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庖厨亦君子
作者:***
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0年第02期
滑轮组ppt
        中国是美食之国,自古以来就在“吃”之一道上颇为重视。人们创造和烹调食物,食物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中国历史上和美食有关的名人轶事不少,从厨子出身的商汤名相伊尹,到亲自撰写《四时食制》的曹操,再到为了莼鲈之思弃官而去的张季鹰,与美
食相关的小故事为这些载入史册的人物添上了最具人性彩的一笔。
        美食也是文人骚客永恒的创作主题之一,真正的美食家不单单能吃出菜品的好坏,更能够亲自下厨炮制一桌好菜。尽管有“君子远庖厨”的圣贤之言在上,烹饪之术也似乎有雕虫小技之嫌,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标准为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提供了合理性,历代擅长烹调的文人不在少数,更有人为此毕生钻研,专门著书立说。流传至今的许多菜品背后亦有这些热爱烹饪和美食的文人的影子。
        当灶台生烟,好菜上桌,我们也可能无意中和那些遥远的灵魂在味蕾间达成了无声的共鸣,这一段舌尖上的故事,在杯盘碗碟间流传了千百年,细品一口滋味,那是人生中最简单的幸福在岁月里激起韵味不绝的甘美。
七律长征课件        苏轼爱好美食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爱吃,也能吃,在“吃”这个方面堪称见过大世面,从陕西的羊羹熊腊到湖州的春笋、黄州的河豚和柑橘,再到被贬岭南之后吃到的荔枝,口味之博爱令人钦佩,随遇而安的这份心境更令人击节赞叹。苏轼不仅是美食界的理论家,还是能自己上手下厨的实干家。除了鉴赏各地的美食之外,他还因地制宜,用当地物产创造了很多新鲜的菜品,是位实打实的厨艺好手。
        苏轼一生对猪肉情有独钟。他出生于“天府之国”的四川,在北宋时已经是物阜民丰之地,当时辣椒尚未传入中国,川菜的风格以肥嫩鲜香为主,在淡猪肉的烹调技术上闻名天下。苏轼幼年家境算不上富裕,每餐吃的不过是一碗米饭、一碟白萝卜和一碟盐,被称为“三白”之饭。他的母亲是位烹饪高手,这也为苏轼埋下了热爱美食的种子。当时牛羊和家禽是百姓主要的肉食来源,猪肉被视为贱品,并不受欢迎。他被贬黄州之后,生活十分拮据,发现当地猪肉十分便宜,便将猪肉加入酱油慢火炖煮,发现滋味丰腴美妙,并作了一首《猪肉赋》来记录这一美食发现:“静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篇清新活泼的戏作为猪肉料理在黄州的推广免费打了广告。他还发明了另一种猪肉和竹笋一起炖煮的做法,为此提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在徐州任上,他将自己发明的猪肉做法发扬光大。苏轼出任徐州知府时恰逢黄河决堤,他带领百姓治理水患,成果斐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徐州百姓送了他许多猪肉,一时难以处理,苏轼坚辞不收,让家人将猪肉炖好回赠百姓。这种炖猪肉肥而不腻,丰腴可口,被称作“回赠肉”,也就是后世所流传的“东坡肉”的原型。美食达人食谱大全油条
        在杭州做官时,苏轼又有了新发明。相传,西湖出产的鲤鱼成为了他的实验对象,将鲤鱼洗净用盐抹匀,在鱼腹内藏入白菜心,放入煎锅内加几片生姜煎熟,快出锅时用一点萝卜汁和黄酒收尾,上桌前摆上几片橘子皮装饰。这样做出的鲤鱼没有土腥味,反而有柑橘的清香和白菜的鲜甜,被称作“东坡鱼”流传至今。
有声故事下载        而另一道杭州招牌菜龙井虾仁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炒制的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的最佳品。龙井茶素有“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并被清代皇上列为“贡品”;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取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茶与时鲜的河虾烹制而成的“龙井虾仁”,集两者之精华,菜品如白玉翡翠,透出诱人的清香,食之嫩滑鲜美。
        被贬到岭南之后,他和家人一道下厨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接风洗尘,上桌的菜都是他亲自研究的,可以视为苏式菜品的集大成之作。外酥里嫩的炸鸡名为“宏志鸡”;加入梅干菜改良的东坡肉做成了“梅菜扣肉”;“东坡鱼”和当地产的陈醋一道烹调摇身变成“醋鱼”;用芦菔白米一同炖煮的叫“玉糁羹”;自己酿制的桂酒起名为“罗浮春”。在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之外,苏轼仍然有颗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hilary
爱读书的故事        同苏轼一样,陆游也一生漂泊,但也因此遍尝各地美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和烹饪达人。据统计,在他流传下来的诗词之中,跟美食有关的诗词就有上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