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关于饮食与健康论文:
电工培训教材  论文题目: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分娩结局的影响深圳妇幼保健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1 年 3 月—2021 年 5 月期间在该院行产前检查,且在该院分娩的 18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 对照组常规行孕期指导,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胎儿情况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根底上增加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比拟两组产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新生儿体重、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妊娠并发症率〔4.44%〕显着低于对照组〔2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均无早产、死产等情况。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有助于改善分娩结局 , 降低剖宫产率、 妊娠期并发症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于母婴健康较为有利,应推广使用该孕期干预方法。
  [关键词] 孕期;营养监测;体重管理;分娩结局
  近年来,我国对于母婴保健关注度不断提升,同时也加大了母婴保健管理力度,母婴保健工作水平显着提升。妊娠期营养、体重管理是母婴保健工作的重点,既要保证产妇获得充足营养、胎儿健康成长,又要通过妊娠期营养、体重管理预防巨大儿、难产等情况,因而有必要强化妊娠期营养、体重管理措施[1]。 该研究从 180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作用进行比照分析,旨在探索一套有效的孕期营养监测和体重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 2021 年 3 月—2021 年 5 月期间在该院行产前检查,且在该院分娩的 18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 两组产妇均在孕 12周前入组,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受孕,入组时无妊娠合并症,身体健康。 观察组产妇,年龄 22~38 岁,平均年龄〔30.14±8.16〕岁;其中初产妇 54 例,经产妇 36 例,产次1~3 次 ,平 均产次 〔2.14±1.17〕次 ;孕 前体重指数 20~25kg/m2,平均(22.45±1.97)kg/m。 对 照组产妇,年龄 22~36岁,平均年龄〔29.03±7.11〕岁;其中初产妇 56 例,经产妇34 例,产次 1~3 次,
平 均产次 〔2.21±1.13〕次 ;孕 前体重指数 20~24kg/m2,平均(22.13±2.19)kg/m。 两组产妇中均已排除习惯性流产史,不良孕史,肝肾功能异常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玉兰油莹肌亮肤液  对照组患者常规行孕期指导,包括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胎儿情况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根底上增加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
孕期体重增长 11.50~16.50 kg;假设产妇孕前已经超重,那么孕期体重增长必须严格控制在 5.50~11.50 kg 内, 孕中晚期为 0.20~0.35 kg,孕前属于肥胖者,孕期体重增量较超重者再减少 2.3~3.4 kg,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控制在0.15~0.25 kg 内[3]。 产妇每周同一时间在家中测量体重,并记录,随访获得体重信息后及时评估,测量超出〔少于〕正常范围体重,催促产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增加[4]。 鼓励产妇每日进行产妇健身操、散步等活动,通过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提高身体机能,为分娩做好准备。
  1.3、观察指标
  记录产妇孕前体重,产前体重,监测孕中晚期〔孕13~40 周〕每周体重增加数值,计算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新生儿娩出后统计两组新生儿体重。统计两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蛋白尿等妊娠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情况,记录阴道分娩、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并统计巨大儿发生率,监测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青春期教育教案
  1.4、统计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比拟三种颜幼儿园
  观察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产妇孕期体重增加和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加比拟[〔x±s〕,kg]
  2.2、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比拟
  观察组妊娠并发症率〔4.44%〕显着低于对照组〔24.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比拟[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