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摘  要]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由法国华裔女作家张有敏撰写,作为一本受众体是法国民众的中国饮食文化类书籍,此书于2016年10月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法国人极大的关注。除了许多法国媒体对此书进行推广宣传外,法国读者也在网上发表了关于此书的评论。旨在通过搜集、分析《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的读者评论数据,整理归纳法国读者对该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的偏好、作品吸引读者的要素以及法国读者的主要期待,从而为以受众为导向向法语地区推广中国饮食文化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中国饮食;跨文化;读者评价 
《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中国饮食文化在法国的
跨文化接受研究
张    蝶    兰    茜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
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著名翻译学家纽马克曾经说过:“  食物是一个国家文化中最为敏感,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由此可见,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跨文化传播中传递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美食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一、法国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饮食文化大国,两国间的饮食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中法人民相互了解、以食为媒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尽管近年来中法两国饮食文化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法国普通民众开始接触、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但在一些法国人眼中,中国饮食仍然以藏于街头巷尾、廉价快捷的快餐店,或者是菜繁杂、价格实惠的自助餐的固有形象存在。另外,很多法国普通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认知存在各种各样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即使现在很多法国城市都有中餐馆,许多法国人依然认为中餐不精致、过于油腻或者不卫生。这些饮食文化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误解、缺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更有效的方式增进法语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以消除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偏见和误解,从而促进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
二、法国图书市场的中国饮食文化书籍
在众多文化传播渠道中,书籍是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阅读都是法国人的灵魂,即使在电子产品兴起、娱乐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化的今天,法国人依然保持良好的纸质阅读习惯。
目前,在法国图书市场,已经有部分中国饮食类书籍在法国出版,它们是法国普通民众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这些书籍的特点会发现,它们大多是由法籍华人撰写的中国菜谱,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显得较为单一,大多都仅用传统的、“  说明书”式的讲授式方式讲解中国菜肴的烹饪方法与技巧。
2016年10月28日,由法国华裔女作家张有敏撰写的《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在法国出版。张有敏成长于传统中国厨师家庭,该书以作者父母在法国开中餐馆的经历编写。在书中,她不仅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展示了中国菜的烹饪特点、食材、器具以及四十余道中式经典佳肴的烹饪方法,而且还介绍了父辈在法国创立中餐馆的家族历史,诠释了藏在父母私房菜里的悲欢与乡愁,以及中国传统家庭与美食之间的联结。
此书一经出版,迅速引起了法国人的极大关注,法国杂志、广播、网站相继报道这本与众不同的中国食谱,许多法国读者也在法国媒体的推广报道后购买、阅读了这本书,并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此书写作风格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的评论和见解。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中国饮食文化对外话语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SCTUSK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72《名家名作》·研究
三、基于作品受众的新研究视角
在对先行研究进行梳理时发现,目前关于在海外出版的中国饮食类书籍的研究都是从作品本身内容、写作特点出发,探讨对中国饮食跨文化传播的启示,而忽略了书籍受众——国外读者对中国饮食文化话语的评价、反馈,而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必须要评估受众的反馈,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研究空间。
此外,目前学界尚未对在法国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类书籍开展研究,而本文依托2016年在法国出版的《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研究文本具有鲜明的特。
作品的意义并不是为了让学者进行解析,只有作品变为和读者直接发生关系的审美对象,其中的思想、文化传输才得以生成和完善。因此,通过整理、分析法国媒体及法国读者针对《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发表的观点和评论,能够明晰法国受众对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的感知、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吸引法国受众的要素和受众的主要期待,从而为中国饮食文化在法语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传播中,以受众为导向,创新对外话语构建,讲好中国饮食文化故事提供思路。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搜集《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法语原版)的读者评论数据,以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ROST CM6软件对读者评论进行情感分析和词频统计,从而归纳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构建吸引法国读者的要素和受众的主要期待。
(二)研究过程
1.读书评论采集
本研究的读者评论数据主要来自法国图书电商网站、法国书评网站和作家博客、法国媒体网站等多种渠道。《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自出版以来,法国媒体在许多网站对该书发表了评论。此外,法国读者也纷纷在法国图书电商网站上发表了关于此书写作风格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内容的评论和见解,这为研究该书受众的评论和观点提供了非常便利和重要的资源。这些网站中能到丰富的受众评论数据,且评论内容多针对书籍内容本身,因此对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读书评论数据处理
本研究从以上网站采集到法语受众评论数据共102条,建立了本研究的文本语料库。对于采集到的评论,用文本挖掘工具ROST CM6对其进行情感分析,这是一种建立在用户发表的文本内容进行情感分类的方法。ROST CM6软件能够自动将采集到的读者评论数据进行情感属性归类,将它们分别划分为正面情感、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出法国读者对于该书的情感倾向和满意度。
此外,为了明确《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使法国受众产生三种不同情感倾向的要素,还需要分别对属于正面情感、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的评论进行词频统计,从而了解法国受众在做出三种不同情感倾向评论时涉及的主要内容,同时结合文本分析,整理归纳出法国受众对这部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的偏好、作品吸引受众的要素及法国受众的主要期待。
鉴于采集到的读者评论均为法语,而ROST CM6目前仅支持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词频统计,因此,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将所搜集到的法语评论均翻译为中文,转为ANSI编码的文本文档后,再利用ROST CM6软件进行上述分析。
3.读书评论处理结果分析
(1)法国受众情感分析
首先,将《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的所有中文译本评论数据导入ROST CM6,使用该软件进行情感分类后,得出如下结果:在102条读者评论数据中,属于正面情感属性的评论为97条,属于中性情感属性的评论为2条,属于负面情感属性的评论为3条。三种情感的评论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评论来
源网站
评论
网友
实惠的美食食谱
评论中文翻译
评论情
感属性Amazon Laeti
这是一本有灵魂的饮食书籍,这本精美的书
里融入漂亮的插图和不太复杂的中国食谱。
作者首先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她童年的
细节,尤其是她家族的历史。文字十分优美,
插图也很精致。它不仅仅是一本饮食类的书
籍,即使它让你立马有了下厨的冲动。
正面
Déc itre
Jade
D.
