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的终极意义
作者:陈晓卿
来源:《视野》2016年第09
        因为工作,这些年总混美食圈。然而,正因为喜欢路边店或者苍蝇馆子,于是总有朋友我理论,一般会从环境文化、店面卫生一直说到烹饪技艺。如果做这样单项提升幸福感的美食食谱PK的话,和那些逐渐形成品牌的名门大店相比,路边店确实没有一项有获胜的把握。后来,为了避免口舌,我都会祭出一招杀手锏:小馆子,便宜,吃得起。
        比如这些天我常去的一家路边店,叫张妈妈,三个人吃到肚歪也不过百十元。价格实惠,再加上位置又在单位附近,很快,这里成为最近几周我的食堂。
        这家张妈妈是分店。关于这个在北京顽强生存下来的薄利四川小馆有很多传说,据说也有不少投资人给他们设计了新的盈利模式,但他们仍然还是成渝两地街边小馆的路数,材料新鲜,上菜快,下手重,镬气旺,走大众家常菜的套路。比如回锅肉,和传统回锅肉不同的是,张妈妈的回锅肉切得特别薄,旺火成型,夹一片,配上斜切成马耳状、刚刚断生的青蒜苗,满口都是略带辛辣的脂香。再比如口水腰花,用泡椒和鲜椒炒出香味,加入
四川酸菜丝和生姜丝烹煮,开锅时下处理好的腰花,酸辣麻爽立刻附着在鲜嫩腰花的每一道切口上,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这里几乎所有的菜对主食都充满仇恨,每一道上来都能消下去一碗米饭。
        下米饭,这是家常菜天经地义的任务。那天吃完,我很满足地发了一条微博拉仇恨,效果不错。不过也有人留言,说张妈妈不过是遍布北京的成都小吃的水平,还有人说不要误导读者对美食的判断,真正的美食是味觉艺术,而不是果腹。
        针对前一种意见,我很容易回答。因为绝大部分的成都小吃并不是专业厨师在操作,菜品质量和口味飘忽不定。而张妈妈的菜虽谈不上精致,但不仅对川渝家常菜的还原度很高,而且出品相当稳定。而对于第二种意见,我觉得可能是价值观上的不同,这个问题要回到什么是美食这样的基础讨论中展开。主流美食家认为,美食是现代商业发展的产物,而薄利小馆往往很难负担高昂的运营成本,很难形成品牌,理应被忽略。但我总觉得,如果小馆们都为了商业运营而大幅度增加成本,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很多人也会因此无法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