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经典散⽂集,⽂⼈笔下的美⾷当真这么好吃?
在中国,做⼀个每逢佳节胖三⽄的吃货,是⼀件⾮常幸福的事。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游的。各种新鲜独特的⾷材和秘制调料,造就了现在的⼋⼤菜系“川鲁粤淮扬,闽浙湘本帮”。
普通⼈谈吃,⼀时间千⾔万语到嘴边⽽说不出⼝,只能感叹⼀句:真⾹!
⽂⼈美⾷家谈吃,不仅会吃、会品、还会写。美⾷书不是菜谱,却⽐菜谱对吃货来说,更有吸引⼒。
它好像有神奇魔⼒,总有⼀条说出你⼼声,总有⼀条带给你惊喜,总有⼀条让你陷⼊回忆……
今天,叨叨就带领⼤家⼀起打卡解锁,⽂⼈笔下的中华风味美⾷。
五味 》
01 《
01 《 五味
图源 ⾖瓣
推荐理由:写吃的作品中,我最喜欢汪曾祺的五味。
推荐理由:
回忆《昆明的果品》,谈及梨的命名,“⽪⾊深绿,⾁细嫩⽆渣,味甜⽽多汁,是梨中的上品,因⽽得名宝珠梨”。
提起昆明杨梅,“极⼤极甜,颜⾊⿊紫,正如炽炭。数⼗步外,仍摄⼈眼⽬”。
⼀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描绘吃胡萝⼘的⼥同学,“她们常常⼀把⼀把地买来吃,⼀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赛蒂的诗、布朗底的⼩说,⼀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
夏天是吃⽔果最好的季节,可很多⽴志减肥的胖友们不得不盯着糖分超标的冰镇西⽠,每天忿忿不平地啃胡萝⼘,想想样⼦还是挺萌哒。
没有⼀根萝北是⽆辜的
谈起栗⼦,更是毫不客⽓地评价: 昆明的糖炒栗⼦,天下第⼀。
⽽他关于栗树林“⽅圆数⾥。树皆合抱,……树下⽆杂草,⼲净之极,我曾⼏次骑马过栗树林,如⼊画境。”的描述,则第⼀时间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同样“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
「栗树林」VS「桃花源」
此处的栗树林,不只种着汪⽼最爱吃的栗⼦,还寄托着他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
此处的栗树林,不只种着汪⽼最爱吃的栗⼦,还寄托着他对这座城市,最深沉的爱。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单·⼩菜单》有“腌蛋” ⼀条。这⼀条我看后觉得很回忆《故乡的⾷物》,写⾼邮的咸鸭蛋,”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亲切,⽽且“与有荣焉”。⽤筷⼦挖着吃。筷⼦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写咸菜茨菇汤⽔,“我⼩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种苦味  ”。
写虎头鳖、昂嗤鱼、碎鳌、 螺蛳,“这种东西⾮常便宜”……
却对家乡的名贵⽔产,“鳊、⽩、鯚”和青虾肥蟹⼀笔带过。
”以⽆特点,故不及“。那么在汪⽼眼中,有特点的家乡美⾷是什么样⼦的呢?
最是暖⽼温贫之具”。
其实他在开头引⽤的《板桥家书》中,就给出了答案:“天寒地冻时暮……最是暖⽼温贫之具
简单来说,汪⽼眼中的家乡美⾷是:⾃然给予⼩户⼈家,能够体⾯⽽坚韧地度过困难岁⽉的家常味道。是凝聚平民智慧,拥有原始⽣命⼒的⾃然给予⼩户⼈家,能够体⾯⽽坚韧地度过困难岁⽉的家常味道。是凝聚平民智慧,拥有原始⽣命⼒的市井美⾷。它们覆盖的⼈最⼴,也最得民⼼。
02 《雅舍谈吃》美食天下汤食谱大全
图源  ⾖瓣
推荐理由: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是⼀本被⽆数吃货奉为圭臬的美⾷散⽂精品。
