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食育课程的教育途径
摘 要: 幼儿园开展食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幼儿心理、体能等方面综合素质,促进幼儿茁壮成长。同时,食育课程也是启蒙教育重要目标,对贯彻落实食育要点并制定可行性方案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食育课程应以自然认知、身体发展、文化传承为核心,围绕常态化食育活动、食育环境模拟、健康管理、家园合作、课外教育等五个实施途径有效开展课程,从而让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 食育课程
正文: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我国关于食育的理论是比较早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曰:“食,性也。”早在宋元时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以上的记载中可知,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身体健康、营养补充、饮食习惯得到了重视并提出
了新的要求,提倡幼儿园融入食育课程,创建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立足于多方面展开食育课程教育。通过食育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方式和文化认知,为其今后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埋下希望的种子。
0~6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8岁前,如果没有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丰富的味觉能力以及良好的用餐礼节,长大后很难改正。究其原因,小时候经常吃的食物会在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兴奋优势,决定了其长大后会优先选择吃那些会让自己兴奋的食物,就像吃面食的北方人长大后到了南方也会优先选择吃面食一样。
    广西省的一项食育研究显示,在幼儿园开展两年食育之后,幼儿多项良好饮食习惯指标上升了3%~21%,愉悦情绪指标也上升了9.2%。可见,食育对于3~6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1、幼儿园融入食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食育教育不仅包括饮食习惯养成,还包括幼儿对“食”的认知以及情感、礼仪文化。食知是食育课程重要目标,指的是幼儿对食物类型、外形、习性、生长环境、规律的认识,
将其融入到食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对食的认识理解。食育课程以幼儿对食的操作能力为目标,其中包含食物选择、制作、生产。食育的情感目标是调动幼儿对食物的情感情趣,培养正确的情感认知从而喜欢上不同的形状、颜、味道,懂得珍惜粮食。
(1)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有些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
(2)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见,3~6岁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如果没有形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形成丰富的味觉能力以及良好的用餐礼节,今后将较难纠正。幼儿期经常吃的食物会在大脑皮层食物中枢形成兴奋优势,决定了其长大后会优先选择吃那些会让自己兴奋的食物,就像吃面食的北方人长大后到了南方也会优先选择吃面食一样。
(3)有助于促进幼儿营养均衡。
学前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如挑食、偏食、嗜食垃圾食物等现象普遍存在,儿童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不容乐观,儿童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而不及其余家长和幼教人员则应在“食育”过程中,把桌上餐“艺术化”地做一一介绍。儿童对此有兴趣之后,对每一种饮食都会做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亟待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2、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实施途经。
幼儿园小班美食食谱(1)生活化食育活动。
对3至6岁的幼儿,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在实际生活中渗透食育的理念,才能真正为幼儿身体健康、卫生习惯、学习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对孩子们的“食育”教育中,幼儿园可以通过每个传统节日给孩子们介绍节日的由来、文化习俗和餐桌礼仪,并让孩子们品尝传统美食。幼儿园可以开展特饮食教育活动,可以根据我国特别的二十四节气为幼儿准备具有节气特的食谱。例如,在冰冷干燥的寒露,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美味的冰糖雪梨银耳汤,在烈日炎炎的大暑,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清热解暑
的南瓜绿豆汤,在阴雨纷纷的清明,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滋润可口、风味独特的蒿蒿粑等,在寒冬腊月,可以为小朋友们准备香甜的腊八粥……这样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不同季节的饮食文化,同时也将食育融入了幼儿平时的生活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我国,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诗一般的特饮食和故事,如端午节的棕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饺子、腊八节的腊八粥等。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传统历史民俗文化,提高孩子们的饮食兴趣,每逢民俗节日我园便开展特饮食主题教育活动,對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爱国教育、亲情教育及饮食教育,幼儿们将受益匪浅。如在端午节时精心为幼儿准备好吃的粽子,让幼儿了解到节日的魅力、在冬至时为孩子们准备了彩的饺子,以激起孩子们的饮食兴趣等,都将是食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2)食育环境。
环境创设除了起到美化和欣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创设的环境能否起到教育的作用,能否让孩子对食育文化有更多的认知。将食育文化融入到孩子充满童真的环境体验活动之中,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每年的植树节和农作物种植季节,可以带领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来到乡村种植一些平时不曾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让他们通过观察、浇灌、除草、施
肥等亲身体验活动,感知了解平时吃的水果、粮食和蔬菜来自于哪里,知道绿健康食品的生长过程。这些体验式的参与方式,可以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从而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3)家园共育。
家园食育则是通过家长食育课堂、家庭食育、食谱汇报将幼儿园与家庭整合,为幼儿提供健康、优质的食育环境。食育是饮食教育,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学习与食物有关知识,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达到健康养生效果。此外,幼儿园可以开展以“食物的营养、家乡的风味小吃、家乡的特产等亲子活动课程,让幼儿掌握食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和餐桌的全过程,掌握食物的燎原和风土人情。冬至饺子、元宵节汤圆、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亲情教育,孩子们受益匪浅。此外,将民间小吃带进课堂,师生共同观看参与包饺子、包粽子等,这样一来不仅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形式,拉近教师、幼儿、家长间的情感互动和文化交流。
食育是生存之本、教育本源。学前是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上好食育课程,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