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  /  2021年第7期
关注/F ocus    热点
在今天,一块钱可以做什么?很多人都已经想不到答案。
江西省肿瘤医院一墙之隔,学院路上,有一间“爱心厨房”,服务就诊患者及其家属,一元钱炒一个菜,24小时不打烊,烟火长明将近20年。
本刊记者  何娟产后脱发怎么办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20年“爱心厨房”感动病友
最早的燃灯者
凌晨4点,67岁的万佐成被生物钟准时叫醒。1993年,他从鄱阳湖畔来到省会南昌,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经营一家早餐店。有一天,一位病人家属到店里询问,能否借用炉子炒个菜?万佐成好心应允,家常菜的香味飘进病房,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借火炒菜的患者及其家属越来
如今,已有多个机关单位、公益组织不定期对“爱心厨房”进行定点帮扶。
人民周刊  /  总第135期
越多,他干脆终止了早餐店的买卖,2003年在医院附近学院路的巷子里正式创办了这家“爱心厨房”。
“网上很多人管我这个叫作‘一元厨房’,其实在2016年以前,我们炒一个菜都只收5毛钱。”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颇有生意头脑的万佐成,从早餐店老板变成“爱心厨房”的一介伙夫,但却并没有从中获取生财之道。“蜂窝煤20年前是两毛钱一块,现在要9毛,一天要烧100多块钱的煤,一个月要交1000多块钱的水电费……”忙碌间,万佐成细数日常开支,倒有些生意人的样子。此外,“爱心厨房”为大家免费提供的油盐调料、洗洁精,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品牌货。“盐一天至少要5包,油差不多也得50块钱的,以前都是我去搞批发,买得多就能便宜点儿。去年开始,有
好心人捐给我们。”万佐成整理好橱柜,又去小仓库拿来几包食盐,给罐子里挨个添满。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万佐成光脚趿拉着拖鞋,熟练地用火钳夹起一块块蜂窝煤在20多个煤炉间互相倒腾。“常年围着火炉转,倒是真不冷。”他笑着说道,顺手拎起一壶热水,陆陆续续灌满了20多个暖水瓶。忙完这些,大约到了5点,万佐成端起一口大锅,开始洗米煮粥。“从早到晚,每天至少要熬10锅粥。”
孔子动画片全集一壶水,重约8斤;一锅粥,重约10斤;一块煤,大约能烧1小时。一万多个清晨,煤炉寂静燃烧,黎明烟火缭绕。万佐成辗转忙碌,随着火光闪烁,这座城市也在逐渐复苏。
7点不到,“爱心厨房”的第一位客人来了。刘梅来自湖南益阳,已经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进行3年的。这天早上,她和病友一同在附近菜市场买了3个鸭蛋,一把油麦菜,煮了两碗面条。“一锅两人份,价格也是一块钱。”刘梅个子不高、身材瘦小,右手腕上还埋着针管,颠起铁锅却颇有大厨的气场,“早上就随便搞点儿吃的,弄得比较简单。她(刘梅病友)想吃面,病得没力气,我就来露一手。”看到记者拍照,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刘梅吃饭和干活一样麻利,站在过道上迅速解决了一顿早餐,病友还坐在一旁细嚼慢咽,她也不着急,掏出手机跟记者分享以前的照片,“你看这是我以前烧饭的照片,东家给拍的,厨房比我家客厅还大,装修特别豪华,这些锅碗瓢盆也都是好贵的。”刘梅介绍说,生病之前,她在浙江当保姆,月薪五千块。“东家可喜欢我了,还给我买衣服,我生病辞职回老家,他们全家人都舍不得我!”翻看昔日旧照,显而易见刘梅瘦了许多,“都是病害的,我以前140斤,现在100斤,都干不了什么活。”癌症迅速吞噬了刘梅的体重,也花光了她多年的积蓄。“2020年上半年,我申请了低保,现在每花10000元,大概都能报销9000块。以前能扛着就不来医院,不舍得花钱,现在我还算蛮配合的。”
病友吃完面,刘梅主动抢着洗了碗,然后两人牵手返回医院。此时,从医院来到“爱心厨房”的患者或病
人家属越来越多。万佐成的妻子熊庚香在忙完家务后,也迅速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两人穿着同款迷彩服,给顾客盛粥,
给煤炉添火……
每天凌晨,万佐成熊庚香夫妇都会预留火种,做好准备迎接随时可能到来的顾客。
关注/F ocus    热点
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忙到大约9点半,万佐成自己才喝上一碗热粥,站在橱柜背后,就着一小罐咸菜,匆忙扒拉几口。
最浓的烟火气
每天上午10点到中午2点,是“爱心厨房”的客流高峰时段。人们提着五颜六的桶,带着各自的餐具和食材纷至沓来。“爱心厨房”,汇聚了满巷的人间烟火。
