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文案旁白
(选自《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 人和自然的故事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
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卓玛和妈妈正在寻一种精灵般的食物
卓玛在松针下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有在高海报的山地中才能存活
卓玛:“一般走一公里的路才能到一朵松茸。”
这只松茸的伞盖已经打开,品质不好
卓玛:以前的产量是很多,但是价格很低。今年的产量是很少,但是价格很高
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
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炭考松茸价格能达到1600元
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
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
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
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凌晨3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空村
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已经出门去寻那种神奇的菌子
卓玛:如果不早出来的话,别人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不到
别人把全部(松茸)都拔走了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20公里外的原始森林
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
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
妈妈寻着2天前亲手掩藏的菌坑,沙壤图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
卓玛:妈妈就是不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光顾着松茸,我就是有一点担心,有一天她头晕倒在山上,毕竟她已经岁数大了
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
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
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原来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可是这几年,松茸身价飞升,一个夏天上万元的收入使牧民在雨季里变得异常辛苦
松茸收购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48个不同的级别,从第一手的产地就要严格区分。
松茸收购者:这个菌子是一级菌,相当好的相当大的
松茸保鲜的极限是三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
这样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6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
卓玛挤在人中,上午捡来的松茸品质一般,她心里很着急
卓玛:我看到别人比我采得多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挺慌的,心急
刚刚过去的一天,卓玛和妈妈走了11个小时的山路,但是换回的钱很少
错过雨季的这一个月,松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全家人期待明天的好运气
云南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
从每年的11月开始,干燥而温暖的风浩浩荡荡地吹上半年,等到5月底,雨水才抵达迪庆州的香格里拉
大雨让原始森林里的各种野生菌都迅速疯长出来
但是杂菌不能引起卓玛和妈妈的兴趣
大雨是自然给的礼物,在相同付出的时候,好的运气带给卓玛更多的收获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松茸的味道虽然独特,但是流行在餐桌上不过30年
在中国的传统食谱中,还有另外一种来自山林的极品美味
取最新鲜的冬笋切寸段,下重油,加各种调味料,即成为江浙一带最常见的家常菜(油焖冬笋)
在中国,有很多人依靠竹林生活,他们也是了解竹笋的高手
老包(包根基):毛竹最好就是要干净。不要等桑木松木都种起来了,就影响了毛竹的生长,竹笋就挖不到了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
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颜,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
在这一片了无生机的土层之下,正有冬笋萌发
冬笋时令性极强又难以保存,一棵冬笋去掉笋衣之后,可食用的部分所剩无几。中国厨师爱它,也是因为笋的质地单纯,极易吸收搭配食物的滋味,尤其是与肥腻的肉类脂肪可以
形成美妙的平衡
浙江的老包笋,先到4年生的竹子,顺着竹鞭挖
到笋之后,轻刨轻取不伤根
笋取出来要盖好土,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从中国东部的浙江 一路向西南1500公里,就走进柳州盛夏的竹林
阿亮是广西人,他的竹林里生长的是大头甜笋
阿亮(叶亚亮):6月中旬左右到9月中旬,这个时间是采笋的季节,最细腻的最嫩的竹笋
通常而言,竹笋破土而出见风则硬,如果不及时采挖就会苦涩变老
阿亮家的笋属于夏天生的鞭笋,口感远不如冬笋鲜嫩。但这种笋正是用来制作柳州酸笋的原料
叶亚亮:这是祖传的绝招来秘造这个酸笋。我是大长孙,他那个绝招全部遗传给我。在柳
州当地有一种叫螺蛳粉的小吃中,酸笋是最重要的辅料
阿亮家的大头甜笋砍下来已经快两个小时了,这时候笋达到呼吸作用的高峰,4个小时后,这两筐大头甜笋都会软化腐烂。阿亮全家手下的速度都加快了
阿亮每天睡觉前要查看自家的酸笋坛子,他透过光看一下酸笋的成,儿子告诉他明天有人要来买酸笋
但是这些笋至少还要3天才能出缸,他打算推掉客人的订单
浙江的老包正准备制作一道家常笋汤
咸猪肉、笋各放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加高汤,鲜肉的腌味和笋的鲜味相互交融
这道被称作“腌笃鲜”的江浙菜,主角是春笋,但老包没那么讲究。即便是价格高出20倍的冬笋,在他眼里也不过是自家毛竹林中的一个小菜而已
再过一个节气,春笋即将取代冬笋,继续成就精彩的腌笃鲜
其实,除了新鲜食材,有时成就美食的调味料也同样来自于自然
在云南大理北部的诺邓山区,醒目的红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山里人特殊的美味
诺邓盐做的血肠腊制过程不长,一周后就可以享用
云南人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正在小溪边搭建一个土灶
这个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水是卤水,熬盐的原料
这口盐井已经在诺邓村里存在了上千年
生产食盐为的是制作诺邓当地独特的美味
老黄:太漂亮了
经验让老黄马上认出一条成熟的诺邓火腿
火腿3年前上好了盐,已经在这里彻底风干了
3年的时间,火腿上的脂肪已经氧化成了特殊的美味
火腿要用刀解开,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吃法
贴近中间骨头的肉是最好的,3年以上的诺邓火腿可以生吃
莴笋炒火腿,选肥瘦均匀的火腿和新鲜的莴笋同炒,放入大蒜调味,荤素搭配,是诺邓当地的家常菜
中午气温升高,盐井边上的土层里析出的盐分增多,吸引着附近的牲口
树江的盐已经熬了4个多小时,结晶渐渐形成舌尖上的美食梦攻略食谱
诺邓井盐中含钾,利于健康,而且口味清淡,是制作火腿最好的选择
过了模子的盐,重量被固定下来,这样精准的计量方式说明盐曾经是诺邓最重要的商品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树江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
高原上的猪不是一般的大路货
顶级的诺邓火腿可以长出完美的油花
制作火腿炒饭,热热的米饭混上肉丁,用手趁热团在一起,使得米香和肉香混合起来,趁热吃味道最好
每年冬至到大寒,是老黄父子制作火腿的最佳时间
诺邓在海拔1800米左右,位置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老黄:腌制火腿时间很长,并不是一天两天,它一个多月的腌,还吊
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进行,山区的气候总是变化无常,等到天晴气温低,就是最佳的时机
树江已经做了十年的火腿,但是手艺远不如父亲
老黄:对,就这么腌。都擦,实实地擦,多擦一些
树江:他教我怎么做之后,还是要得靠悟性,因为他这个手的按摩,还有挤血,还有撒盐,盐要上多少,还是要得靠悟性
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自制的诺盐均匀地覆盖在火腿上,反复揉压
手工制盐的过程繁复,这让老黄对每一粒盐都珍惜有加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体会食盐的珍贵
交通和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盐成为成本极低的商品。但我们仍然认为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特殊礼物
海拔1800米的河谷渐渐温润起来
从现在起,上千条诺邓火腿开始长霉
这种霉菌即将伴随火腿的深度发酵
藏匿在深山里的美味正在慢慢生成
10月,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进入秋季,湖北省内临近长江的湖泊水位开始逐渐下降,这个自然的规律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近湖底的世界
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湖水下降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开始迎接一项艰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