另外临海还有祖传的规矩:妇女做月里(坐月子)要吃姜汁。《本草纲目》生姜条: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逆上气。正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这美可是下结实补身体的良药,所以此风俗延续至今。
  就是上海人说的大馄饨,通常馅为茭白、豆腐干、炊皮、肉丁,或白萝卜、咸菜等,俱切成小丁,事先炒熟,扁食皮不同于普通的馄饨皮,馄饨皮往往是正方形的,而扁食皮是略呈梯形的,包的时候,将皮摊在桌上,取一勺馅料放在皮上,从小边向上卷一圈,两边压紧后台到中间即可。扁食—般汤食,也可以蒸可以煎,是家家户户经常吃的主食。临海的长城:始建于晋,成于唐;北枕龙固,南接巾子。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两山相峙,两水相依,城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古城除用于防御外,还兼具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别具一格。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又称“江南古长城”,建造原因是因为
为了抗击倭寇而建,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在长城中端,还有一座“望天台”。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临海的风俗:春节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喜庆、最温暖也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远方的游回归故乡回到父母身边,出门打工的父亲带回一年的血汗钱与妻儿团聚。与外国的节日相比,甚至与中国普通的节日相比,春节更突出一个家,反映了一个情。家是所有家庭成员的港湾,情是维系家人的纽带。除了这份浓浓的亲情之外,春节还代表了喜庆,代表着吉祥兆头。从家家户户放鞭炮、谢年,到舞龙舞狮闹新春,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整个中国大地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正因为传统,就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台州虽然地域不大,各地春节习俗可不少。台州人过
年过元宵到底有哪些民风、民俗?作为一名台州人可不能不知道。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习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平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正月初八俗称“上八”,过去也是张家渡“开市”之日,各家各户初八早饭都要煮米饭吃,叫“上八饭”。过了上八,民间新年礼拜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
  早了一天。另有说法是方国珍(一说秦鸣雷)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了。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还有人说临海明代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
元宵。甚至也有人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传说归传说。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
  金宇奇
  初一五班台州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