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法国大餐7法则
    现代人吃法国菜虽已尽量一切从简,但法国菜始终都是比较讲究细致,有些餐桌礼仪和用膳细节你不可不知,熟记以下七大「法」则就包不会失礼啦!

    吃法国菜基本上也是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至于甜品多数会配甜餐酒。

    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用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thereisnospoon    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篱。

    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太失礼。

    吃完每碟菜之后,将刀叉四围放,又或者打交叉乱放,非常难看。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叉齿朝上。

    法国菜用的餐具数量颇多,事先可要看清楚哪些是你的,吃什么用什么餐具切不能弄错。
各国手势趣谈
(2003-12-02)
    一般而言,以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西腊等国之手势运用频繁而且夸张;中西欧国家如德国、英国、荷比卢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的讯息。

    竖大姆指余指握拳


    大多数是表示自己对某句话或是某件事之激赏,也表示对他人之举动感谢、感激他为你所做之事,也表示准备妥当,例如蓝球比赛时裁判会一手执球一手竖大姆指表示一切就绪,比赛可以进行了,这是源自飞机驾驶员在飞机升空待发时,由于引擎声音巨大无法与地勤人员沟通,于是就用竖大姆指的方式表示: I am ready!(我已经准备好了!)竖中指余指握拳这已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了,其代表的意思就是×××,有些更粗鲁之人会再加上Fuck you!等三字经与手势一起出现,在等低俗的场所常可见地痞无赖在争执时互相以此手势比来比去。

    竖中指以及姆指、小指、余两指弯区

    表达时并略为左右摇晃,这是男性欲与女性时的表示,一男一女私处一室时,若男方认为时机成熟即可用此一手势向女方表达自己的心愿。

    竖大姆指余指握拳朝上,大姆指则朝向手体之右方这也几乎快要变成世界语了:搭便车,
有些更细心的搭便车者若再用左手执一张上书欲前前往地名之纸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开口就能知道搭车者的目的地。

    但是在希腊,此种手势却如其它国家的竖中指手势一般,所以若在希腊搭便车时,就必须换成另一种手势了,以便驾驶停车后不是让你搭便车,而是-阵咒骂,食指捻面颊若用食指指向自己的太阳穴捻动并以不屑眼光瞪向对方时,表达的意思就是:Are you crazy?你疯了吗?这些手势在欧洲的马路上常可见到,例如说有行人在红灯时闯越马路,被迫紧急剎车的驾驶多会直觉以手势表达,如此虽不用摇下车窗破口大骂,也可一样辱骂对方。

    如果手指住置往下移至脸颊时则代表了对女性的赞美,意思是,妳很迷人!妳很有吸引力!

    食指刮下巴

    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胡子一般,这是法国特有手势,尤其是女性对不喜欢的追求者表
示拒绝的表示,常可在咖啡厅见到法国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动作,非常迷人可爱,而追求者一见,也多会识趣的离开。

    这个动作原始意思就是会令人厌烦的,因为在法语中剃刀与厌烦同义,所以巧妙的以剃刀表达了自己不喜欢之意。

     V字手势

    这也早已成了世界语了,源自于英国,因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胜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达了胜利之欢欣意义,用此手势时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腊用此手势时则必须把手指背向对方,否则就表示污辱,轻视对方之意。因为在希腊一般V字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人.OK手势毫无疑的这也是世界语了,以英文字母O与K连结而成,表示没问题,准备妥当一切就绪,也有我很好、没事、谢谢你的关心之意。

    但是在法国南部地区OK手势则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赞成。


    在中东以及北洲地区,如此手势则象征了孔或洞,有明显同性恋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场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势,大概就是同志之间寻伴侣的手势了,千万不要回以竖大姆指的手势,也不要以为他向你比OK,你也礼貌性的回以OK。