推荐理由:
在他的笔下,有趣的历史典故、古今的名⼈佳句,只为当下的美⾷服务。我们得以与千百年前的⽂⼈⾷客⼀道,共飨最纯粹的喜悦。
谈《佛跳墙》,从苏东坡的“猪⾁颂”中总结了“东坡⾁”的制作古法:晚上煮了第⼆天早晨吃,⽆他秘诀,⼩⽕慢煨⽽⼰。
谈《西施⾆》,在郁达夫的饮⾷笔记“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实在是⾊、⾹、味、形俱佳的神品”⾥,畅想潮州海鲜之味。
闽菜 《西施⾆》
闽菜《佛跳墙》
都是⾃⾷其⼒的⼈,⼼⾥坦荡荡的,谈《吃相》,从礼记的餐桌礼仪“共饭不泽⼿”说开去,分享地缘⽂化不同⽽导致的饮⾷习惯差异……“都是⾃⾷其⼒的⼈,⼼⾥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美⾷⾯前,⼈⼈平等,这是梁实秋的饮⾷观。
在他的笔下,异国他乡名楼饭庄⾥,再形似的昔⽇佳肴,都⽐不上遥远家乡平民菜馆⾥,朴素简单但吃过⼀次就忘不了的味道。
这本书⾥很多⽂章的结尾都极短且意味深长。
做铁锅蛋时,他说“照样可以做这道菜,不过少了铁锅那种原始粗犷的风味”。做酱菜时,末了⾮要补⼀句”⽇本的酱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谈⾖汁⼉,结尾忍不住吐槽在外地吃到的不正宗,感慨:可见在什么地⽅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
可见在什么地⽅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
⽉是故乡明
⽤100种婉转⽽优雅的⽅式烘托暗⽰,却都指向同⼀处地⽅,愿你能在这本书中体会到⽼饕⽂⼈的柔情与浪漫。
⽆⾮求碗热汤喝 》
03 《 ⽆⾮求碗热汤喝
03 《
图源 ⾖瓣
⽣活在江南,所有吃货的治愈美⾷书。
推荐理由:张佳玮的《⽆⾮求碗热汤喝》是他写给⽣活在江南,所有吃货
推荐理由:
体会到中国古典⽂学之美,在其所描绘美⾷故事中的传承与融合。
读完民国⼤家们写的美⾷名篇,再来读张公⼦的作品,依然能体会到中国古典⽂学之美,在其所描绘美⾷故事中的传承与融合
在琐碎平凡的⽣活⾥,对于饮⾷细节与⼈情世故精准⽽敏锐地捕捉。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在琐碎平凡的⽣活⾥,对于饮⾷细节与⼈情世故精准⽽敏锐地捕捉
作者爱吃好吃,从⼩就是个“馋⼈”,20多年来,吃下了⼤概⼀个养鸡场的鸡。对于「吃」总结了⼀套⾃⼰的⽅法论。
从北到南,从乡村到城市,⼤体是从宽汁厚味浓烈雄浑往精致细巧清淡利落的⽅向⾛”,这恰巧暗合了当他分析中国⼈喝汤浓淡的规律,“从北到南,从乡村到城市,⼤体是从宽汁厚味浓烈雄浑往精致细巧清淡利落的⽅向⾛
地⼈普遍的性格特征。
免青加青(加蒜不加蒜),过桥压底
过桥压底(浇头分开放还是卧于⾯底)。苏州⼈对吃
宽汤紧汤(汤多汤少),免青加青
对于江南⼈吃⾯术语的概括简炼精辟。宽汤紧汤
讲究,姑苏美⾷⽂化的底蕴⼀览⽆余。
回忆⾥外婆的鸡汤,是⼀⽚⾦黄浓郁,热⽓四溢,鸡⾁酥烂,取根⾻头都可以划开,⼀缕缕⼊⼝的⾹浓。
母亲的拿⼿绝活就是给条⼤号青鱼,也能给你腌了煎了熬了,见啥做啥,做啥吃啥,做啥啥能⾹。
⽗亲和”我“去买杨梅,先尝后买还是闹了笑话,⼀篮杨梅上层酸甜适⼝,下层却是⼲瘪惨淡、⽩⽣⽣的⼀堆,只能仰天长叹,⽣活不易……
这本书⾥,最能说到我⼼⾥去的⼀句话,来⾃于周星驰的电影《⼤内密探零零发》。⽆论在外多么落魄,每次回到家中,零零发都会收到来⾃妻⼦“你肚⼦饿不饿?我煮碗⾯给你吃,好不好?”
的问候:“你肚⼦饿不饿?我煮碗⾯给你吃,好不好?”
图源《⼤内密谈零零发》
只有真正经历过饥寒交迫的⼈,才能明⽩这句话直抵⼈⼼的⼒量。
这句话根据主语的不同,可以⾃⾏代⼊很多熟悉的场景⾥。只有真正经历过饥寒交迫的⼈,才能明⽩这句话直抵⼈⼼的⼒量
04 《写⾷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