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数字化——传统美食城场景的数字化
近期开始,我将逐步整理自己在商业上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内容包含传统企业数字化、创业方法论和所接触过的项目总结与思考三个方面,希望对自己、对读者都有帮助。
今天,我们来看看传统行业数字化——传统美食城场景的数字化。
一、美食城分类
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食城分为商场美食城和写字楼美食城两类。
1.商场美食城:一般设立在人流量大的商场、景区、网红街市等地方,人流量大,就餐人主要是散客,消费次数少,频次低;
2.写字楼美食城:一般设立在集中办公的写字楼等区域,人流量大,就餐人主要是周边工作的人,相对固定,消费次数多,频次高。
聪明的同学感觉到了,目标用户不同,消费特征不同,意味着,虽然都叫美食城,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态。
我们今天说的,就是写字楼美食城,以下简称“美食城”。
二、美食城现状
经营方式比较传统,日常都是提供集中的就餐位、保洁清扫等基础服务,经营模式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纯粹二房东的做法,只收租金;再一类会统一收银方式,除了租金之外,还可以收取约定营业额之上的“提成”,前些年基本都是通过实体会员卡充值的方式来实现,近些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通过统一的收银二维码/收银机器来实现,且,采用第二种经营方式的美食城越来越多。繁荣美食城食谱
行业分散,没有龙头。美食城绝大部分都是物业直营或者个人/企业承租,行业分散,目前没有连锁性质的规模性美食城经营者。
“盈利状况良好”。打上引号,是因为我了解几家美食城都是闷声赚钱的,但更多的美食城是否赚钱,没有数据支撑,所以猜测是赚钱的,有数据的同学,可以告知我一下。
三、美食城巨大价值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美食城,更多是一种房产经营的定位,赚钱,难做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根据美食城的用户特征,以服务目标用户的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来看美食城,我们会发现,美食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1. 用户价值
用户数量:举个例子,中关村曾经有个“第三极大厦”,现在叫“中国技术交易大厦”,地下一层是美食城,笔者17年在中关村工作的时候,特意去数了他们的人流量,一共有一千出头的就餐位,中午就餐时间中,翻台率接近4.0,算上部分晚餐就餐人数,每天的人流量在5000+;用互联网的角度看,这个美食城是一个日活5000+、日订单5000+的产品,这是一个美食城,如果是1000个、10000个美食城呢。
用户质量:可以说,在写字楼里上班的,应该就是主流消费阶层了,也就是所谓的白领用户,他们的用户质量毋庸置疑。
消费频次:高的一天两三次,低的一周一两次,绝对的高频了。
2. 现金流价值
档口的租金与押金:二房东的现金流,都差不了,不懂的同学可以看看做房屋托管的中介公司。
用户餐费与预充值费用资金池:还是看上面的例子,5000+就餐人数,3000人100元的预充值就是30w,平均20元餐费客单价,每天的餐费就是10w,延后一周和档口结算,那就是70w,合计100w,如果延后一个月结算呢?如果是1000家店、10000家店呢?
3. 场景价值
美食城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场地的集中利用就是在中餐与晚餐,其他时间在空置,空间浪费意味着可以价值再挖掘。
4. 渠道价值
上面说了,用户价值很高,所以,一旦掌握的美食城上了规模,那么不管是孵化新的餐饮品牌,还是走出美食城,送美食上门,都成为可能。
四、美食城数字化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传统企业数字化,就是指将传统企业原有的以业务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改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薪酬体系、工作分工与流程等等,都是围绕业务来进行,从业务上发力,传统企业数字化,就是通过以用户为中心来重构工作分工与流程、组织结构等等,围绕用户来进行,通过用户来实现业务增长。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我将在其他文章里详细论述,这里不展开了。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食城数字化该怎么做。
第一步,明确经营目标。
要根据用户需求来确定目标,对于美食城就餐的用户来讲,味道好、种类多、实惠、环境好等等几个维度,都有诉求,当然不同区域的用户,对于以上几个维度的诉求比重是不同的,要列出不同维度的所占比重。
第二步,根据经营目标规划产品。
产品是什么?
线上系统+线下美食城;
线上系统:包含用户端、商家端、运营端,建议是小程序,把美食城搬到线上,功能方面,用户端的电子会员卡、点餐、评价、积分、充值退款等功能、商家端的菜品管理、菜品上新、营销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经营目标为导向来设计和规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