    耸肩

    以美国人最流行,表示无能为力,莫可耐何,以及爱莫能助的意思,搭配者瞪大眼睛,双手一摊之附加动作,便为传神。 法式美食料理食谱大全图解

    姆指捻鼻尖

    表示嘲笑,不相信之意,原本是儿童用的手势,但也有不少成人使用。

    右手小臂坚直朝上,大臂水平,同时握拳,另用左手手掌猛拍右手大臂肌肉上,此手势与竖中指是一样的,只是更夸张与更明显。

    竖食指

    这是一种吸引人注意之手势,可以说是英文Excuse me!之意,所以在开会时,若有人举手竖食指,即表示有意见要发表,这点与我国举手手掌伸平状不一样。

    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召唤服务人员时,也可以使用此一手势,但是不要加上打手指响声,如此比较不礼貌。

    吻五指指尖

    表示某个人,通常是女人,或是某件事,或是某样食物的棒,很可口,亲吻指尖时并发出声音,加上夸张的面部表情。


    飞吻

    飞吻之来原十分古老,据说最早源自希腊,希腊人在向天神祈福时,通常先会摊开双手双臂,脸朝向天空向神祈祷,之后再用飞吻之手势拋给天上诸神,以表示喜欢、敬爱之意。后来再在16世纪时传到了西班牙宫庭,再专至英法、意大利等国。

    在今天意大利南部拿玻里之圣海伦节时,会有圣血之圣瓶游行庆典,人山人海万头钻动之际,距离圣血较远处之信徒虽然无法伸手触摸圣瓶,但也会以飞吻表达之。

    赞成

    大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以点头方式表示。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也就是一面摇头,一面面露微笑表示赞成、肯定之意,有些人只是以斜着抬头方式为之倒还算好,有些人则真是口中一面频称you are right!you are right!但却一面不断地摇头,常令对方
摸不清楚其真正的心理,满腹怀疑。

    由于摇的太厉害,所以有欧洲笑话戏称印度人用扇子搧凉时,也是用扇子放在脸孔前不动,而不断摇动头部来纳凉。

    手触前额

    这是源自脱帽向对方致敬之礼,以手触前额表示脱帽之准备动作,后来演变成即使没有戴帽子也以此动作表示:向你致敬!之意。这个动作多用于与人道别时使用.长角手势以姆指、小指伸直余指握拳方式,表示「戴绿帽子」,当人们聊天时若刚好有某人配偶有了外遇,则人们则以此手势暗中揶揄之,消遣之,表示你已长角了!有些恶作剧者甚至会把动物角挂在别人的门口以戏弄之。

    另外有人在争吵时,不甘受辱之一方也可以向此双角指向对方表达自己之不满与抗议,也有人把此手势当作驱魔避邪之手印,例如在黑夜荒野中经过坟场时,即可以此手势求得心安,遇见灵车经过时也可以此手势自保,以免被鬼魂附身或是犯了杀气。
缅甸生活习俗
(2003-11-30)
    1、称呼

    缅甸人不论男女,都有名无姓的。他们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上一个称号,以表示性别、长幼、社会地位和官阶的区别。男人一般自称"貌"表示谦虚;对晚辈也称"貌"(意思是弟弟);对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则称"吴"(意思是叔叔或伯伯),以表示尊敬;对平辈或青年人称"郭"(意思是哥哥)。例如一位叫"盛温"的男人,人们可以根据他的年龄或地位叫他"貌盛温"、"郭盛温"或"吴盛温"。假如他是军官,则称他为"塞雅(教师或医生)盛温"。但本人则自称,"貌盛温"或"盛温"。还有在自己名字前头冠以"德钦"的称号,意思是"主人翁"。在缅甸人民争取独立的年代里,许多爱国者都在自己名字的前头冠德钦"称号,是表示不愿做奴隶,要当国家主人的雄心壮志。

    缅甸女人通常称呼"玛"(意思是妹),年龄大或受人尊敬的妇女,不论已婚或未婚,都称"杜"(姑、姨、婶的意思)。例如一位叫"丹意"的女儿,人们可以称她"玛丹意"或"杜丹意",
但她本人一般则称"玛丹意",女子结婚仍用自己的名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礼节

