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美食》创刊30年论文
木玩世家55
改革开放40年我的味蕾记忆
胡以涛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投稿日期:2018-11-23
作者简介:胡以涛(198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农业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科技史、图书情报。
摘 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百姓餐桌的变化和味蕾的体验,恰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发生了巨变。以一个与改革开放近乎同龄人的视角,讲述一个普通百姓成长记忆中的饮食点滴。从小时候“天天盼过年”到如今“天天像过年”,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健康饮食”,从“品种单一”到“花样繁多”再到“全球甄选”,这些都不断见证了伟大的时代变化。关键词 改革开放;饮食;江苏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s the saying goes, the people are eating for the sky, the changes in the table of the people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taste buds are the best witnesses of this era. In the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aily eating habi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a peer-to-peer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tells the story of a common people’s growth memories. From childhood, “every day to look forward to the New Year” to today “everyday like the New Year”, from “eat not enough” to “eat well” to “healthy diet”, from “single variety” to “various patterns” to “global selection” These are constantly witnessing the great changes of the times.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diet; Jiangsu
My taste bud memory i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Hu Yi-tao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到2018年12月,40年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极其
不平凡的伟绩。本文通过一个百姓成长记忆,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中的伟大饮食变迁。
1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
时代特征:开始吃饱,盼望过年的时代,味精、
酱油是简单满足的调味品,粮票隐现的记忆并未走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0年,我出生于苏北连云港赣榆的一个小乡村(小王坊村)。据考证,秦代著名方士徐福东渡日本,造船于此。我记得上小学时,大概1989年左右,村里有过考古挖掘,在村中河沟里发现了多处已炭化的巨大木头,其中有些可看出用锯、斧加工的痕迹,所以此地推测是徐福船队的出海口,后来县里还设立了徐福造船遗址碑,随着时代发展,村庄扩大,原碑址损毁不见。
尽管小村庄有些历史,但家家并不富裕,小时候的记忆里,村子里房子集中,仍有很多低矮的泥草房,墙体是泥巴做的,房顶是麦秸秆,村庄周边是大片良
国歌的诞生
小燕子的简谱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美食》创刊30年论文56
田,父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田里劳作,一日三餐比较简单,早饭玉米糊+煎饼,午饭一般是面条或其它杂混,晚饭依旧是玉米糊+煎饼,品种单调,基本能吃饱。
那时节天空很蓝,大地空旷,车辆很少。平日里除了三五成的小伙伴疯跑之外,没有补习班,没有电话,没有手机,黑白电视机刚刚出现,学校就在村边不远处,上学需自己前往,大人们没有时间接送。因为没有太多好吃的,小伙伴们少不了野外偷瓜摘果的经历。最期盼的是逢年过节,偶尔遇上赶集也会很快乐。因为这个时候,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好吃的,糖果(如高粱饴、花生糖)是孩子们的最爱,如果能弄到一些奶糖,那简直就是奢侈品,夏天里能吃上根橘子汁冰棒,准是小资生活。如今孩子们对这些食物也许都不屑一顾。村里家家养了一头猪,快过年的时候,凌晨就听到刺耳的猪叫声(村里在宰猪)。只有中秋年节里,家里才能吃上大块的猪肉和大海鱼,过年能吃上几顿肉水饺,就有大大的满足感;平日里有机会吃上白面馒头,白米饭更难得吃上几次,炒菜除了油之外,还有味精和酱油,其它调味品就没怎么见到了。那时,村里流传一个故事:“某个村民因外出买了几只螃蟹,回家后碾碎,做成螃蟹汤,全家人美美的喝上了一顿大餐”,当然现在谁家这么吃螃蟹,那就是个笑话了。
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里,还留着一些计划经济的印痕,也偶尔听大人们谈论粮票的事情,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时期的产物,粮食是计划分配,只有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饮食和物资相当困乏,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农产品供应状况改善、粮食价格“双轨制”的推行[1],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
时代特征:饮食逐步丰富,第一次下馆子(到饭点吃饭),调味品鸡精出现,方便面、火腿肠、榨菜开始流行。
经过3年的马站联中(由附近几个村组成的联合初级中学)学习,我于1996年考入赣榆县中,结束了单纯的乡下生活。到了县城,感觉这个世界真是精彩:第一次吃食堂,第一次到浴池洗澡,第一次逛繁华的商场,第一次在剧院看电影......带着
满满的新奇感,开始了3年的高中住校生活。高中学习非常紧张,课业负担很重。每个月只放两天假,这是最快乐的时光,有时就约上几个好友,到附近的市场上逛一逛,市场上有各式零食小吃摊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美的吃上一笼小笼包,再加一碗豆腐脑(类似现在的豆花),这算是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总觉得外面的任何食物都极其美味。回去的时候路过批发市场,买上一箱方便面、几袋火腿肠和榨菜丝(买的多,有批发价),宿舍生活就变得有滋有味。
