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物的性能和饮⾷作⽤
⾷物性能的概念
⾷物的性能理论是前⼈在长期的⽣活与临床实践中对⾷物的保健和医疗作⽤的经验总结。连同对药物应⽤的认识,逐渐上升为理论。古代医家把⾷物的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加以概括,建⽴了⾷物的性能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了中医⾷疗理论。这⼀理论是与阴阳、五⾏、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紧密地结合在⼀起的。
⾷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性”、“⾷⽓”、“⾷味”等,和药物性能⼀致,也包括⽓(性)味归经、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
⾷物性能与药物性能的异同
⾷物的“性”
⾷物“⽓”或“性”与药性“四⽓”或“四性”说相⼀致。古⼈按寒、凉、(平)温、热基本上把⾷物分为三⼤类⽓质或性质。历代中医⾷疗书籍所载的⾷性很多,如⼤热、热、⼤温、温、微温、平、凉、微寒、⼤寒等,只是表明⾷物性能⽅⾯的差异程度,⽽⽆明显界限。以常见三百多种⾷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从⽣活与临床应⽤⾷物经验看,寒凉性质⾷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
、清热、泻⽕、凉⾎、解毒作⽤。温热性质⾷物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通络、散寒等作⽤。
⾷物的“味”
⾷物的“味”,即是指⾷物的主要味道,仍概括为“五味”,即:酸(涩)、苦、⽢(淡)、⾟、咸。五味的作⽤与药物“味”的作⽤相⼀致。为酸收、苦降、⽢补、⾟散、咸软等。以常见三百多种⾷物统计数字来看,⽢味(⽢味⾷物具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等作⽤,如蜂蜜、饴糖、桂圆⾁、⽶⾯⾷品等。)⾷物最多,咸味(咸味⾷物具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等作⽤,如盐、海带、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等。)与酸味(酸(涩)味⾷物具有敛汗、涩精、⽌泻、缩⼩便的作⽤,如乌梅、⼭楂、⽯榴、柿⼦等。)次之,⾟味(⾟味⾷物具有发散、⾏⽓、活⾎等作⽤,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更次之,苦味(苦味⾷物具有清热、泻⽕、燥湿、解毒、降⽓等作⽤,如苦⽠、苦杏仁、橘⽪、百合等。)较少。
 此外,还有淡味,中医将之归于⽢味范围,有渗利⼩便、祛除湿⽓等作⽤,如西⽠、冬
⽠、茯苓、黄花菜、薏苡⽶等。
 五味之外尚有“芳⾹”概念,系指⾷物的特殊嗅味,芳⾹性⾷物以⽔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芫
荽、⾹椿、茴⾹等⾷物,芳⾹性⾷物⼀般具有醒脾开胃、⾏⽓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窜等作⽤。
 不同于药物“味”的作⽤⽅⾯,尚有:⾟味⾷物(如辣椒、胡椒),苦味⾷物(如苦⽠),尚有健脾作⽤;咸味⾷物(如鱼、虾、蟹),尚有补肾,养⾎分作⽤。各种⾷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种,也可以兼有⼏种,这表明了⾷物作⽤的多样性。⾄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属阳,酸苦咸属阴。
⾷物的归经
⾷物的“归经”也是⾷物性能的⼀个主要⽅⾯,归经显⽰某种⾷物对⼈体某些脏腑、经络、部位等的突出作⽤,它表明⾷物的重点选择性。实际上这是古⼈对⾷物作⽤选择性的认识,是⾷物作⽤的内在规律。中医还认为,⾷物的归经与“味”有⼀定的联系[例如]正如《素问·⾄真要⼤论》所说:“夫五味⼊胃,各归其所喜……物化之常也。” 。⼀般情况下:
⾟味⾷物归肺经,⽤⾟味发散性⾷物(如葱、姜、芫荽等)表证、肺⽓不宣咳嗽症状;
⽢味⾷物归脾经,⽤⽢味补虚性⾷物(如红枣、蜂王浆、⼭药等)贫⾎、体弱症状;
酸味⾷物归肝经,⽤酸味⾷物(如乌梅、⼭楂等)肝胆脏腑等⽅⾯疾患;
苦味⾷物归⼼经,⽤苦味⾷物(如苦⽠、绿茶等)⼼⽕上炎或移热⼩肠证;
咸味⾷物归肾经,⽤咸味⾷物(如甲鱼、昆布、海藻等)肝肾不⾜,消耗性疾患(如甲亢、糖尿病等疾患)。
⾷物的升降浮沉
⾷物的升浮沉降性能概念与⾷物的⽓与味有密切关系。⾷物的⽓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物作⽤趋向。⼀般来说,质地轻薄、⾷性温热、⾷味⾟⽢淡的⾷物,其属性为阳,多具有升浮的作⽤趋向 (如姜、蒜、花椒等),具有发散、宣通开窍等功效,如⾹菜、薄荷能解表⽽感冒,菊花、绿茶能清利头⽬⽽头痛;反之,质地沉实,⾷性寒凉,⾷味酸苦咸的⾷物,其属性为阴,多具有沉降的作⽤趋向(如杏仁、梅⼦、莲⼦、冬⽠等),具有清热、平喘、⽌咳、利尿、敛汗、⽌泻、补益等功效,如西⽠清热⽽治热病烦渴,冬⽠利尿⽽治⼩便不通,乌梅收敛⽽⽌泻痢等。根据三百多种常⽤⾷物统计数字表明,具沉降趋向的⾷物多于升浮趋向的⾷物。
⾷物的补泻
⾷物性能的“补”与“泻”概念,—般是泛指⾷物的补虚与泻实两⽅⾯作⽤,这也是⾷物的两⼤特性。补性⾷物⼀般分别具有补⽓、助阳、滋阴、养⾎、⽣津、填精等功效;泻性⾷物⼀般分别具有解表、散热、开窍、辟秽(防疫)、清热、泻⽕、燥湿、利尿、祛痰、祛风湿、泻下、解毒、⾏⽓、散风、活⾎化瘀、凉⾎等功效。根据常⽤的三百多种⾷物统计数字分析泻性⾷物多于补性⾷物,由此看来,中医营养⼿段不仅为补虚扶正,更⼤程度是为了泻实祛邪。
饮⾷的作⽤
饮⾷的作⽤是由它⾃⾝固有偏性(性能)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补泻”等特性决定的。它体现在以下⼏个⽅⾯。
饮⾷的预防作⽤
⾝体早衰和疾病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体⾃⾝;⼈体正⽓旺盛,⽽⼜能避免邪⽓的侵袭,就会保持健康状态,反之则发⽣疾病。⼀切有利于维护正⽓、抗御邪⽓的措施都能预防疾病;⼀切损害正⽓、助长邪⽓的因素都能引起疾病,从⽽导致早衰和死亡。预防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
⼴义地说,所有关于饮⾷的保健措施都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的的。饮⾷对⼈体的滋养作⽤,
本⾝就是⼀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合理安排饮⾷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五脏功能旺盛、⽓⾎充实,恰如《内经》所⾔:“正⽓存内,邪不可⼲。”现代研究证明,⼈体如缺乏某些⾷物成分,就会导致疾病。[例如]如缺少蛋⽩质和碳⽔化合物就会引起肝功能障碍;缺乏某种维⽣素就会引起夜盲症、脚⽓病、⼝腔炎、坏⾎病、软⾻症等;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缺少钙质会引起佝偻病,缺乏磷质会引起神经衰弱,缺乏碘会引起甲状腺肿,缺乏铁质会引起贫⾎,缺少锌和钼则会引起⾝体发育不良等。⽽通过⾷物的全⾯配合,或有针对性的增加上述⾷物成分就会预防和这些疾病。中医学早在⼀千多年以前,就有⽤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海带预防甲状腺肿⼤,⽤⾕⽪、麦麸预防脚⽓病,⽤⽔果和蔬菜预防坏⾎病等记载。
除了从整体观出发的饮⾷全⾯调理和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些营养⾷物来预防疾病外,中医学还发挥某些⾷物的特异性作⽤,直接⽤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例如]如⽤葱⽩、⽣姜、⾖豉、芫荽等可预防感冒;⽤甜菜汁或樱桃汁可预防⿇疹;⽤鲜⽩萝⼘、鲜橄榄煎服可预防⽩喉;⽤⼤蒜可预防癌症;⽤绿⾖汤预防中暑;⽤荔枝可预防⼝腔炎、胃炎引起的⼝臭症状;⽤红萝⼘粥可预防头晕等。