    缅甸人作介绍时,如果被介绍的两者性别相同,级别与职务相当,介绍者一般不分先后,无论先介绍哪一方皆可。介绍时,先说被介绍人的姓名,然后说职务。被人介绍后,两者或握手致意,或以目视表示友好。当然,如果被介绍双方性别不同,一般先介绍女性;如果级别和职务不同,则先介绍级别和职务高的。注意,不同性别的双方被介绍认识后,如果女方没有握手的表示,男方不能主动伸出手去和女方握手。

    缅甸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的一句问候语是:"您吉祥如意!"这时对方答:"吉祥如意"。

     3、服饰

     "笼基"·"特敏"·"打赤脚"缅甸人不论男女都穿长裙,男人穿的叫"笼基",女人穿的叫"特敏"。
长裙比身体宽一二倍,不系任何腰带,男裙只在正面用结子束住,女裙在侧面束祝男人的裙子多用白薄纱制成,上衣比较短,往往盖不住裙子的上端。近代缅甸妇女也穿短袖上衣的,但不普遍。

    缅甸人平日很少穿袜子,他们一般只穿很薄的皮拖鞋或打赤脚,无论什幺盛会都这样。过去到缅甸人家里做客,客人都要在门口脱鞋,光着脚进屋,现在这种风俗已逐渐改变,但是要进入佛塔或寺庙,则不论男女,高级官员或外国使节,都必须一律脱鞋。当有人坐着须经过他的面前时,必须躬身走过,表示有礼貌。 美素力奶粉

     "裹头"·"岗包"在缅甸,常见到男人头上扎裹着素的薄纱或丝冂,头巾要留有一角,垂到右耳,这种裹头素巾,缅甸人称这为"岗包"。

    据史书记载,裹头风俗始于蒲甘时代,从帝王到平民百姓无不讲究裹头,所不同的是,帝王、大臣和豪门贵族裹头要露出头顶;皇家贵族岗包"上多镶有金边,织入金线,缀上珍珠宝石等;帝王后脑还要留着一片笔直向上的巾尾,大臣贵族则要留两片巾尾。"岗包"不仅是
装饰品,而且又是权势等级的象征。

    经过多次改朝换代,会裹头的男人已经少见,但这种风俗仍未被淘汰。今天,男人可以象买帽子一样,在商店里买到尺寸合适的,包扎现成的精美的"岗包",使现代裹头者得到舒心的满足。

     4、住房

    诸葛帽式楼缅甸掸邦族村寨里多是竹木结构,顶铺草排的两层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这种建筑形式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之后,留下一批士兵在中缅边界地区屯垦,但士兵们害怕瘴气不肯留下。诸葛亮估计是住房问题造成的。于是就照自己的瓦板式帽子设计了新式楼房,命令士兵仿造,结果真的避免瘴气"的危害。因为是依照诸葛亮帽子造成的,所以有人称这种楼为"诸葛帽式楼"。

    鬼房缅甸克钦族的村落多建在高山峻岭上。他们的住房屋内,一侧是许多火塘,一侧是客
房和安放鬼神及祖先牌位的"鬼房",鬼房的柱子上挂着红绿巾和牛头,陌生人不得入内。屋子设有前后两门,前门走活人,后门走鬼神。如果客人误入鬼门,就要被罚杀牲畜祭祀,以安鬼神,并为主人雪耻。

    客人来访时,进寨要下马,入屋须光脚,走路须重行,否则会被看作贼。所带的东西要放在指定的地方,挂刀时要刀口向外,向内会被认为是刺客。

     5、宗教仪式

    缅甸是佛教国度,和尚在社会上地位极高,深为人们所敬仰和崇拜。凡信奉佛教家庭的男孩子均在5至15岁间举行隆重的出家仪式,入寺庙当沙弥过静修生活,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最短为一星期。和尚可以还俗,男人不当一段和尚不能结婚。为此,不要为见到众多和尚感到惊讶。

