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就草汤当美味福建苏维邦屏南药膳山苍子根
福建宁德屏南县
煮就草汤当美味
沉洲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福建屏南,游罢国家级猕猴鸳鸯自然保护区后,便在古镇双溪吃晚饭。好客的朋友点了一桌菜,都是地方风味,依稀记得炒盘有茶油焖牛肝菌、魔芋糟姜爆米烧兔,吃饱的有苦椎面、秋菊粿……丰盛的农家宴让几个人吃出了稀奇和别致。记忆深处还留下热腾腾的两碗汤:鱼腥草炖鳝鱼、败酱草煮小肠。败酱草有一个通俗点的名字叫苦菜,身为福州人,对这一菜一草再熟悉不过了。炎夏时节,它俩可是闽都城里人清热败火的常备凉茶,抵御南方湿热暑气已经不知多少年。每日美食食谱
那是这样的两碗汤:一碗晒干的鱼腥草入菜,汤深褐;另一碗正当时的败酱草鲜鲜地漂浮于汤面,翠绿诱人。汤刚入口时都有点怪怪的,吃过鳝鱼和小肠后,感觉很是去腻爽口,荤鲜味道里草香蒸腾。再喝,汤味层次便显出了几种味道叠合后的厚实与悠长。
一年后,又去屏南县拍摄鸳鸯溪的电视专题片,我和一帮人在山里取景,山上山下钻了大半天,中午落脚乡镇歇息,书记是知根知底的校友,知道书生们扛机爬山辛苦,特意交代乡镇厨房用山苍子根煮了一大盆猪蹄,为大家解乏补脚力。也许是因为过了饭点,也许是因为农家猪味道特别好,也许还因为山苍子根的奇异辛香蚀化了猪蹄的肥腻,总之,那可观一大盆,连蹄带汁,被我们几个痛快地一扫而光,遗弃在盆底的只剩孤寂的山苍子根。
听人说这样的菜肴都是屏南独特的饮食风味——药膳,不仅味美可口,还能疾病、强身健体。后来晓得,如此饮食,客家菜里也有一些,譬如连城名菜涮九品,那是汀江船工祛湿驱寒的发明;譬如宁化名饮擂茶,那又是南迁路上的客家人抗御瘴气的创造;还有客家人入伏当天必吃的仙草冻,则具有生津止渴、消暑凉血的功效……
青草药
屏南是“全国民间药膳示范县”“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也是“福建药膳美食名城”,街头巷
青草药铺随处可见,人们买青草药好比买菜一样平常,而且买了什么禽畜肉还一定会搭配什么样的青草药。在这里,炖煮药膳已然融入每户家庭的家常便饭,人人会做药膳饮食早就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特别要说的是农村女性,在长辈耳濡目染下,一挨当上母亲便自然变成半个医生,但凡小孩有什么头疼脑热,扛起锄头上山俨然就像进中药铺,采回的青草药洗净后与特定食材配伍炖煮,通过日常三餐便把一些小毛小病摆平了。
坊间传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乡下老太太进城开了一间青草药铺,草根青叶齐上阵,三两块钱一把,起早贪黑的,没几年工夫居然买起了套房。足可见,青草药在屏南这地方有多么的旺销与普及。
这里的药膳市场凭什么如此红火呢?
屏南属于福建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份,从200到1500米的海拔地形都有,森林覆盖率达76.9%,种植资源相当丰富,而且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长,是青草药肆意生长的王国。迄今,屏南已经发现1500多种青草药资源,其中可做药膳的大约有400余种。
历史上,屏南交通闭塞,与外界隔绝,缺医少药,民间普遍靠青草药防病治病、滋补强身。
常言道:良药苦口。但凡生病,都没什么食欲,先民就在炖煮青草药时,搭配以相应的禽畜肉,以青草药入菜,做成鲜美诱人、老少咸宜的食物。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草药难入口的问题,又增补了身体营养,况且,固本祛邪偏偏还是中国传统医学之精髓。这就是药食两用的屏南药膳食品的由来。因为主客观原因都得天独厚,在屏南城乡,药膳食谱迎春风沐雨露,绽开得如山花一般灿烂。
传统上,屏南药膳融入一日三餐,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向来亦无文字记载,全凭祖辈口传身教,再各自采青草配剂。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药膳食谱,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壮体,集食用、滋补、于一身,成为八闽饮食园地中的奇葩。
糟姜鸳鸯面(苏维邦提供)
农家药膳宴(苏维邦提供)
虽说屏南药膳历史悠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靠民间青草药师的长期淬炼,和一代代人积累传承下来的实践经验,它曾经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青草药的配伍与用量带有随意性,不仅每家每户,就是同一个人每次使用都不尽相同,在科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经验再丰富也必须被科学替代,要达到治病疗效,必须分析药性,经过严格的毒理、病理和临床实验。
“没有品尝过屏南药膳,等于白来。”这是各地游客的肺腑之语,而非疾病患者的独白。这些年来,屏南的白水洋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蜂拥而至的游客,催红了当地饮食业生意的旺火,几乎每一家酒楼都有药膳食补的菜单,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烹饪药膳的小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