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中的五行观(五畜篇)
民以食为天,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并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保健,认为这是防病治病、健体延年的基础。随着对营养保健理论认识的深化,食养和食疗方法更加丰富多彩。“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人们如何进行食疗。《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美食养身食谱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疗专书,是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的《饮膳正要》,是一部古代营养学专著。它从健康人的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具体阐发了饮食卫生、营养疗法、食物中毒的防治等内容。附录版画二十余幅,文图并茂,也是一部颇有价值的古代食谱。除此之外,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医,对饮食保健的有关原则和诸多宜忌也有很多精辟论述,也是他们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更加丰富了食养的内容。
五畜饮食养生
中国古代的肉食相当广泛,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仰韶、红山、大汶口、龙山、马家窑、齐家、屈家岭等文化遗址中,均发现了马、羊、驴、猪、狗、牛、鸡、鸭、鹿、象、虎、獏、兔、猫的遗骨;许多遗址还有鸟骨、鱼骨及龟、鳖、螺、蚌、蚝、蛤、蚬、贝、螃蟹的遗骸,经鉴定是当时人们享用过的肉食动物。在发现的动物遗骨中,经鉴定为家畜家禽的,以猪、狗、牛、羊、鸡、马为最多。
五畜是饮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食物,其重要程度相当或超过五菜、五果。说其重要,是因为五畜对人体健康的正向作用和反向作用都具有显著性,五畜食用合理,能增进人体精气;五畜食用不合理,能加剧营卫壅滞,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说其重要,还因为喜好食用五畜,是人的一种天性,并额外地赋予了食物之外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象征意义,具有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是饮食不节的诱惑因素。因此,在饮食养生中,把握五畜为益,至关重要。
一、 五畜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灵枢经·五味》说:“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畜也是从性味的角度列举的代表性动物性食物,其内涵是具有甘、酸、咸、苦、辛五味属性的动物性食物,对人体产生
散、收、缓、坚、软不同的生理功能。其食性和功能强度从整体上弱于五菜而强于五谷。
以动物为食,深受文化的影响。在军旅文化中,马是古代战场上的活跃因素,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战争双方的实力主要看人马,兵强马壮是军事实力强大的标志,军人以食马为禁忌;在农耕文化中,牛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农民视耕牛为命根子,农民以食耕牛为禁忌;在狩猎文化中,狗是猎人的重要帮手,肩负侦察、捕杀、守护猎物的多重责任,猎户以食狗为禁忌;佛教文化有不杀生的戒律,佛教徒以所有动物性食物为禁忌;在西方文化中,狗是宠物,有人视狗为家庭成员,西方以食狗为禁忌。中华文化比较包容,自己不食,并不干预别人食用,所以,中国人没有一个各民族、各地区、各职业、各宗教统一的食用动物的禁忌。
五畜还具有五气的嗅觉特征,五气指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膻气。在加工五畜的过程中,一般要使用五香调制,五香通常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是烹调动物性食物的五种主要香料,其实,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极多,其中芳香料还有艾、草蒲、忍冬、花露、桂花、蔷薇、秋海棠、橙皮、橘皮等。五香的主要功能是把有腥味、臊味、膻味的食品变得清香扑鼻。
二、 五畜饮食的养生方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野生动物受到保护,形成了一种很强势的野生动物保护文化,历史上的药典,因为收录了现在的保护动物,而受到质疑;当代药典,也因为某些保护动物一些器官列入处方而受到抨击,似乎有些保护意识过度。但是,不能捕杀保护动物,这是法律的规定,不能违法。但从食物、药物的角度研究动物包括保护动物,还是可以的。野生动物是可以驯化的,我们的祖先能够把凶猛的野猪驯化成温顺的家猪,现在也可以根据食物、药物的需要进行野生动物驯化。对于动物性食物的研究,我们采取超文化的态度,不因某种文化的好恶而取舍,而是平等地关注动物的食物和药物特性。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则根据特定的文化观念和法律,自主选择避就。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指牛、犬、猪、羊、鸡。以下分别就其概念及养生方面的意义进行论述。
1. 牛
牛是特大型食草、反刍动物,具有特别强的消化能力,不仅食青草,也食干草,能消化稻
草及其他秸秆。牛的消化器官由口腔、胃、小肠和大肠构成,而胃的构成是其消化力强的主要原因。牛有四个胃,其容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初生牛的瘤胃和网胃发育还很差,只及皱胃的一半,以后瘤胃容积逐渐增大,到了4个月龄时达到成年牛比例。成年牛的胃由瘤胃、网胃、重瓣胃、皱胃组成,瘤胃最大,占胃总容积的80%,内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很大一部分饲料在此消化;网胃占胃总容积的5%,其功能如同筛子,将随饲料吃进去的重物如钉子、铁丝等存留其中;重瓣胃占胃总容积的7%,其功能主要是吸收饲料内的水分,挤压磨碎饲料;皱胃又称真胃,占胃总容积的8%,其作用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牛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食物呈团状,其中稍重点的食团不经瘤胃直接进入网胃,一般的食团则先经瘤胃再入网胃。网胃将两方面来的食团送回口腔咀嚼,经过反刍,将有充分水分的重食团,送到重瓣胃、皱胃,而将轻食团重新送回瘤胃,再作进一步消化。瘤胃是饲料的贮藏库,里面有无数细菌和原生虫等微生物,能使饲料发酸,尤其能消化含粗纤维较多的饲料,提高利用率,是饲料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人类驯化牛,有三个主要用途,一是乳用,以乳汁为食;二是肉用,以形体为食;三是耕用,作为农业生产的动力,当丧失劳动能力时,转作肉用。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
食用。
2. 犬
犬即狗,是大型食肉动物。狗的祖先是狼,野狼驯养成家犬起源于何时何地?在学术界一直有着各种说法。近年通过基因研究,研究人员指出,约在15000年前,居于中国或附近的人类将野狼驯养成家犬,它们就是家犬的始祖了。后来随着人类迁移,家犬被带到欧洲,而在12000至14000年间,再由猎人从白令海峡带到北美洲去,辗转再带到南美洲乃至世界各地,从此家犬便遍布于全世界,并繁殖出不同的品种。根据最新的基因研究结果,所有的狗都是亚洲狼的后代。野狼驯养成家犬的作用,最初用来帮助狩猎、交通、看家,随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狗又逐渐被驯化出许多其他功能。狗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的体魄,需要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野狗食肉,家狗的食物发生了变化;狗的消化道比食草动物要短,狗的胃中盐酸的含量在家畜中居于首位,加之肠壁厚吸收能力强,所以容易和适宜消化肉食食品;狗有独特的自我防御能力,吃进有毒食物后,能引起呕吐反应而把有毒食物吐出来,狗的体内很少有毒素聚集,这一特点使狗肉成为优质肉食。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
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在中医学上讲,狗肉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肾阳虚,患阳痿和早泄的病人有疗效。
狗肉腥味较重,将狗肉用白酒、姜片反复揉搓,再将白酒用水稀释浸泡狗肉1~2小时,清水冲洗,入热油锅微炸后再行烹调,可有效降低狗肉的腥味。吃狗肉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狗肉属热性食物,不宜夏季食用,而且一次不宜多吃。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疾病的人均不宜食用。忌吃半生不熟的狗肉,以防寄生虫感染,忌食疯狗肉。脑血管病人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进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脑血管病人不宜多吃狗肉。大病初愈的人也不宜食用,因此时病人体虚,进补只能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