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快餐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2006年以来,除了西式快餐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继续稳步扩张之外,本土的德克士、旺角清粥、兰州拉面、台北豆浆、华人蒸有味也加快了圈地的步伐。与此同时,长沙的快餐行业也涌现出众多的新面孔:2006年9月桂林人快餐集团旗下“粉库”开业;2006年11月,湖南好的快餐开始供餐;2006年底,中国餐饮业四十强之一的上海“吉祥馄饨”登陆长沙;2007年初,长沙达人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达人美食)成立;2007年3月,“红锦鳞”便当开张;2007年4月,麦克基快餐启动;2007年5月,国际快餐巨鳄“赛百味”登陆星城;2007年6月,“快口快乐快餐”闪亮入市……
加上松花江饺子馆、华南小吃、花街铁煲仔、长沙又一村快餐、大娘水姣、味千拉面、湖南丽华快餐、康点、甘长顺、杨裕兴、德园等诸多企业以及各路游击队,长沙快餐业呈现出堂食与外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高档与低档纷繁生动的市场格局。
一、长沙快餐行业现状
在湖南省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提升消费性服务业的湘菜产业发展
政策下,湖南省商务厅“通过大力扶持湘菜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那些初具条件的餐饮和湘菜加工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集团经营,打造湘菜餐饮航母。” 2006年湖南省餐饮零售总额突破380亿元(2007年有望突破450亿元),同期长沙市拥有140亿的市场。在这140亿当中,快餐的贡献不超过30%。而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东部省市快餐营业规模明显超过正餐,广东快餐的市场份额高达90%,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浙江、山东等省市也已达到50%以上。显然,长沙市快餐行业只能用三个字来描述:“小”、“散”、“差”。
便当食谱美食小——规模小
曾几何时,又一村从香港引进快餐生产设备,最辉煌的年头营业额达4000万元,跻身国内快餐四强之列,但这已成过眼云烟。2006年除去食堂承包业务,又一村快餐外送收入仅200万出头。
号称湖南快餐正规军的湖南丽华快餐,自2004年进入湖南长沙以来,收入在2005年冲上了410万的高点后,2006年收入也停留在300万以下。
金太阳下属的“蒸有味华人”应该算得上是长沙近两年来快餐业中的一个亮点,2006年本打算在省内发展至40家门店,可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放弃了这个计划。
横看一下浙江宁波。2000年,宁波的快餐连锁店还只有2~3家,现在宁波市快餐连锁店已有200多家,且绝大多数是宁波本地的快餐企业名下的连锁店。营业额上亿的本地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就有五家,分别是“来必堡”、“顺旺基”、“新四方”、“好味当”和“华必和”。宁波的企业已开始受邀参与制定指导中式快餐业发展的行业标准。
散——气势散
与其他城市快餐企业蓬勃发展不同,长沙的快餐企业并未显露出应有的朝气和气势。
自长沙七彩江南秀餐饮集团加盟丽华快餐以来,由北京丽华派来三任老总,但始终未能将之发展成为七彩江南的核心业务。除了品牌未有强大的号召力外、菜式搭配鲜有创新,尤其是配送环节的承诺(半小时送到)越来越难实现。更严重的是,湖南丽华在与合作伙伴关系上的硬伤开始显现出来。丽华快餐强调的是无店铺外送,他们寻求的基地又是在本地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而追求外送的效益和堂食的满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立的。丽华选择的毫无疑问是前者,这就造成了对业主单位福利和尊严的损害。所以,丽华的气象店到期后未能续约只好转移,粮油店近期可能也会面临相似的结局。上述被动的撤出给湖南丽华2007年的发展抹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又一村作为国营长沙市饮食集团属下的快餐企业,也已老气横秋。近两年由于经营不善背负几百万的债务,乃至亮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债权催收公告,继而压缩门店,退守中山路总部,凭借政府关系和累积的资源继续经营。
宾果快餐如流星般滑过,出身远大空调的年轻人相中了快餐行业,并迅速挑起大旗,一度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丽华和又一村的领地。但由于对管理难度和资金投入的估计不足,半年后以拍卖走人收场。
湘夫人也算长沙市快餐行业的老人了,几经易址,最后将生产基地迁于长沙市藩城堤附近的地下车库内。
湖南好的快餐成立之初也曾想构筑自己的快餐帝国,所以在基地的硬件建设上确实长沙一流。无奈选址不当(河西汽车西站附近)造成了配送极不经济,定位超前(初期定位在20元至50元的快餐外送)造成市场启动缓慢,管理不力(中层干部的流失比基层员工更为频繁)造成了资本投入无法转化为规模效益。目前正在寻求新的转机。
达人美食在进入快餐行业后,以前担心的事情也变成了现实,那就是龙马管理咨询反复强