家庭故事部分比较有趣,但书里的私房菜并
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有特点。
中性Fnac
Rene.
C
我本来期待能在这本书中发现更多的具有
“家庭特”的烹饪食谱,但结果这本书仅
仅让我看到了亚洲菜众所周知的一些共性
而已。
负面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法国读者在阅读该书后的情感倾向:其中正面情感在95%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法国读者对于《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接受度总体较高。但出于一些因素,该书仍然未能满足少部分法国受众的读者期待。
(2)作品吸引法国受众的要素及受众期待分析
鉴于ROST CM6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法国受众评论数据均属于正面情感,只有极少数评论数据属
于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因此,本研究对属于正面情感的法
073
国受众评论采用词频统计的方式,进一步分析该作品吸引法国受众的要素;而对属于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的评论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这部作品未能满足部分法国读者期待的原因。
首先,用ROST CM6软件对属于正面情感的法国受众评论数据进行词频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依次为“本书”“插图”“其他”“精美”“中国”“菜谱”“简单”“家族”“故事”“到”“尝试”“感人”等;但这之中的部分高频词汇,如“本书”“其他”等词虽然多次出现,但对于判断作品内容吸引受众的要素并无价值,因此予以剔除。经筛选后,对于判断作品吸引受众要素具备参考价值的高频词汇有“插图”“精美”“菜谱”“简单”“故事”“家庭”“尝试”“感人”。词频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词汇出现频率(次)
插图82
精美73
菜谱65
简单59
故事57
家庭52
尝试23
感人17
结合本书的写作方式和特点,可以分析出,《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吸引法国受众的要素为书中的手绘插图、菜谱的实操性以及作者对家庭饮食文化相关故事以及家族历史的书写。
其次,根据对属于中性情感和负面情感的评论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归纳出,少部分法国受众认为作品中呈现的中国菜较为单一,并未能够满足法国读者对中国菜多样性的期待。
五、结论
文化认同由浅至深分为三个层次:认知层次、文化情感层次和文化行为意向层次。
根据上述分析,张有敏的《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让法国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多层次的认知,在情感上对作品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构建产生了喜爱。虽然该作品向法国受众展现的部分中国菜与其他饮食类书籍中的中国菜类似,在菜系的选择上缺乏独特性和多样性,因此未能满足部分法国读者的期待。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独特的手绘插图形式向法国受众展现了食材、配料、器皿、烹饪方法等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的诸多元素,使法国受众在感知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内容时,获得了更多的美感和想象的空间。
其次,根据部分法国受众评论可以得出,这部作品向受众呈现的中国菜谱,其中所需要的食材在法国易于到,烹饪方法也并不复杂,这使许多法国受众在行为意向上也开始有所尝试,纷纷走进厨房,在实操中体验中国饮食文化。
此外,作者在构建《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中的中国饮食文化话语时,“以讲代说”,采用故事化叙述的方式,而非传统说教式的方式,向法国受众讲述了与菜肴相关的童年回忆或家庭故事以及家族在法国创立中餐馆的奋斗史,让作品中的饮食文化元素生活化、生动化、具体化,从而提升了中国饮食文化话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liane Cheung. la table d’une famille chinoise [M]. Paris : Alternatives, 2016.
[2]储平如. 我国自媒体短视频在海外平台的传播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1.
[3]李俏华. 基于接受美学的《青梅竹马》中译本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4]李明晨.中国饮食的跨文化书写:评《鱼翅与花椒》[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35(2):22-26.
[5]苏育彣.Youtube中国饮食文化视频在德语地区的传播现状与效果分析[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
[6]徐梦真.从《鱼翅与花椒》看中国美食简朴自然之道跨文化传播的启示[J].今古文创,2020(21):52-53
[7]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传播与“走出去”的路径[J].文化发展论丛,2016(1):49-65.
[8]赵愿. 中国饮食文化类纪录片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0.
[9] 周素文.中国饮食的跨文化传播:《中国食谱》评述[J].食品与机械,2020(10):235-236.
[10][法] 张有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M]. 管非凡,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
[11]张薇薇.借力新媒体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民间美食短视频为例[J].今传媒,2021,29(7):1-3.
作者简介:
张蝶(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化、法语教学法、中法跨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