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所述的某些⾷物的预防保健作⽤确有科学道理。除了⾷物对⼈体整体的影响外,有的⾷物如⼤蒜能杀菌和抑制病毒,故可防治呼吸道感染和肠道传染病等。⽣⼭楂、红茶、燕麦能够降低⾎脂,故可预防动脉硬化。近年来,⼈们还主张⽤⽟⽶粉粥预防⼼⾎管病,⽤薏苡粥预防癌症等。
⾷物对疾病的预防作⽤,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有很多⾷物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如发现苦⽠、芦笋、马齿苋等有防癌抗癌作⽤。另外,对于饮⾷习惯和饮⾷⽅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也⽇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饮⾷的滋养作⽤
《难经》中载:“⼈赖饮⾷以⽣,五⾕之味,熏肤(滋养肌肤),充⾝,泽⽑。”说明我国在两千多年以前,已⼗分重视饮⾷的营养作⽤。
饮⾷的滋养是⼈体赖以⽣存的基础。⼀个⼈⼀⽣中摄⼊的⾷物要超过⾃⼰体重的1000~1500倍,这些⾷物中的营养素(中医称为“⽔⾕精微”)⼏乎全部转化成⼈体的组织和能量,以满⾜⽣命运动的需要。
中医学认识饮⾷对⼈体的滋养作⽤是从整体观出发的。它认为各种不同的⾷品分别可以⼊某脏某经,从⽽滋养脏腑、经脉、⽓⾎,乃⾄四肢、⾻骼、⽪⽑等。饮⾷进⼊⼈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成为⽔⾕精微,⽽滋养⼈体。这种后天的⽔⾕精微和先天的真⽓结合,形成⼈体的正⽓,从⽽维护正常的⽣命活动和抗御邪⽓(致病因素)。此外还形成维持机体⽣命的基本物质“精”。“精”藏于五脏,是脏腑功能活动和思维、意识活动,即“神”的基础。“⽓、精、神”为⼈体之三宝,⽣命之所系。⽽它们都离不开饮⾷的滋养。所以,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说:“安⾝之本必资于饮⾷。不知⾷宜者,不⾜以存⽣。”
常⽤的⾷补⽅法,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四种。
平补法有两种意义,⼀种是应⽤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物。如多数的粮⾷、⽔果、蔬菜,部分禽、蛋、⾁、乳类⾷物,如粳⽶、⽟⽶、扁⾖、⽩菜、鹌鹑、猪⾁、⽜奶等。⼀种是应⽤既能补⽓,⼜能补阴或既能补阳,⼜能补阴的⾷物。如⼭药、蜂蜜既补脾肺之⽓,⼜补脾肺之阴,如枸杞⼦既补肾阴,⼜补肾阳等,这些⾷物适⽤于普通⼈保健。
清补法是应⽤补⽽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物,有时也以泻实性⾷物祛除实证,如清胃热,通利⼆便,加强消化吸收,推陈⽽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的清补⾷物有萝⼘、冬⽠、西⽠、⼩⽶、苹果、梨、黄花菜等,以⽔果、蔬菜居多。
温补法是应⽤温热性⾷物进⾏补益的⽅法。适⽤于阳虚或⽓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疲倦、⼩便清长⽽频或⽔肿等症患者,也常作为普通⼈的冬令进补⾷物。如核桃仁、⼤枣、龙眼⾁、猪肝、狗⾁、鸡⾁、鳝鱼、海虾等。
峻补法是应⽤补益作⽤较强,显效较快的⾷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的。此法的运⽤,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需做到既达到补益⽬的,⽽⼜⽆偏差。常⽤的峻补⾷物有⽺⾁、狗⾁、⿅⾁、⿅胎、⿅尾、⿅肾、甲鱼、熊掌、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物的延缓衰⽼作⽤
中医理论认为,⽣、长、壮、⽼、死,是⼈类⽣命的⾃然规律。⽣命的最终衰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注重养⽣保健,及时消除病因,使机体功能协调,⽽使衰⽼延缓,所谓“延年益寿”还是可能的。