     6、婚俗


    依照缅甸历来的习俗,一个小伙子想娶某位姑娘,要将心事告诉自己的父母,他们便到女家去,告诉女方的双亲。如果老人们都同意这门亲事,年轻人便在一起过日子。但是这不等于就开始了夫妻生活,这还认识阶段"。两三年后青年男女双方初衷未变,这才谈到举行婚礼的事情。缅甸人婚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婚礼没有宗教彩,婚后新娘独立自主,不更改名字,对自己的财产拥有所有权,万一离婚可以带走。经济上平等。因此,在这个号称"亚洲第一女权国"有这样几句俗语:"和尚是瘦的时候好,水牛是胖的时候好,男人是聪明的时候好,女人是出嫁的时候好。"
西方人日常忌
(2003-11-30)
    数字忌:忌讳“十三”,甚至星期五和每月的13日也被忌讳,认为这些数字包含着凶险。相反,西方人却对“三”和“七”很喜欢,认为这两个数字包含着吉利。

    询问忌:忌讳询问别人的年龄、工资、家室以及其他私事。在老人面前,忌说“老”字。


    床位忌:严忌把床对着门摆放。

    碎镜忌:严忌打碎镜子,认为碎镜能使人背运。若犯此忌,则可趁月圆之时,暗自将衣袋内的硬币翻过来,以示解救。

    花忌:许多欧洲人忌讳黄花,并认为菊花、杜鹃包含着不吉利。

    颜忌:欧洲人多忌黑,认为黑是丧礼之。

    礼节忌:一切礼节均应先女后男,切忌相反。

    衣物忌:西方人对自己的衣物及行装,有随意乱放的习惯,但忌讳别人乱动。

    折柳忌:切忌折断飘来的柳条,认为此忌可以防止失恋之苦。


    婚服忌:姑娘在结婚之前,忌讳试穿婚礼服。据说,此忌可防未来婚事的破裂。

    婚期忌:除英国人而外,多数西方人严忌星期六结婚,认为此日绝非黄道吉日。

    扶老忌: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他们认为这有损于体面,是受轻视的表现。

    拉手忌:在许多拉美国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间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间忌讳携肩挽手。他们认为,公然搭肩携手的同性者,必是令人鄙视的同性恋者。
女士优先”如何展现
(2003-11-30)
    谈到国际礼仪,就一定会连想到「女士优先」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除了少数地方外,在一般比较正式一点的场合,这句话可以说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无论是饮食、交通、娱乐,都无需明显标示着上述话语而人人皆奉行不渝。


    在马路上行走时

    男士须走在靠近车辆之侧,而让女士走在近墙壁或商店之内侧。

    这一点是源自古老时代,当马路还是真的「马」路时,每当天雨必定满地泥泞,过往马匹车辆奔驰而过常会溅起污水及污泥,男士则刚好以身护花,当女士之挡箭牌,现代虽然这些道路已很罕见,但男士走在外侧的习惯都已经根深柢固传下来了。

    进入餐厅时

    女士应走在前面,即依序是:领位人员--女士们--男士们。

    待侍者替女士们安顿好座位后,男士们方才坐下。若无侍者替女士服务时,男士应先走到女士的坐位旁,替她(们)拉出椅子,排开餐巾后方才走回自己的座位再坐定.席间有女士离
席此时在其身旁之男士也应立即起身为其拉开椅子,让她方便离去,然后自己再坐下来,而女士返回时,同样程序就会重复一次,这一点我们看起来好象很麻烦,似乎没有必要,但在正式场合若这位应当服务的男士端坐不动的话,一定被其它在场人士视为粗鲁无礼,没有教养的。

    进入汽车时

    男士应先行打开最近的一扇车门,待女士坐定后,关上车门,绕过车后,再自己开门坐进车内。

    下车时

    也是男士先开门下车,绕过车身,替女士开门,待女士完全离开汽车后,再关车门,然后跟上。

    进入电梯时

    男士也须先行替女士档住电梯门,女士进入后,自己才进入并按下欲去的楼层。抵达该楼层时,也须用手档住电梯门,待女士完全走出后方才跟上,此点不仅适用女士们,一般对待客户或重要的人均如是。