调的执行层队伍问题。不管你研究再透彻、战略再正确、策划再完美,理念再先进,执行不到位只能是纸上谈兵。而要搭建一支认同企业文化、了解快餐行业、素质全面、勤奋刻苦的团队更非一朝一夕之功。半年来,在达人美食“嫉恶如仇”、“嫉慢如仇”的指导思想下,中层管理者变动频繁。“赢在执行”成了他们2007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差——管理差
长沙本地诞生的快餐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资本支持,更大的问题在于领导者对现代快餐的运作机理未曾了解。谁曾料到,要玩转看似简单的快餐业,真正的门槛会在管理上。一个快餐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人才培养、作业标准、质量控制、顾客消费心理、物流配送、品牌提升、客户关系管理、危机公关、管理层激励、成本控制、采购管理、新品研发、竞争情报等等方面都是拦路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一个星级酒店、管理一个饭店要容易得多。
在面临经营困难时,大部分快餐企业就是三板斧——“开源”、“节流”、“换人”,而没有思考问题的症结,将精力放在搭建管理架构、促进企业长效发展上来。当然这也是国内餐饮行业的通病。不过近段时间达人美食与龙马咨询、金牛角王与王林顾问公司、湘佳煲与智尚
商务咨询的联手预示着管理咨询公司在传统餐饮迈向现代快餐的征途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长沙快餐行业面临的挑战
1.来自中部内陆城市收入水平的挑战
几年前,杨铭铎教授在《从社会经济发展看现代快餐产生的必然性》一文中,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综合指标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现代快餐业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1)美国快餐发展期分析:美国1952年人均国民收入2115美元,196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2美元;1960年人均国民收入2804美元,196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41美元。恩格尔系数0.30—0.23。
2)日本快餐分析:日本1970年人均国民收入1628美元,1975年人均国民收入3705美元;197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美元,197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48美元。恩格尔系数0.32-0.27。
3)结论:
A.美国60年代、日本70年代中期快餐进入发展期的经济指标非常接近:人均国民收入在3000美元(国家发展进入现代化标志的门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6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100美元;国民收入总额在4200美元左右。
B.200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3美元(与专家预计指标相差1747美元),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00美元(与专家预计指标相差1600美元)。预计2010年,我国将进入快餐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属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东西部,沿海和内陆,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资源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长沙市2006年全年实现GDP17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连续5年增速超过14.5%;增幅比全国快4.1个百分点。按美元/人民币汇率1:8计算,2006年长沙市人均GDP已达3668美元。长沙的快餐行业刚刚进入发展期。
2.来自传统饮食习惯的挑战
湖南人向来以“不怕辣”闻名于世。在饮食习惯上,重口味不重营养、重热闹不重卫生、重方便不重品质。直接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真正想为顾客提供放心、优质服务的企业反而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最后关张了事。
比如在餐盒方面,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长沙市场抽查的合格率仅为30%,而长沙市每天消耗约20万只一次性餐盒。
达人美食、快口快乐、丽华、又一村这些品牌企业在可降解餐盒方面的成本花费要高出劣质餐盒7-10倍,有时候却根本得不到顾客的理解。他们不会想到,劣质餐盒即便打着“降解餐盒”的字样,可实际上根本不含降解成分。由于加入了大量由碳酸钙、碳酸镁这些可溶解矿物质组成的工业级填充料,必然含有严重超标的重金属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