中医在应⽤饮⾷调理进⾏抗衰防⽼⽅⾯,除因时、因地、因⼈、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证⽤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外,还常注意对肺、脾、肾三脏的调理。因为这三脏在⽣命过程中,特别在机体与⾃然界的物质交换、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早在两千年前,古⼈就认识到,肺“司呼吸”、“天⽓通于肺”,脾为“⽔⾕之海”、“⽓⾎⽣化之源”,肾为机体的“先天之本”,因为“肾藏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临床实际表明,肺、脾、肾三脏的实质性亏损,以及其功能的衰退,常导致若⼲⽼年性疾患。[例如]如肺虚或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喘,脾肺两虚的痰饮喘咳,脾虚或脾肺双虚的⽓短、倦怠、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肾虚腰酸腿疼、⼩便失常、⽔肿、低热、消瘦以及健忘、⽛齿松动、须发早⽩或脱落等未⽼先衰的征象。
另外,从中医养⽣抗衰防⽼所确⽴的治则治法来看,也多从补益肺、脾、肾⽅⾯⼊⼿,对历代保健医疗⾷谱中所含⾷物成分进⾏统计,发现其功效也以调补肺、脾、肾三⽅⾯为多。⾷补、⾷疗⽅中以抗衰⽼为主要功效,出现率较⾼。基本归肺脾肾三经⽅⾯的⾷物有以下⼏种。
扁⾖、豌⾖、薏苡⽶、蚕⾖、粳⽶、糯⽶、⼩⽶、稻⽶、⼤麦、⿊⼤⾖、荞麦、黄⾖、⼩麦、核桃、⼤枣、栗⼦、龙眼、荔枝、莲⼦、⼭药、藕、芡实、桑椹、⼭楂、乌梅、落花⽣、百合、⽩果、杏仁
、荸荠、梨、罗汉果、橄榄、⿊芝⿇、枸杞⼦、⽣姜、芫荽、萝⼘、芋头、冬⽠、⼤蒜、西⽠、苹果、荷叶、枣仁、⽩砂糖、蜂蜜、橘⽪、蘑菇、银⽿、⽊⽿、紫苏叶、茶叶、⾹椿、茼蒿、⽊⽠、⾲菜⼦、南⽠、紫菜、海带、海藻、淡菜、海参、猪肤、⽜乳、鹌鹑蛋、猪肝、⽜⾁、⿅⾁、⿅胎、⿅鞭、鸡⾁、鸭⾁、鲤鱼、鲫鱼、鳝鱼、牡蛎⾁等。
饮⾷的作⽤
⾷物与药物都有疾病的作⽤。但⾷物每⼈每天都要吃,较药物与⼈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家都主张“药疗”不如“⾷疗”。古代医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过程中,确实先以⾷疗,后以药疗。只有⾷疗不能取效时,才以药疗。古时⼈们称道能⽤⾷物治病的医⽣为“上⼯”。[例如]如宋代《太平圣惠⽅》中有这样⼀段记载:“夫⾷能排邪⽽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若能⽤⾷平疴,适情遣疾者,可谓上⼯矣。”
饮⾷作⽤有三个⽅⾯:
补——补益脏腑 ⼈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虚”,其所引起的病证称为“虚证”。根据虚证所反映的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还可分为肝虚、⼼虚、脾虚、肺虚、肾虚以及⽓虚、⾎虚等等。主要表现如⼼悸⽓短,全⾝乏⼒,⾷欲不振,⾷⼊不化,咳嗽虚喘,腰膝酸软等。
中医主张体质虚弱或慢性虚证患者可⽤⾎⾁有情之品来滋补。[例如]如鸡汤可⽤于虚劳,当归⽺⾁汤可⽤于产后⾎虚,⽜乳饮⽤于病愈后调理,胎盘粉⽤于补肾强⾝,猪⾻髓⽤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
⽶⾯果菜等也有改善⼈体机能,补益脏腑⽓⾎的作⽤。[例如]如粳⽶可补脾,和胃,清肺;荔枝⽢温能益⾎,益⼈颜⾊,⾝体虚弱、病后津伤都可⽤它来滋养调摄;花⽣能健脾和胃,滋养调⽓,营养不良、乳汁缺乏皆可⽤以补虚益⽓;⿊芝⿇有补⾎、⽣津、润肠、乌发的作⽤;银⽿有益⽓⽣津等作⽤,可⽤于肺脾两虚、津亏阴虚体弱之⼈等。
泻——泻实祛邪 外部致病因素侵袭⼈体,或内部功能的紊乱和亢进,皆可使⼈发⽣疾病。如果病邪较盛,中医称为“邪⽓实”,其证候则称为“实证”。同时⼜有正⽓虚弱的表现,则是“虚实错杂”。此时既要针对病情进⾏全⾯的调理,⼜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谓“祛邪安脏”。[例如]如⼤蒜治痢疾,⼭楂消⾷积,鳗鱼治肺痨,薏⽶祛湿,藕汁治咳⾎,⾚⾖治⽔肿,猪胰治消渴,蜂蜜润燥等。