有时候也会回家一趟,到车站坐上一趟回家的大巴,一路颠簸着,在傍晚时分回到家中。母亲定会做好几个可口好菜等着。第二天又要坐同一趟班车回县城,临走前,母亲已经炸了小黄鱼,炒制了咸菜鸡蛋,拎上一包亲手摊制的手工煎饼,这样一周的宿舍生活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个时期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段,加上学习用脑集中,很多同学可以从学校的小店里,买到透明玻璃瓶酸奶补充营养所需。高考哪天,在学校食堂吃了平生最丰富的一顿集体桌餐,每桌10人,多是大鱼大肉,还有一整只红烧鸭子,尽管极其丰盛,但实在压力太大,毫无胃口。
在忐忑的不安中,等待高考分数的公布,家里实在呆的无聊,每天不断的在玩着小霸王学习机(插上卡可以打游戏),接到电视屏幕上,有时候可以练练键盘。直到有一天,通过固定电话查询到高考分数(不像现在有手机、互联网那么方便),分数不算好,最后就迷迷糊糊的选择了徐州师范大学,至此高中生活告一段落。
3 学成于21世纪初
时代特征:食物更加丰富,开始能够吃好,饭馆吃饭已经常态,全国各地美食汇聚。
1999年9月,我一个人坐上了新浦到徐州的绿皮列车,车票大概7.5元(半价),经过将近4个小时奔波,来到苏北最大的城市徐州。城市的印象跟县城明显又有了许多不同,这里更现代、更洋气一些。火车站很大,站前广场上很多车辆行人交织着。来到大学,遇到了天南地北的同学(他们大部分都是江苏各市的),但很快大家因为方言的差异,分成了苏北、苏中、苏南,每天男生宿舍卧谈的话题除了女生外,还离不开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美食》创刊30年论文57
与高中很大不同,食堂的花和品种更丰富了,早餐有北方人喜欢的馒头、油条、豆浆、鸡蛋,也有苏南人喜欢的面包、蛋糕、花卷、牛奶等,当然也不乏一些特,如小笼包、煎饺。中午的食堂花样就更多了,除了各式炒菜之外,还有面条、炒饭、混沌等等。如果经济条件好,还可以吃上小炒。
最让我难忘的是食堂的煮排骨,每份都有六七块大排骨,盛满一个大铁盘子(学校发的餐具),价格最初2.5元,到毕业前涨到了3元,只要买上一份,加上一份米饭,那就会吃得饱饱的。
尽管这时候食堂的花样不少,但也很难满足同学们的增长的消费胃口,学校门口的小餐馆开了一整排,各式小炒那是应有尽有。三三两两的同学,一起到外面点上几个菜,一般也就十几元钱,一顿丰盛的午餐就解决了。这个时期,餐馆的生意一般都比较红火,外出就餐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帮助老师做点事情,他们也会请我们去餐馆吃上一顿大餐。
随着毕业的临近,空气中弥漫着伤感情绪,毕业班的同学则会经常以宿舍或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集体聚餐野炊,餐饮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虽然同学们手头都不很宽裕,但每餐也经常性的喝喝啤酒。2003年毕业前又遇上了“非典”(2002年11月16日,中国广东首先发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SARS)的病例,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SARS迅速扩散和蔓延至众多国家[2],致使全国恐慌),学生们只能禁锢在校园里用餐,愉快难忘的大学生活就匆匆结束了。
4 工作在2018年
时代特征:全球化加剧,食物丰盛,外卖,自热食品风靡,吃出富贵病(三高),健康绿饮食消费需求旺盛。
小鬼当家国语版
由于1999年的高考改革(扩招),经过4年的磨砺,2003年毕业时,也同样遇到了分配改革,作为师范生,按照培养要求,苏北每个市里只有25%的同学可以自由择业,剩下的需要回家乡工作,由教育局统一安排。由于我的大学期间实践能力不错,加上妹妹在南京读书,我决定到南京招聘会上试一试,最终顺利进入了如今工作的南京农业大学。
刚工作时,工资不高,只有1000元左右,不过这个工资,吃饭是没什么问题了。再后来,随着职称提升,工资也逐步提高,2018年已近万元。2005年结婚了,凑钱买了一处房子。生活总算在不断改善,开始经常自己做饭,菜场的菜品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供给充足。2009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开始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尽量选择绿生态的食品,由于身处农业大学,也有先天条件学习到更多农产品知识。这期间由于工作交流需要,在祖国各地出差,不断的领略祖国的各地特美食。当然由于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外出就餐的机会不断增多,吃也变成了很多人的负担,也有人因为富裕了,饮食过度,出现了严重的三高,如何吃出健康也变成一门学问。直到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众的八项规定[3],严格控制政府和事业单位接待标准,可以说也给很多人直接减负。
随着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跨境电商)、食品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中拥有了更多便利和选择,各水果、南北零食、奇珍异货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民的手上,天天过年的餐桌习以为常,足不出户的美食触手可及。如今的饮食可谓彩斑斓,大街小巷都不乏特美食,各个城市都少不了美食街,大小
我的美食健康食谱主题论文摘要内容商圈更不乏品牌特美食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美食都能集聚到一席天地。人们的视野里除了传统的猪牛羊、鸡鸭鱼之外,还有满大街的小龙虾和各烧烤火锅,海参鲍鱼大闸蟹都不足为奇。网络上还风靡着旅游自热食品、居家半成品、极速美食外卖等等。
祖国改革开放的40年里,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味蕾中留下了许多珍贵记忆,感恩祖国的发展,让我们这一代有机会一饱口福。
参考文献
张学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粮票交易现象探析
[J]. 中共党史研究, 2009(07):47-55.
太阳课件薛 澜, 张 强. 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
系建设[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1-6.
新华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
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众的有关规
定[EB/OL]. news.12371/2012/12/04/
ARTI1354620958764106.shtml.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