“我想死你了!”一见到王芳,熊庚香上去就给她一个大大的“熊抱”。一片嘈杂声中,两人爽朗的笑声极具感染力。“前段时间在加班加点忙着交接工作,现在我和我老公都已经请好3个月的假,以后您就可以天天看到我啦!”2020年底,王芳的婆婆确诊骨髓癌,入住肿瘤医院。清明节期间,王芳还把女儿、侄子从老家抚州带来为老人加油打气。“我两个双胞胎女儿,都是婆婆帮着带到19岁,现在老人家生了病,是我们该为她付出的时候了。不论花多少钱,只希望能最大限度地给婆婆减轻痛苦。”说到这里,刚才还在跟熊庚香聊天谈笑的王芳,一秒变脸眼睛泛了红。她开大水管,埋头洗菜,老公李雷则在一旁帮忙打
下手。
12摄氏度的阴天,李雷还穿着单薄的睡衣。头天晚上,是他负责在医院陪床。“孩子们很懂事,清明一放假就过来了,我一高兴,出门都忘记换衣服。”红烧鲫鱼、炖排骨汤、小炒牛肉、清炒大白菜,一家五口的午餐非常丰盛,荤素搭配营养又美味。“你那样烧鱼,肉老了口感就不鲜嫩,排骨还要再切小一点,妈妈吃起来才方
便……”王芳“指挥”着丈夫下厨,女
儿则在一旁偷偷用手机录制小视频,
笑得镜头一直抖,场面忙乱又温馨。
另一边,与王芳女儿年纪相仿
的马丽,则在手忙脚乱地捣鼓着高
压锅。她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学
生,利用清明假期来陪护生病的舅
妈。“我舅妈的儿子也在南昌读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学,但他论文还没写好,所以这次没
来,我俩经常换班来陪床。”此前,
马丽都是用保温桶从学校食堂打饭
带到医院,这天,舅妈随口一说想喝
银耳红枣羹,促使她第一次来到“爱
心厨房”,“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过,病
房里人们都互相约着一起来。”马丽
不停刷着抖音上的教学视频,似乎还
是很难搞定高压锅。万佐成看到了,
马上就过来帮忙,“很多年轻人,第
一次做饭都贡献给了我这小厨房,以
前是我们教、病友教,现在他们都跟
手机学。”
安顿好高压锅,马丽站在一旁候
着,不时被油烟呛得直咳嗽,王芳笑
着宽慰她,让她跟自己闺女一起出去
玩,表示会帮她看着,“清明节很多人
返乡祭祖,这几天人都不算多,节后两
三天你再来,中午和晚上就跟打仗似
的,炒菜要排很长队。”熊庚香也赶
紧招呼两个小姑娘站到里屋去,一脸
慈母样笑着看她们,又擦了擦自己身
上穿了多年的围裙,跟王芳说道,“现
在女孩子越过越好,先是上大学,后
是上班族。长得好看穿得美,还这么
孝顺、懂事、心灵美,真好哦!”见此,
王芳很快又恢复乐观开朗的一面,拉
着熊庚香岁月斑驳的双手,笑着说,
“你也好,这么有爱心,好人会有福报
的,你会健康长寿长命百岁的!”熊庚
适合心衰病人吃的美食食谱香也笑了,“要所有人都身体健康没
病没灾才好,那时候我们就关门不做
了。”笑容背后,她也有自己的顾虑和小巷宽约3米、长约10米,被划分为洗菜区、切菜区、炒菜区、打饭区。
人民周刊/  2021年第7期
担忧,“要是我们不在了,别人来开火办厨房,收费肯定会上涨!周边居民也会爆发矛盾。”
中午最忙的时候,20多个煤炉同时工作,菜刀菜板声音嚯嚯。因为长期烧煤、炒菜,客流嘈杂,将近20年时间里,小巷两边的居民也对他们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包容。2021年,在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爱心厨房”支起了遮阳挡雨的棚子,配备了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还有志愿者定点帮扶。
熊庚香告诉记者,她希望有关部门可以专门划分一片区域,由专人专职打理,“希望每个医院附近都能有
保仕婷这样实惠便民的‘爱心厨房’。”
最暖的光和热
“晚上可能要下雨了。”尽管小巷已经搭建好了棚子,万佐成还是习惯每天关注天气,提醒客人们“下雨记得带伞,降温注意保暖”。有患者在留言簿上写道:“斯是陋巷,惟吾德馨。”“爱心厨房”这些年风吹雨打的记忆,就像炉火一样生生不息。
阴天的傍晚似乎来得更早一些,沿街的旅店门口也早早地亮起了招牌,“有厨房、能做饭”这些字眼儿跟“特价房”“限时优惠”一样醒目。一位举着牌子在医院门口揽客的中介告诉记者,周边有厨房的一居室,月租至少1500元,“有时候你就住一个月,房东还不一定租,租也得加个200块。”
王军拿着行李刚走出小巷,就有中介热情上前打招呼,他马上说明情况,“我不过夜,今晚就回老家。”王军的妻子罹患乳腺癌,此前长期在
江西省肿瘤医院。日前,由于病
情恶化,妻子转院去上海复旦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当时情况紧急,行程
匆忙,他们便将行李寄存在“爱心厨
房”。“方便的时候,老两口也给我们
不少病友提供过住宿,能帮尽帮,真