    上楼梯或是电扶梯时

    男士应走在女士后,以万一女士跌倒时可以搀扶之;下楼时则相反,应由男士领前,其道理与上楼梯则相同。

    进入旋转门时

    若门仍在旋转,则女士优先走入,若是处于静止状态,则男士先入以便为女士转动旋转门。


    在公共场所

东圃租房    如巴士、轮船、火车上,一般来说男士不必让坐给女士。

    我们常说:让坐老弱妇孺是美德。但国外情形大不相同,他们是以权利与义务之观念为出发,既然已花了钱买了票,则自己的权利与他人是一样的,没有让坐的义务。

    一般比较有可能看到的情形是让给孕妇、怀抱小婴儿之妇人,残障人士,以及真的十分老弱的人。从来没看见有人让坐给小孩子(孺)的,在他们的心中是不可能有买票的让位给没有买票的这个道理的!

    自助餐会时

    主人多会宣布:请自取佳肴,OK!Ladies first!这时男士须待在原位,待女士取完首轮后,男士再依序取用。
姓名与称呼
(2003-11-18)
在日常交往中,正确、恰当地称呼对方,记住对方的姓名,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外国人的姓名不太好记,有时见过几次面了,记不住人姓名,又不好再问,就觉得有点不太好意思。

    为了记住姓名,可以借助于交换名片,将名片整理、保存好,以便查阅。其次,掌握外国人姓名的一些规律,也有助于记忆。同他们交谈几次,相互了解、熟悉,就更不容易忘记他们的姓名了。

    外国人的名字,有的很长,但也不是没有规律。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国人的姓名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同中国人一样,也是姓在前,名在后。在欧洲,则只匈牙利人是姓在前,名在后,日本人的姓大多是两个字,像中国人的复姓。如田中、宇野、铃木、福田、吉田、宫本等。有时还
有三个字的姓,如"二阶堂"等。在正式场合应把姓和名分开写。另外,日本人的姓名汉字书写,但读音则完全不同。而且,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姓名中读法也常不一样,要特别注意。如"山本"读作"亚玛摩投(汉语拼音为yamamoutou)","铃本"读作"斯兹基(汉语拼音为siziki)"。

    西方人是在前,姓在后。英、美、法、西班牙、阿拉伯人都是如此。俄罗斯人通常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但也有时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中。有些国家的人,姓名很长,分三节或四节。英、美人士姓名,第一节是本人的正式名字(教名),最后一节为姓,中间一节是母亲的姓或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名字,也有的是尊敬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例如,约翰·斯图尔特·史密斯(John Stuart Smith)即为姓史密斯,名约翰。俄罗斯人的姓名其第二节为父名,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即姓伊万诺夫,名伊万,而伊万诺维奇为父名,阿拉伯人姓名的第二节为父名,第三为祖父名。例如,沙特阿拉伯前国王费萨尔·阿卜杜拉·拉赫曼·沙特(Faisal ibn Abdul Rahmamal Saud),即为姓沙特,名费萨尔,而阿卜杜拉·阿齐兹为父名,阿卜杜拉·拉赫曼为祖父名。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来说,最主要的是记住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最后一节的姓,平时称呼,中间的其余部分可以从略。


    西班牙人的姓名排列略有不同。其父姓在倒数第二节,而最后一节为母姓。在简称时,多用第一节本人的名字和倒数第二节的父姓。

    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国人姓名的第二个不点是有关妇女的。中国妇女结婚后,其姓名不变,过去有的妇女把丈夫的姓冠在自己的姓前面,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没有了。在西方,妇结婚后,则把父姓改为夫姓,而保留自己的原名。例如,一个叫玛丽·琼斯的姑娘,嫁给了约翰·史密斯先生,那幺她就改姓史密斯了。她被称做玛丽·史密斯太太。对于同她没有深交的人来说,也可称她为约翰·史密斯太太。

    不过,也有已婚妇女不用夫姓的例外。在美国,演员常常使用艺名。剧院经理为了保持演员的知名度,不愿她们改用夫姓,有的甚至对她们的婚事秘而不宣。另外,女作家常使用笔名,而很少使用夫姓。

