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尖上的柞⽔——九间房洋芋糍粑
糍粑是⽤糯⽶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种多民族传统⼩吃。⽽洋芋糍粑是⽤熟洋芋放到⽯窝或⽯板上⽤⽊槌捣成泥状制作⽽成,味道清⾹,甜润可⼝,舒⽓和胃,百吃不腻。洋芋糍粑还可以搓成丸⼦、做成馍,味道鲜美,是餐桌上的⼜⼀道⾷品。其发源地是陕西省柞⽔县。
在⼈们崇尚⾷物健康的今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洋芋是抗癌⾷品。吃⼭野菜酸⽔泡出的洋芋糍粑,的确是很好的保健⾷品和风味了。柞⽔县九间房街的洋芋糍粑不仅是地⽅独特的民间原创⾷品,⽽且是柞⽔最好的洋芋糍粑,很值得去品尝的。
洋芋是怎么⽤来做糍粑的呢?
柞⽔县九间房、丰北河、营盘这这些秦岭⼭脚的地⽅,⼭⾼⽓温低,虽然平地不少,但不长麦⼦、不长稻⾕,连包⾕有时候都成熟不了,⽼百姓主要是靠吃洋芋为⽣。⼤家吃的蒸洋芋、煮洋芋、洋芋丝丝洋芋⽚,⼀⽇三餐以洋芋为主,真是“洋芋当主粮”了。这⾥原来住有⼏户富⼈,经常吃的⽩⽶、⽩⾯,逢年过节时,还把蒸熟的糯⽶放在⽯头上⽤⽊捶砸成糍粑,吃不完的糯⽶糍粑⽤来炸年糕。众多的百姓很少能吃上⼤⽶,糯⽶糍粑和糯⽶年糕就更不敢奢望了。在⼤家看来把糯⽶放在⽯窝⾥捶,免不了浪费还收拾不⼲净,是糟蹋粮⾷丧天德的事。
传说归传说,九间房、万青、丰北河都是沙砾⼟壤,森林茂密,平均⽓温低,很适宜洋芋⽣长,这⾥的洋芋蛋⽩含量⾼。洋芋做糍粑是物理作⽤下,单糖变成多糖,蛋⽩变成糊浆的过程。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决于洋芋的蛋⽩含量;蛋⽩含量越⾼,洋芋糍粑越粘,⽽且省⼒好打。九间房街⼀带正是典型秦岭洼地⽓候特点,洋芋的蛋⽩含量⾼、淀粉要轻些,杂质含量少,所以洋芋糍粑最好吃。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媳妇来看家,洋芋打糍粑......”
这⾸民谣是说柞⽔的洋芋糍粑。其实,柞⽔洋芋糍粑现在已经是有名的地⽅美味和保健康⾷品了,加上国内外知名作家平凹先⽣⼀句“柴门吃糍粑”的诗句,这种洋芋做的糍粑就显得更有意味了。
柞⽔民风淳朴,柞⽔⼈热情好客,会为你亲⼿打糍粑招待客⼈,对于洋芋糍粑,城⾥、都市⼈能吃到的不多,且不说⽹上查不出多少资料,连中国许多⾷谱⾥⾯也没有什么⽂字记载。但在柞⽔,到处都能吃到洋芋糍粑;且不说街上卖的,你随便⾛到柞⽔那个乡村下乡、⼯作、考察,游玩,只要你提出吃洋芋糍粑,厚道的柞⽔⼈就会热情地为你打上⼀盆让你吃个够。但是,柞⽔的洋芋糍粑真正好吃的还是在九间房街;据考证,这⾥才是柞⽔糍粑的发源地。⼭⾥⼈习惯了他们的洋芋糊汤饭,⼀旦来了客⼈便以“硬糍粑”招待客⼈,糍粑是柞⽔农家乐的⼀种特⾊美⾷,亦成为陕南乃⾄陕西的⼀道名贵风味⼩吃。
舌尖上的美食梦攻略食谱从⾦井河沿踩⽟河溯河⽽上,从下往上,每⼀个地⽅的糍粑味道都不⼀样。最下边是沙岭⼦,这⾥的⽓候接近⾦井河,温度偏⾼,洋芋不太粘,糍粑难打拢,吃起来还有洋芋⽓味。到了⽼庙、中庙,洋芋糍粑就⽐较粘,且⼲稠⼀些,味道中还略有点甜。从谢家街往上的地⽅,糍粑的味道就是⼀种淡淡的⾹;陌⽣⼈第⼀次来这⾥吃糍粑,主⼈不介绍,你怎么也想不出来那油亮光滑、富有弹性的,如凝脂⼀样的东西就是洋芋做的糍粑。当你进⼊九间房街上下的秦岭⾼⼭洼地时,形容这⾥的洋芋糍粑就是“猪板油”了。
九间房街⼀带靠近秦岭⼭脊,这⾥的洋芋蒸熟稍微凉⼀下,在⽯板上⽤⽊捶⼀压开,就是纤丝粘连;来回揉⼀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当抡起⽊捶三⼏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颊意。这⾥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还特别好吃。捶好的糍粑,铲⼦上沾⽔堆在⼀起,双⼿⼀托,柔若⽆⾻,丰则有余,⼀团⽩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啦!放在砧板上,⽤⼑使劲⼀切,整坨、整块的,柔⽽不散,很有劲道。放在调料锅⾥烫热时,⾹⽓直往⿐孔⾥钻,很是诱⼈,胃⼝不开也得开了。
柞⽔因为⽣活习惯的传承,⼈们多把洋芋糍粑⽤酸菜⽔、咸菜⽔煮热当主⾷吃。其实洋芋糍粑⾸先要糍粑好,其次是汤料佐料要搭配好,汤料的味道既能搭配糍粑的味道⼜不能压住糍粑的原味,佐料⽤⼩芹菜叶、葱叶、辣椒和花椒等等制作。⽤⽩糖、辣⼦浆拌糍粑,⽤红油或蜂蜜拌糍粑都很有味,只是有些主次不分,影响糍粑的原味;当然还可能有其它更好的拌料。
柞⽔糍粑如今已做进省城甚⾄⼤江南北,但倘若要吃地道的洋芋糍粑,还须到柞⽔乡村去,定会让你⼀饱⼝福。
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