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的这些地⽅美⾷,可有你故乡味道?
⽂⼈中爱吃的并不少见。“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的汪曾祺,“所恋在哪⾥,哪⾥就是我们的故乡了”的叶圣陶,梁秋实的《雅舍谈吃》更是从故乡谈到远⽅,从寻常的酱菜⾯条到不易吃到的地⽅美⾷。
今天,⼩煮就整理了⼀些与⾷物相关的美⽂,茶余饭后细细品味,也算是国庆假期的⼀丝趣味吧。
作家介绍
1920年3⽉5⽇⽣于江苏省⾼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物。被誉为“抒情的⼈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个纯粹的⽂⼈,中国最后⼀个⼠⼤夫。”汪⽼的嗜吃,在现代⽂学史上是出了名的。⾦庸就曾说过“满⼝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江苏⾼邮的咸鸭蛋,就因他笔下的描述,成为了咸鸭蛋中的经典。
⽂/汪曾祺
我这篇东西是写给外地⼈看的,不是写给昆明⼈看的。和昆明⼈谈昆明菜,岂不成了笑话!其实不如说是写给我⾃⼰看的。我离开昆明整四⼗年了,对昆明菜⼀直不能忘。
昆明菜是有特点的。昆明菜——云南菜不属于中国的⼋⼤菜系。很多⼈以为昆明菜接近四川菜,其实并
不⼀样。四川菜的特点是⿇、辣。多数四川菜都要放郫县⾖瓣、泡辣椒,⽽且放⼤量的花椒,——必得是川椒。中国很多省的⼈都爱吃辣,如湖南、江西,但像四川⼈那样爱吃花椒的地⽅不多。重庆有很多⼩⾯馆,门⾯的⽩墙上多⽤⿊漆涂写三个⼤
字“⿇、辣、烫”,⽼远的就看得见。
昆明菜不像四川菜那样既辣且⿇。⼤抵四川菜多浓厚强烈,⽽昆明菜则⽐较清淡纯和。四川菜调料复杂,昆明菜重本味。⽐较⼀下怪味鸡和汽锅鸡,便知⼆者区别所在。
“汽锅鸡”
中国⼈很会吃鸡。⼴东的盐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东的炸⼋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如果全国各种做法的鸡来⼀次⼤奖赛,哪⼀种鸡该拿⾦牌?我以为应该是昆明的汽锅鸡。
是什么⼈想出了这种⾮常独特的吃法?估计起来,先得有汽锅,然后才有汽锅鸡。汽锅以建⽔所制者最佳。现在全国出陶器的地⽅都能造汽锅,如江苏的宜兴。但我觉得⽤别处出的汽锅蒸出来的鸡,都不如⽤建⽔汽锅做出的有味。这也许是我的偏见。汽锅既出在建⽔,那么,昆明的汽锅鸡也可能是从建⽔传来的吧?
原来在正义路近⾦碧路的路西有⼀家专卖汽锅鸡。这家不知有没有店号,进门处挂了⼀块匾,上书四
个⼤字:“培养正⽓”。因此⼤家就径称这家饭馆为“培养正⽓”。过去昆明⼈⼀说:“今天我们培养⼀下正⽓”,听话的⼈就明⽩是去吃汽锅鸡。“培养正⽓”的鸡特别鲜嫩,⽽且屡试不爽。没有哪⼀次去吃了,会说“今天的鸡差点事”!所以能永远保持质量,据说他家⽤的鸡都是武定肥鸡。鸡瘦则⾁柴,肥则⽆味。独武定鸡极肥⽽有味。揭盖之后:汤清如⽔,⽽鸡⾹扑⿐。
听说“培养正⽓”已经没有了。昆明饭馆⾥卖的汽锅鸡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因为⽤的不是武定鸡,什么鸡都有。恢复“培养正⽓”,重新选⽤武定鸡,该不是难事吧?
