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指引下幼儿食育课程的开展
摘要: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以幼儿生活为入手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食育,但一般只是在用餐环节简单地纠正幼儿的用餐行为,或简单地介绍食物情况,并没有精心地设计食育课程,导致食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幼儿体验生活的过程正是进行食育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幼儿生活为抓手,从多方面入手,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着力建构食育课程,使幼儿增强“食”的认知,践行良好行为,实现健康生活。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入手,详细阐述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 生活教育;食育课程; 策略;
一、制订食育课程目标
食育课程目标是建构食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明了食育课程的实施方向。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要践行良好的食育饮食行为,获取丰富的食育饮食科学,储备大量的食育饮食文化。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立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以食育饮食行为、食育饮食科
学和食育饮食文化为重要维度,以大、中、小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指南》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订食育课程目标。
以小班幼儿为例,《指南》在不同领域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健康领域的要求是动作发展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科学领域的要求是认识常见食物,产生探索食物的兴趣,感受制作食物的乐趣等;社会领域的要求是感受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小班幼儿处于食育的起点,饮食科学知识储备不足,饮食文化认知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对此,教师在建构食育课程时,制订了食育课程目标。这样的目标为教师指明了食育方向,便于教师以日常生活为依托,发挥智慧,应用多样方式进行食育,促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应有的发展。
二、丰富食育课程内容中华美食网幼儿园食谱
(一)饮食行为
1. 餐前准备
餐前准备是幼儿进餐前的准备活动。此活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教师的进餐物质准备和幼
儿的进餐活动准备。在进餐前,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安全、干净的餐桌、餐具。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准备适宜的进餐环境,如播放曲调轻快的音乐,使幼儿心情愉悦地进餐。
2. 餐中自理
餐中自理是指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正确使用餐具进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进餐表现,及时且有针对性地教其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如将勺子的手柄放在右手虎口处;中指、食指、大拇指微微弯曲,握住勺子手柄;其他两根手指自然弯曲。
3. 餐后整理
餐后整理是幼儿进餐后,收拾餐具、餐桌,自我清洁的活动。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将凳子推回餐桌下,并带领幼儿将勺子、筷子放到餐盘上,将餐盘放到回收处。幼儿走进盥洗室,清洗双手、嘴巴。
4.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是幼儿良好进餐的保障,包括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和幼儿园礼仪。
基本礼仪内容包括:(1)饭前洗手;(2)坐姿、握姿正确;(3)口内有食物时不说话;(4)咳嗽、打喷嚏之前,用手捂住嘴巴、鼻子,身体转向没人的地方;(5)尽量做到不挑食;(6)吃完饭后,整理餐桌、餐具;(7)饭后洗手、漱口。
家庭礼仪内容包括:(1)饭前,邀请长辈先入座;(2)长辈拿起碗筷后,自己再动手;(3)吃饭时,细嚼慢咽;(4)别人给自己夹菜、添饭时,说“谢谢”。
幼儿园礼仪内容包括:(1)遵守规则,有序进餐;(2)在指定位置上,安静用餐;(3)轻拿、轻放餐具;(4)饭菜吃干净。
(二)传统饮食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幼儿经历了传统节日,品尝了传统节日食物;经历了二十四节气,品尝了特定食物。教师立足于此,从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中选择食育内容。
中华饮食是一个历史文化长卷,在这个历史文化长卷中,幼儿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民族文化的情感,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多
姿多彩内容,更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辉煌。“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除旧迎新除夕饺子宴,“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一五晚”的张灯结彩闹元宵,“雄黄洒、插义蒿、吃粽子,龙舟竞技九州同”的纪念屈原爱国情怀的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月,吴刚嫦娥同祝贺”的阖家团圆中秋节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节日饮食文化,传递给幼儿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饕餮,幼儿园在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广播、实物展示等途径,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通过欣赏,体验制作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由知之到熟之再到爱之,逐渐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耳濡目染,从最初的感知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升华到热爱祖国璀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情感中来。
三、开展食育课程活动
(一)开展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主题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确立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有效的班级主题活动可以串联多样活动,促使幼儿积极体验,建构良好认知,发展多样能力。在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时,教师往往依据课程目标和幼儿生活实际,选取适宜主题,继而创设多样活动。例
如,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充分立足幼儿对饮食口味的偏好和饮食造型的兴趣,借助多样的主题活动将中华饮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像造型奇特、口味香甜的糖葫芦将劳动人民巧用大自然食材的智慧展现给幼儿;将有故事传说的地方美食、鹅头、麦饼呈现给幼儿的则是劳动人民在饮食制作上的精美细致。食材的碰撞把饮食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相信幼儿在这种渲染中对中华饮食、中华饮食文化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厚。幼儿园结合幼儿饮食特点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度,从而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
(二)开展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养成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途径。不少幼儿存在饮食行为和习惯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关注幼儿生活,把握各种食育时机,顺其自然地开展生活活动,促使幼儿践行良好的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例如,在进餐前,教师组织点餐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依据每日食谱,向幼儿介绍菜品搭配、食物影响等内容,促使幼儿丰富饮食认知。之后,教师叮嘱幼儿践行良好的用餐行为和礼仪。在幼儿进餐之际,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弯身甚至趴到桌子
上吃饭,此时教师可以走到他们身边,挺直自己的身体,做出示范。幼儿在看到教师的示范后会自主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改正不良行为。在进餐后,教师先和幼儿一起整理餐具、餐桌,接着鼓励其介绍自己的用餐表现和感受。实际上,介绍用餐表现和感受的过程,正是幼儿进行自主评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了解自身的良好表现,并主动与他人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补短。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是建构食育课程的关键因素。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以幼儿生活为依托,确定食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开展课程活动,建构生活化的食育课程,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同的食育活动,感受多样的食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建构食育文化认知、践行礼仪行为等,由此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为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旭微. 幼儿家庭进餐行为主体性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 宋生涛.甘南藏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