    西方人姓名与中国人姓名的第三个不同点是,中国人力求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不要相重。
而在英美,父子或祖孙的名字有时完全相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其父亲名伦道夫,他的一个儿子也叫伦道夫,祖孙同名。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的儿子也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为儿子取了与自己相同的名字。人们为区别清楚,只好在称呼他们的儿子时,冠一个"小"字(Junior,放在英文姓名之后),即小罗斯福,小洛克菲勒。西方还有的人喜欢沿用历史上卓越人物的名字取名。在美国,不少人给孩子取名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等。

    关于西方人的姓氏,还有一点应当提到。中国人很早就有姓,而且把姓视为血缘关系、传统接代的最重要的标志。以姓聚族而居,建宗祠、立家庙。可是,古代英国人却只有名而没有姓。从10世纪开始,即相当于中国唐朝末年,才有一部分贵族以封地为姓。以后别的贵族和一般老百姓也模仿他们,为自己选择姓氏。自11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要求对姓氏进行登记,姓氏才得到普遍使用。这样,前后用了大约5000年时间,英国人才算都有了姓。

    在英国,最普遍的是以职业为姓。例如,古代的铁匠为居民制作、修理家具、钉换马掌,
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业。于是,史密斯(Smith铁匠)就成了这样人家的姓。其它如泰勒(Tailor裁缝),库珀(Cooper制桶工),巴伯(Barber理发师),贝克(Baker面包师),卡彭特(Carpenter木匠),克拉克(Clerk办事员或书记员),库克(Cook厨师)等,也都是这样形成的。还有一些姓,原是父亲的名字,加一个"逊"字(son),意为某人的"儿子",就成这一家后代的姓。例如,托马斯(Thomas)的后代姓托马森(Thomason),或汤姆森(Thomson);杰克(Jack)的后代姓杰克逊(Jackson);威尔(Will)有后人姓威尔逊(Wilson);威廉(William)的后代威廉森(Williamson)等。

    在英格兰,词尾"英(ing)"也是儿子的意思。所以,威尔(Will)的后代也有姓威林(Willing)的;怀尔德(Wild)的后代姓怀尔丁(Wilding)等。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则是在父亲的名字前面加一个字头,例如加一个迈克(Mac或Mc)成了姓。英美人士中以麦克开头的姓,数以盈千。例如,麦克阿瑟,麦卡锡、麦克唐纳、麦肯罗、麦克米伦等。这些人的祖先不是苏格兰人便是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还有的在名字前加一个"奥(O')"字作姓以表示血缘关系。例如,奥尼尔(O'Nei
l),奥卡西(O'Casey)奥康纳(O'Conner)等不下几十个,一看就知道是爱尔兰人的后裔。

    还有带菲兹(Fitz)这个字头的性,是从海峡南岸侵入大不列颠的诺曼人的后裔。例如,菲兹杰拉德(Fitzgerald)。

    知道这些来源与典故,遇见有这类姓名的英、美人士,便可知道他们祖先姓氏的来由,这不但很有意思,而且可以帮助记忆姓名。

    有的外国人起了奇名怪姓。据说,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一个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申请打工。馆长问他:"贵姓?"他答道:"你猜。"馆长听了很恼火,严肃地说:"对不起,我工作很忙,没有功夫猜你的姓。"说罢拂袖而去。其实,这个学生的姓名就叫"威廉·尤格斯(William YO-gess)",而尤格斯的发音(you guess)相似,想不到他竟因此丧失了一次打工的机会。

    另有一次,芝加哥一个警察在街头抓到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醉
醺醺地回答:"我叫酒鬼。"警察怒喝道:"谁不知你是酒鬼?我是问你叫什幺名字?"那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我叫酒鬼吗?"警察半信半疑地一查,果然此人叫"托伯(酒鬼)·卡特(Toper Carte)"。