昆明的⽩斩鸡也极好。⽟溪街卖馄饨的摊⼦的铜锅上搁⼀个细铁条篦⼦,上⾯都放两三只肥⽩的熟鸡。随要,即可切⼀⼩盘。昆明⼈管⽩斩鸡叫“凉鸡”。我们常常去吃,喝⼀点酒,因为是坐在⼀张长板凳上吃的,有⼀个同学为这种做法起了⼀个名⽬,叫“坐失(⾷)良(凉)机(鸡)”。⽟溪街卖的鸡据说是⽟溪鸡。
华⼭南路与武成路交界处从前有⼀家馆⼦叫“映时春”,做油淋鸡极佳。⼤块鸡⽣炸,⼗⼆⼨的⼤盘,⾼⾼地堆了⼀盘。蘸花椒盐吃。⼆⼗⼏岁的⼩伙⼦,七⼋个⼈,⼈得三五块,顷刻瓷盘见底矣。如此吃鸡,平⽣⼀快。
昆明旧有卖鸡杂的,挎腰圆⾷盒,串街唤卖。鸡肫鸡肝皆⽤篾条穿成⼀串,如北京的糖葫芦。鸡肠⼦盘紧如素鸡,买时旋切⽚。耐嚼,极有味,⽽价甚廉,为佐茶下酒妙品。估计昆明这样的⼩吃已经没
有了。曾与⽼昆明谈起,全似孟元⽼《东京梦华录》中所记了也。
“⽕腿”
云南宣威⽕腿与浙江⾦华⽕腿齐名,难分⾼下。⾦华⽕腿知道的⼈多,有许多品级。⽐较著名的是“雪舫蒋腿”。更⾼级的,以⽵叶熏成的,谓之“⽵叶腿”。宣威⽕腿似没有这么多讲究,只是笼统地叫做⽕腿。⽕腿出在宣威,据说宣威家家腌制,⽽集中销售地则在昆明。正义路牌坊东侧原来有⼀家⽕腿庄,除了卖整只、零切的⽕腿,还卖⽕腿⾻、⽕腿油。上海卖⾦华⽕腿的南货店有时卖“⽕腿脚⽖”,单卖⽕腿油,却没有听说过。⽕腿⾻熬汤,⽕腿油炖⾖腐,想来⼀定很好吃。
⽕腿作为提味的配料时多,单吃,似只有⼀种吃法,蒸熟了切⽚。从前有蜜炙⽕腿,不知好吃否。⾦华⽕腿按部位分油头、上腰、中腰,——再以下便是脚⽖。昆明⼈吃⽕腿特重⼩腿⾄肘棒的那⼀部分,谓之“⾦钱⽚腿”,因为切开作圆形,当中是精⾁,周围是肥⾁,带着⼀圈薄⽪。⼤西门外有⼀家本地饭馆,不⼤,很不整洁,但是菜品不少,⾦钱⽚腿是必备的。因为赶马的马锅头最爱吃这道菜,——这家饭馆的主要顾客是马锅头。马锅头兄弟⼀进门,别的菜还没有要,先叫:“切⼀盘⾦钱⽚腿!”
⼀道昆明菜,不是以⽕腿为主料,但离开⽕腿却不成的,是“锅贴乌鱼”。这是东⽉楼的名菜。乃以乌鱼两⽚(乌鱼必活杀,鱼⽚须旋批),中夹兼肥带瘦的⽕腿⼀⽚,在平底铛上,以⽂⽕烙成,不加任何别的作料。鲜嫩⾹美,不可名状。
东⽉楼在护国路,是⼀家地道的昆明⽼馆⼦。除锅贴乌鱼外,尚有酱鸡腿,也极好。听说东⽉楼现在也没有了。昆明吉庆祥的⽕腿⽉饼甚佳。今年中秋,北京运到⼀批,买来⼀尝,滋味犹似当年。
蒸菜
昆明尚⾷蒸菜。正义路原来有⼀家。蒸鸡、蒸⾻、蒸⾁,都放在直径不到半尺的⼩蒸笼中蒸熟。⼩笼层层相叠,⼏⼗笼为⼀摞,⼀⼝⼤蒸锅上蒸着好⼏摞。蒸菜都酥烂,蒸鸡连⾻头都能嚼碎。蒸菜有衬底。别处蒸菜衬底多为红薯、洋芋、⽩萝⼘,昆明蒸菜的衬底却是皂⾓仁。
皂⾓仁我是认识的。我们那⾥的少⼥绣花,常⽤⼩瓷碟蒸⼗数个皂⾓仁,⽤来“光”绒,取其滑润,并增光泽。我没有想到这东西能吃,且好吃。样⼦也好看,莹洁如⽟。这么多的蒸菜,得⽤多少皂⾓仁,得多少皂⾓才能剥出这样多的仁呢?
⽟溪街⾥有⼀家也卖蒸菜。这家所卖蒸菜中有⼀⾊rang⼩⽠:⼩南⽠,挖出瓤,塞⼊⾁蒸熟,很别致。很多地⽅都有rang菜,rang冬⽠,rang茄⼦,都是塞⾁蒸熟的菜。rang不知道怎么写,⼀般字典查不到这个字。或写成“酿”,则⾳义都不对。我们到北京后曾做过rang⼩⽠,终不似⽟溪街的味道。⼤概这家因为是和许多其他蒸菜摆在⼀起蒸的,鸡、⾻、⾁的蒸⽓透⼊蒸⼩⽠的笼,故⼩⽠⾥的⾁有⽠⾹,⽽包⾁的⽠则带鲜味。单rang⼀⽠,不能腴美。蒸菜美食做法食谱
“诸菌”
有朋友到昆明开会,我告诉他到昆明⼀定要吃吃菌⼦。他住在⼀旧交家⾥,把所有的菌⼦都吃了。回北京见到我,说:“真是好!”