是大好人。”临别之际,王军再次对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表示感激。听说
他把妻子转院送去上海,有人上
来问询情况,有人暖心表达关怀,一
阵寒暄过后,“爱心厨房”正式迎来
热火朝天的“晚高峰”,散发着最暖
最亮的光和热。
来自吉水的刘平和二叔一同搀
扶着父亲走进小巷,忙碌的人也都
体贴地给他们让了道。这半年,父子
俩也是“爱心厨房”的常客。“患病的
是父亲,儿子也跟着一样变黑变瘦了
很多。”熊庚香说着,给刘平的父亲挪
了把椅子,让他入座。道完谢后,刘平
就熟练地给莴笋削皮、切青蒜苗。被
问到最近菜价怎么样,他表示“本周
还没去菜市场,现在吃的都是自家种
的菜”。熊庚香告诉记者,这种情况
很常见,除了蔬菜、鸡蛋,还有人从老
家捞鱼带过来。“很多人都等到下午
再去菜市场买猪肉,能比早上便宜两
三块。”
小巷对面的白墙上,写着“勤俭
节约入人心,富裕和谐惠民生”14个
大字。而在“爱心厨房”自力更生的人
们,就是这句宣传语的真实写照。
2020年12月份之前,刘平在当地
一家服装制衣厂打工,父母留在老家
种了100多亩地。刚刚结婚生子的他,
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除去全家人的
开销,一年能攒三四万,本来打算花
点钱好好过个年,老爸却在年底住进
了医院,肺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
期。”一开始,刘平父亲表示拒绝治
疗,详细了解新农合医保的报销政策
之后,才再次踏进医院的大门。一人
有难全家帮,
同样在农村种地的二叔凌晨,“爱心厨房”灯火通明,随时等待夜归人。
人民周刊/  总第135期
关注/F ocus    热点
也在这个时候积极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我自己有个家庭,刘平也有个小家庭,都要养老婆孩子,但只要一家人齐心,有什么困难过不去 呢?”
闻多了消毒水的气味,就知道饭菜香的可贵。等到刘平炒好菜,二叔幽默表示,“卖相不错!这在外边的饭店里,一盘至少要花30块钱。”说完便大口扒饭。很快,刘平和二叔的米饭迅速“一扫光”,父亲的饭菜才吃掉一小半。熊庚香为这对叔侄免费添加了满满一大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有人一日三餐都吃素,有人一周才吃一次肉,有人自己在这里吃完白米饭、清汤挂面,把肉汤带回医院给患病的家属吃。还有人炒一个菜分成三顿吃,医院里有微波炉,他们就每餐过来打点儿饭。”在
熊庚香的记忆里,“爱心厨房”开业那年,猪肉一斤才卖10块钱。
“爱心厨房”的牌坊正对着医院住院部的大楼,看着高楼大厦华灯初上,有病友站在巷口望着天、聊着天,“我看病在那边的2楼,之前住院在那边的7楼,后来又去16楼,步步高升,哈哈,可能下一步就要升天了……”
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能吃就好、好好吃饭、吃饱饭、多吃点儿、吃好点儿”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对每一位客人最温暖的叮嘱。“好
多人我们都叫不上姓名,有些人一个
季度都只穿那两三套衣服,就很好
认,最大的变化就是瘦了。0年了,
有些人再也没有见过了。”熊庚香说。
最晚的守夜人
夜幕降临,客流散去。阴天的夜
晚愈加深沉,城市渐渐回归宁静。只
有外卖小哥、滴滴代驾偶尔还在窄窄
的学院路上骑着电动车快速穿行。
晚上10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开
始擦擦洗洗,忙着归置
整理。小巷灯火通明,24
小时待机工作的手机号
码牌,被摆放在最显眼
的位置。这两位花甲老小儿皮肤过敏症状
人,一天加起来的睡眠
时间不超过6个小时。
在层层衣物加持
下,65岁的熊庚香体形略
显宽胖,她提起满满两
大桶垃圾,背影被压弯,
“一天下来,至少要倒
10桶垃圾,基本都要收
拾到半夜12点。”忙碌了
一天,熊庚香疲态尽显,
看到整理煤炉的老伴儿
不小心弄得火光四溅烟
雾升腾,她一个机灵直
起身板冲过去喊了起来:
“你弄出了好多烟,快搞
掉啊!”嘈杂的环境使熊
庚香养成了一副大嗓门,
万佐成则始终都是一脸
笑容,连声表示马上处理
好。“爱心厨房”24小时不打烊,但却
从没出过安全问题,是老两口共同守
卫的成绩。
几个月前,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
物”,面对举国皆知的荣誉,老两口
并没有出席颁奖典礼。“因为疫情,
要做核酸检测,要隔离观察,去领
个奖要耽误四五天,我这小厨房可
不能关了火。”万佐成说。今年上半
年以来,“爱心厨房”频繁上新闻,
成了病人和客人们的日常谈资。听到
莴笋等时令蔬菜,大部分是病人或患者家属从老家带来的。
人民周刊/  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