    知道了人家的姓名,还有一个怎幺称呼对方的问题。为了正确、恰当地称呼对方,必须尊从当地的习惯。下面介绍一些社交场合常用的称谓。

     1.先生、太太、小、女士。

    这是最普通和常用的称呼,适用于一般的男子和女子。称男子为某某先生,已婚妇女为某某太太,末婚妇女为某某小。这种称呼比较正式,是尊重的,但不是亲密的。

    在称呼先生、太太或小时,可以带上对方的姓名,也可以只带上姓,但不能单独带名而不带姓。例如,可以约翰·史密斯先生(Mr.John Smith)",也可以称:"史密斯先生(Mr. Smith)",但不能称"约翰先生(Mr.John)"。如果双方比较熟了,可以只称名而不带姓,那
就不必冠以先生、太太或小的称呼了。

    对于一对夫妇来说,先生和太太和称呼可以联用,如称"史密斯先生和太太(Mr. &Mrs.Smith)"。

    关于小(Miss)的称呼,不但未婚的姑娘可以用,单身的老太太也可以称小。对于不了解婚姻妆况的女子,也可称小。

    现在有一个比较新的词"Ms.",也很通行。对于年长而婚姻妆况不明的女子,可以称"Ms.…"即某某女士。

     2.先生(Sir)和夫人(Madam),是对地位较高、年龄较长者的一处尊称。使用时,也可以不带姓名。

     3.阁下(Excellency)是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的尊称。例如,对主席、总统、总理、部
长、大使等均应称阁下。对女部长、女大使……等也称阁下。如系当面称呼,可用第二称"You Excellency";如用第三人称时则分别为"His Excellency"或"Her Excellency"。如在场有数位贵客,可用多数称呼"Excellencied"。但美国、德国和墨西哥,很少用Excellency,在美国,行文中较多使用"Your Honorable"。

     4.对王室及贵族的称谓。对国王、王后可陛下(Majesty)";对王子、公主、亲王可称"殿下(Royal Highness)"。对他们的夫人和公、候、伯爵、的女儿,以及新封的女伯爵、子爵、男爵,则顺称"某某贵夫人、小或女勋爵(Lady…)。"
5.对于有学衔、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他们的头衔。例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对于参议员、律师、医生、主教等,也可以在称呼时,在他们的姓名前冠以职街。如克拉克参议员、布朗律师、格林医生、怀特主教等。但是,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呼"某某局长"、"某某校长"、"某某经理"等。而可以在介绍时说明被介绍者的职务。

     6.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可以用职务相称,或按国际通用的习惯称呼,也可以用"同志"相
称呼。

    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自己的名字,视为一种亲切的表示。通常,见面之初,彼此不太熟悉,仍应称呼"某某先生"、"某某太太"等,以示尊重。稍熟以后,就改用名字相称,不再冠以"先生、太太、小"等。有时,对方会主动热情地告诉你:"我叫詹姆斯·威尔逊,不必叫我威尔逊先生,就叫我詹姆斯好了。"美国有一家杂志曾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其中85%的称呼只喊名字。但是,对于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不顾对方的习惯,也不论在什幺场合,就直呼其名,也会失礼,不可鲁莽。

    对于关系十分亲近的人,如父母对子女,兄弟妹妹之间,挚友之间,互相称呼还使用昵称(爱称),即将名字的字尾加以变化。如John变成了Johnny;James变成jimmy Thomas变成Tom。有时,一个名字还可以有多种变化,如女子名Elizalbeth(伊丽莎伯),可以变成Elise(伊丽莎)、Liza(丽莎)、Lizzy(丽西)等等,至于使用哪一个,可由本人喜欢决定。到时候,她会告诉你,"你叫我丽莎(Liaz)好吗?"如果相互之间的关系未达到那一步,而贸然使用呢称,也会是一种冒失。一般地说,在朋友之间使用昵称,青少年之间比成年人之间多;美国人比英国人多。
跟欧洲老外打交道
(2003-11-18)
德国人

碧生源减肥茶好不好    有一种名符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德国谈判者的个人关系是很严肃的,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下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理的表现)。馈赠要针对个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义;礼品宜选择个中华民族特及文化气息的。

    希腊人

    爱午睡,为亚热带气候所致。说"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后分手才道"晚安"。希腊人做生意方法比较传统,讨价还价到处可见。

    奥地利人

    不喜欢在新年期间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片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