鸡⼟从为菌中之王。甬道街有⼀家专做鸡⼟从的馆⼦。这家还卖苦菜汤,是熬在⼀⼝⼤锅⾥,⾮常便宜,好吃。外省⼈说昆明有三怪:姑娘叫⽼太,芥菜叫苦菜。听昆明⼈说苦菜不是芥菜,别是⼀种。
前⽉有⼀直住在昆明的⽼同学来,说鸡⼟从出在富民。有⼀次他们开会,从富民拉了⼀汽车鸡来,吃得不亦乐乎。鸡各处皆有,富民可能出得多⼀些。
青头菌、⽜肝菌、⼲巴菌、鸡油菌,我在别的⽂章⾥已写过,不重复。昆明诸菌总宜鲜吃。鸡⼟从可制成油鸡⼟从,⼲巴菌可晾成⼲,可致远,然⽽风味减矣。
“炒鸡蛋”
炒鸡蛋天下皆有。昆明的炒鸡蛋特泡。⼀颠翻⾯,两颠出锅,动锅不动铲。趁热上桌,鲜亮喷⾹,逗⼈⾷欲。
番茄炒鸡蛋,番茄炒⾄断⽣,仍有清⾹,不疲软,鸡蛋成⼤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仍分明,不像北⽅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塌胡涂”。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鸡蛋清、温熟猪油于⼩⽕上,不住地搅拌,猪油与蛋清相⼊,油蛋交融。嫩如鱼脑,洁⽩⽽有亮光。⼊⼝即已到喉,齿⾆都来不及辨别是何滋味,真是⼀绝。另有桂花蛋,则以蛋黄以同法制成。雪花蛋、桂花蛋上都洒了⼀层瘦⽕腿末,但不宜多,多则掩盖鸡蛋⾹味。鸡蛋这样的做法,他处未见。我在北京曾⽤此法作⼀盘菜待客,吹⽜说“这是昆明做法”。客⼈尝后,连说“不错!不错!”且到处宣传。其实我做出的既不是雪花蛋,也不是桂花蛋,简直有点像⼭东的“假螃蟹”了!
“炒青菜”
袁⼦才《随园⾷单》指出:炒青菜须⽤荤油,炒荤菜当⽤素油,很有道理。昆明炒青菜都⽤猪油。昆明的青菜炒得好,因为:菜新鲜,油多,⽕爆,慎⽤酱油,起锅时⼀般不烹⽔或烹⽔极少,不盖锅(饭馆⾥炒青菜多不盖锅),或盖锅时间甚短。这样炒出来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变⾊,视之犹如从园中初摘出来的⼀样。
菜花昆明叫椰花菜。北京炒菜花先以⽔焯过,再炒。这样就不如⼲脆加⽔煮成奶油菜花汤了。昆明炒椰花菜皆⽣炒,脆⽽不梗,⼲⼲净净。如加⽕腿,尤妙。
炒包⾕只有昆明有。每年北京嫩⽟⽶上市时,我都买⼀些回来抠出⽟⽶粒加瘦⾁末炒了吃。有亲戚朋友来,觉得很奇怪:“⽟⽶能做菜?”尝了两筷⼦,都说“好吃”。炒包⾕做法简单,在北京的⼀个很⼩的范围内已经推⼴。有⼀个西南联⼤的校友请⼏个⽼同学上家⾥聚⼀聚,特别声明:“今天有⼀道昆明菜!
”端上来,是炒包⾕。包⾕既⽼,放了太多的⾁,⼤量酱油,还加了很多⽔咕嘟了!我跟他说:“你这样的炒包⾕,能把昆明⼈⽓死。”
临离昆明前我和朱德熙在⼀家饭馆⾥吃了⼀盘⾁炒菠菜,当时叫绝,⾄今不忘。菠菜极嫩(北京⼈爱吃长成⼩树⼀样的菠菜,真不可解),油极⼤,⽕甚匀,味极鲜。炒菠菜要尽量少动铲⼦。频频翻锅,菠菜就会发⿊,且有涩味。
“⿊芥·⾲菜花·茄⼦酢”
昆明谓⿊⼤头菜为⿊芥。袁⼦才以为⼤头菜偏宜⾁炒,很对。⼤头菜得⾁,⾹味才能发出。我们有时⼏个⼈在昆明饭馆⾥吃饭,⼀看菜不够了,就赶紧添叫⼀盘⿊芥炒⾁。⼀则这个菜来得快;⼆则极下饭,且经吃。
⾲菜花出曲靖。名为⾲菜花,其实主料是切得极细晾⼲的萝⼘丝。这是中国咸菜⾥的“神品”。这⼀味⼩菜按说不⽤多少成本,但价钱却颇贵,想是因为腌制很费⼯。昆明⼈家也有⾃⼰腌⾲菜花的。这种⾲菜花和北京吃涮⽺⾁作调料的⾲菜花不是⼀回事,北京⼈万勿误会。
茄⼦酢是茄⼦切细丝,风⼲,封缸,发酵⽽成。我很怀疑这属于古代的菹。菹,郭沫若以为可能是泡菜。《说⽂解
字》“菹”字下注云:“酢菜也”,我觉得可能就是茄⼦酢⼀类的东西。中国以酢为名的⼩菜别处也有,湖南有“酢辣⼦”。古书⾥凡从⾣的字都跟酒有点关系。茄⼦酢和酢辣⼦都是经过酒化了的,吃起来带酒⾹。
原载⼀九⼋七年第⼀期《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