有些⾷物有多⽅⾯的作⽤,如鸡蛋除营养作⽤外,还有调节脏腑功能、清解热毒等作⽤。李时珍说:“鸡⼦黄补阴⾎,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调——调整阴阳 ⼈体的⽣理机能只有在和谐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得以维持,从⽽处于健康状态,免受病邪的侵袭。⽣活中,饮⾷得当则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另外,对因为阴阳失调所导致的疾
病状态,利⽤饮⾷的性味也可进⾏调节。根据阴阳失调的不同情况,可有扶阳抑阴、育阴潜阳、阴阳双补等很多⽅法。[例如]如阳虚的⼈可⽤温补,选⽜⾁、⽺⾁、狗⾁、⼲姜等⽢温、⾟热类⾷品补助阳⽓;⽽阴虚的⼈当⽤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等⽢凉、咸寒类⾷品养阴⽣津。
在⽇常⽣活中,偏热的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性质属寒的⾷品。[例如]⽠果、蔬菜中性寒者偏多,如梨汁、藕汁、橘汁等,可⽤于清热、⽌渴、⽣津;西⽠、茶⽔等,可清热、利尿;萝⼘、⽢草可治外感喉痛;芫荽、荆芥能清热、解毒;⾚⼩⾖、⽩扁⾖可清热除湿等。
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性质属热的⾷品。[例如]调味品中性热者偏多,如胡荽⾯、姜糖汤可温中发汗;辣椒、⽣姜能通阳健胃;胡椒、茴⾹可治胃寒疼痛;⼩茴⾹和⽯榴⽪煎服可⽤于痢疾;葱⽩和⽣姜煎服可⽤于风寒外感;⼤茴⾹炒焦研末,红糖调和,黄酒冲服可⽤于疝⽓疼痛等。
相关 查疾病 查药材 查⽅剂 查⽳位
参考:历代本草⽂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的⾷物归纳如下:聪⽿(指增强或改善听⼒)类⾷物:莲⼦、⼭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指增强或改善视⼒)类⾷物:⼭药、枸杞⼦、蒲菜、猪肝、⽺肝、野鸭⾁、青鱼、
鲍鱼、螺蛳、蚌。
⽣发(指促进头发的⽣长)类⾷物:⽩芝⿇、⾲菜⼦、核桃仁。
润发(指润发、美发)类⾷物:鲍鱼。
乌须发(指头发早⽩早黄者得以恢复)类⾷物:⿊芝⿇、核桃仁、⼤麦。
长胡须(指不⽣胡须的男性)类⾷物:鳖⾁。
美容颜(指润肌肤、助颜⾊等)类⾷物:枸杞⼦、樱桃、荔枝、⿊芝⿇、⼭药、松⼦、⽜奶、荷蕊。
健齿(指使⽛齿坚固、⽩洁)类⾷物:花椒、蒲菜、莴笋。
轻⾝(指消肥胖)类⾷物:菱⾓、⼤枣、榧⼦、龙眼、荷叶、燕麦、青粱⽶。
肥⼈(指改善瘦⼈体质,增加肥胖)类⾷物:⼩麦、粳⽶、酸枣、葡萄、藕、⼭药、⿊芝⿇、⽜⾁。
增智(指益智、健脑等)类⾷物: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枣、百合、⼭药、茶、⿊芝⿇、⿊⽊⽿、乌贼鱼。
益志(指增强志⽓)类⾷物:百合、⼭药。
安神(指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类⾷物:莲⼦、酸枣、百合、梅⼦、荔枝、龙眼、⼭药、鹌鹑、牡蛎⾁、黄花鱼。
增神(指增强精神,减少疲倦)类⾷物:茶、荞麦、核桃。
增⼒(指健⼒,善⾛等)类⾷物:荞麦、⼤麦、桑椹、榛⼦。
美食书籍 食谱强筋⾻(指强健体质,包括筋⾻、肌⾁以及体⼒)类⾷物:栗⼦、酸枣、黄膳、⾷盐。
耐饥(指使⼈耐受饥饿,推迟进⾷时间)类⾷物:荞麦、松⼦、菱⾓、⾹菇、葡萄。
能⾷(指增强⾷欲、消化等能⼒)类⾷物:葱、姜、蒜、⾲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萝⼘。
壮肾阳(指调整性机能,使阳痿、早泄等复常)类⾷物:核桃仁、栗⼦、⼑⾖、菠萝、樱桃、⾲菜、花椒、狗⾁、狗鞭、⽺⾁、⽺油脂、雀⾁、⿅⾁、⿅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
种⼦(指增强助孕能⼒,也称续嗣,包括安胎作⽤)类⾷物:柠檬、葡萄、⿊雌鸡、雀⾁、雀脑、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