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代世俗生活考述
    《水浒传》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宋朝末年宋江起义为历史背景,所描述记载的有关宋代社会的内容广泛而深刻,在尽现宋朝人间情态的基础上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因而这部著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学术界多从文学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探讨,较少关注这类文学作品在反映宋代世俗生活方面的历史价值,本文从衣饰、饮食、居住、旅行四个方面对《水浒传》中有关宋代社会生活的问题进行考述,弥补学术研究的不足。
    一、关于宋代的衣饰
    《水浒传》对各阶层人物衣饰的描写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宋代服饰的历史特。宋代的服饰从总体来看,可分为官服与民服两大类。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其中朝服主要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及冠冕。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衣服。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比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多半是下层平民,行侠仗义,打富济贫,所以,他们的穿
衣打扮都是英雄般的装束:“头上裹了一顶万字头巾,身上穿了一领土布衫,腰里系条红娟搭膊,下面腿绑护膝,八搭麻鞋”(这是第二十九回武松的装束)。古代男子留全发,为了使头发不零飘,用帻巾拢发。官员皆戴,其样式也有许多变化。平民戴者称头巾,官员戴者叫“幞头”。《水浒传》中的好汉多数都戴头巾,穿草鞋,麻鞋是用麻编成的草鞋,因周边有八个带,所以叫做“八搭麻鞋”,这些都是紧身衣装,可以使身体灵活轻便,既便于行路,又利于打斗,符合水浒好汉的生活习性。
    “文身”即“纹身”。“文身”现象在反映宋代生活的《水浒传》中屡见不鲜。文身是是一种刑罚,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林冲、武松等人脸上刺字发配;文身是一种美饰,如史进全身上下刺了共有九条龙的“花绣”,因此史进在江湖上称“九纹龙”。又如第四十四回中的杨雄:“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青靛般一身花绣。”在宋人看来,漂亮的人物一定要“文身”。另外,“文身”表现勇健尚武精神,如称为“花和尚”的鲁智深。还有,宋代的许多志士为了表示自己某种信念,也曾“文身”。如名将岳飞的背上就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理。
    宋代以前的女子是不缠足的,缠足兴于北宋,到南宋时女子缠足比较普遍,“小脚”已成为妇女的代名词。如《水浒传》中西门庆勾引潘金莲:“只见那妇人尖尖的一双小脚,正在
箸边”。燕青和李逵救出的刘太公之女、鲁达救的金翠莲,都是“弓鞋窄窄”。妇女缠足到清朝达至顶峰,人们甚至“以足之纤巨,重于德之美凉,否则母以为耻,夫以为辱。甚至亲串里赏传为笑谈,女子低颜自觉形秽。相习成风,大可怪也”。这种摧残妇女身心健康的陋习直到近代辛亥革命后才被废除。《水浒传》中所表现的正是这处陋习开始时候的情状。
    二、关于宋人的饮食文化
    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繁荣景象,饮食业也是这样。和以前相比,宋人饮食结构、市民食谱、饮食习俗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文从主食、菜肴、小吃点心和饮酒来分析宋人的饮食特点。
    宋时的主食是米饭和面食。北宋时,稻米不仅是南方居民的主粮,而且是北方广大城市居民和军队、官员的主粮。比如《水浒传》中李逵回家接娘,误走到李鬼家,要李鬼老婆给他做三升米的饭来吃。戴宗和李逵去蓟州寻访公孙胜,在城外一家“素面店”吃面,也就是今天的面条。《水浒传》中的“馒头”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包子,武大郎所卖“炊饼”实际不是饼,而是蒸制的不带馅的面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馒头。《水浒传》中写道:“西门庆又在桌上拿了一碟鼓蓬蓬白面饼……”
    宋代饮食业的兴盛不仅体现在丰富的主食和菜肴上,而且体现在琳琅满目的点心小吃上。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食店》载曰:“市食点心,凉暖之月,大概多卖猪羊鸡煎炸、蝶锹划子、四馒头、灌肺、灌肠红燠姜豉,蹄子肘件之属。夜间顶盘挑架者,如鹌鹑儿,焦锤,羊脂韭饼,春饼,旋饼……”计各类小吃十七种左右,由此即可窥见宋代小吃业之兴盛。《水浒传》中对此亦有描述。第五十四回,戴宗、李逵去蓟州公孙胜,归途中到一个小酒店吃饭,公孙胜道:“你这里有甚素点心卖?”过卖道:“我这里卖酒肉,没有素点心。市口人家有枣糕卖。”而第二十七回武松刺配孟州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对其夸耀道:“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好大馒头。”
    宋代小吃美食还有汤羹和腊八粥。在《梦粱录》之中的“面食店”条目,以及《夷坚志》的“鸡子梦”条目中都记载了一些,有三十多种:四软羹,杂彩羹,石髓羹,软羊焙腰子羹,撺肉粉羹,糊羹,猪羊大骨羹,诸鱼羹,大小鸡羹,杂菜羹,莲子头羹……宋人所喝的汤与我们现代人差不多,也是加了许多料的,他们加的是药材。《水浒传》中西门庆在王婆家,王婆问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这就是乌梅、白梅熬的汤。粥,是宋人市民常用的食品,而“腊八粥”最能体现世俗文化。腊八粥也叫“佛粥”。据说,释迦牟尼苦修昏倒在地,被一个牧女用杂饭拌牛乳煮粥救起,使其恢复了元气,来到
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沉思而觉悟成佛,这一天正是阴历十二月八日。从此,在这一天佛寺都煮粥以示纪念。而这种喝粥的风气传到了民间,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了。今天,我们还在过“腊八节”。
    宋人的饮酒也很有特,从《水浒传》中可窥见一斑。(1)那时人们喝酒,尤其在冬季多要温热后才饮。武松在阳谷县第一次去武大家做客,潘金莲备了一席丰盛的酒宴招待他,不时叫武松“请酒一杯”,可武松对嫂子的盛情承受不了,“只顾上下筛酒烫酒”。这烫酒即是温酒。(2)饮酒前先喝汤。如《水浒传》第10回叙及郓城县都头雷横带军卒巡逻到晁盖的村子里,作为保正的晁盖为他洗尘,也是“一边叫人安排酒席管待,先把汤来吃”。而宋江、戴宗和李逵在琵琶亭相会喝酒,仍是先要吃辣鱼汤,这种饮酒食俗,刚好同今天酒筵上上菜的顺序完全倒了个。(3)宋人挑选下酒菜点时,以时新果品为首选。如宋江在阎婆惜家,阎婆为他准备的按酒有“新果品、鲜鱼、嫩鸡、肥蚱之类”。(4)英雄好汉多半酒量大。如《水浒传》中鲁智深遇到一个挑两桶酒的卖酒人,抢去一桶吃了。武松去打蒋门神,从孟州城出发,一路“无三不过望”走到快活林,“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5)行酒游戏昌盛。上至君王,下到百姓,无人不会,到处都有。他们由“斗酒”到“斗才”,斗来斗去,斗出的是生活情调,是俗态中的风雅。
    三、关于宋代的居住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形式复杂的殿阁楼台。从《水浒传》中对庄园式建筑、城市建筑、宫殿建造及宋人看重风水,择址而居的描写,可反映出宋代的居住和建筑风格。
    《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母子二人离开东京,欲投往延安府,途中路过史家村时就这样写道:“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而在第九回描写柴进庄园时,更写道:“门迎黄道,山接青龙。……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在《水浒传》中这种对庄园的描写还有孔家庄、祝家庄、李家庄等。这种庄园的建筑多为地主庄园,虽然没有亭台楼阁,但十分符合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
苏州美食食谱    对于城市建筑,《水浒传》中亦有不俗的描写。第三十九回宋江独自一人上浔阳楼喝酒时就这样写道:“雕檐映日,画栋飞云。碧阑干低接轩窗,翠帘幕高悬户。吹笙品笛,尽都
是公子王孙;……”而在第七十二回宋江与柴进等潜入东京,对东京城的描述就更为精彩。“州名汴水,府号开封。逶迤接吴楚之邦,延亘接齐鲁之地……”“祥云笼凤阙,瑞霭罩龙楼。琉璃瓦砌鸳鸯,龟背帘垂翡翠,正阳门径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东京作为宋代的国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交通中心。汴梁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
    宋代宫殿建造代表了当时住居建造的最高水平,也是奢侈建屋造园的先驱和典范。如北宋第三代天子真宗营造玉清昭应宫,广集天下名木、奇石、颜料等,每日动用工匠三四万人。洪迈《容斋随笔》中云:“大中祥符间,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瑞,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道宫。玉清应昭之建,丁谓之修宫使,凡役工日至三四万。”而至徽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宣和遗事》载:“九月丙午,葆和殿成,上饰纯绿,下漆以朱,……前种松、竹、木……后列太湖之石,引沧浪之水,陡池连绵,若起若伏。”徽宗不但喜欢起建园囿,更酷爱搜集奇花异石,花石纲便是其中之一。在《水浒传》中杨志就是因为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而走投无路;北宋末年影响巨大的方腊起义,也是由于花石纲压的江南人民喘不过气而爆发的。宋代宫殿苑囿,穷奢极侈,为了满足皇帝的个人欲望,不惜人力物力,终于导致国运日衰,人民不堪重负,这也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