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J J L
技交流厨
“李庄白肉”是川南历史
文化名镇李庄的传统美食。
“李庄白肉”亦名“李庄刀口蒜泥
白肉”,原名为“裹脚肉”。抗日战争期
间,迁居在李庄的文化人陶孟建议,
将其改名为“李庄白肉”,此名便沿用
至今。
“李庄白肉”烹制中一般选用饲养
一年以内的“长白山”“约克”“巴克
夏”等皮薄肉嫩、肥瘦比例恰当的猪
类品种的二刀坐臀肉(每头猪仅有1500~2500g左右),经白水煮至刚断生捞起放入冷开水中浸渍凉透,然
后捞起滤干水分再切片凉拌而成。
“李庄白肉”的烹制技艺,经过历代厨
师的探索与提高,使之达到了炉火纯
青的地步,并成为李庄一块远近驰名
的金字招牌。因此,在川内便有“到李
庄不品尝李庄白肉等于没到李庄”之
说法。
“李庄白肉”名扬全川,其自有绝
妙的制作技法。一是煮肉讲究,猪肉
在煮制中须一直保持90℃水温,即水
沸时就加凉水,使肉从外到里均匀受
热,肉煮至刚断生便将肉捞起放在凉
开水中浸渍凉透,以防“结皮”而影响
刀工片制及泽;二是刀工绝妙,片
肉时,厨师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用专
用刀具先从猪皮面进刀,然后几乎是
凭感觉往下进刀片肉,须片出的肉片
厚薄均匀,每片长可达20~30cm、宽
宝宝不好好吃奶
15~20cm、厚仅1~2mm,肉片薄得可
以透出人影;三是调味别致,将干的
油浸七星辣椒、油浸花椒与大蒜一同
舂成糊状,使其成为“糍粑椒”后,再
加入适量酱油、味精、白糖、香油调制
而成。如此这般烹制的蒜泥白肉,其
成菜香辣鲜美、肥而不腻、爽脆嫩滑、
咀嚼化渣而回味无穷。如此别具匠心孕妇应该吃什么奶粉
烹制的冷派“李庄白肉”自然而然便
在川内声名鹊起。
“廖白肉”是川北古邑中
江县的传统美食。
闻名遐迩的“廖白肉”为厨师廖润
之创制。廖润之于民国之初13岁时,
从家乡阆中来到中江县城“万顺白肉
馆”,师从江万顺学习白肉制作技艺4
年,后留任饭店事厨8年。其后,师父
江万顺病故,廖润之与其师弟便将
“万顺白肉馆”之“白肉”改良,并更名
为“第一楼廖记白肉馆”继续经营。正
是廖润之对“江氏白肉”进行大胆的
改良创新后,才创制成就了具有香而
不艳、辣而不燥、肥而不腻、软而不
烂、风味独特的“廖白肉”,使之远近
闻名并享誉全川。
“廖白肉”声名远扬,其亦自有一
套秘制技法。一是选料独特,只选用
黑猪的连腿肉(因这一部位的肉肥瘦
相宜,爽口不腻),再将肉切为宽窄长
短相等的块状(一般每条块长约20~
30cm,宽约8~10cm);二是煮肉别具
一格,肉在煮制时将其放入砂锅内用麻疹疫苗接种
新鲜米汤煮,煮至八分火时(所谓八
分火指猪肉皮刚能用铁抓钩钉穿为
度)捞起;三是刀工精湛,采用全川独
一无二的俗称“蛮刀”法切制肉片,具
体操作方法是刀刃口的前端有1cm
长的钉状物起到在砧板上固定菜刀
位子的作用,切肉时是靠左手移动肉
条的位置,右手来回切肉(此刀
法获得1965年绵阳地区十八县市烹
饪大比武“刀工第一名”,被誉为巴蜀
一绝);四是调味精致,选用上等的
“口蘑酱油”,加以适量的香料、红糖,
以温火熬制成“附壁不流”的复制酱
油,并将辣椒皮与辣椒籽分别制作出
红油(辣椒油)再混合使用,以及选用
鲜独蒜(没有鲜蒜的季节,使用其地
窖储藏鲜蒜烹制,绝不使用干皮蒜)
制成的蒜泥及炒制微黄的盐一起共
同调制成蒜泥味汁;五是装盘讲究,
皆以热盘上桌,将切好的白肉片要放
在小竹蒸笼内入笼锅中“搭一火”,致
其肉片略有黏度,然后入盘浇上秘制
蒜泥味汁上桌。如此制作精良的热派
“廖白肉”,理所当然受到广大食客的
烹饪大师话名肴
孕妇梦见别人生孩子
—千年等一回,当蒜泥与白肉邂逅(二)刘冲/文
46
C J J L
厨技交流
青睐及追捧。
以上两种实至名归的“白肉”佳肴,不仅在餐饮业界成就了各自的名望,更为川菜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亦给众多餐饮从业者阐明一个真理,虽是平常之物,只要精烹细调,依然味美至臻。
由此看来,蒜泥白肉千真万确是一道凉菜肴,只是冷食与热食皆可罢了。至此,蒜泥白肉的冷与热归属范畴争论亦可休矣!
蒜泥白肉从旧时发展到今天,其已奠定了在川菜传统名肴中的地位。如今的蒜泥白肉,大多都以冷食制作上桌较多,以热食制作上桌较少。无论冷食与热食,蒜泥白肉呈现给人们的美味各有千秋,也将继续在人们的餐桌上演饕餮盛筵。
笔者在其多年研析传统蒜泥白肉的制作中,积累了一些烹饪经验。在此,特将传统蒜泥白肉制作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以飨广大烹饪爱好者。
一、白肉的选料
烹制传统的蒜泥白肉,其“白肉”用料极为讲究,要选用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准确地说,每头成猪身上能用于制作蒜泥白肉的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大约为2000~3000g,最佳部位是选离猪尾越近的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越好。选“白肉”料时,须注意要选粮食饲养的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为佳,这样的料制作的“白肉”肥而不腻;饲料饲养的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较次,在烹制蒜泥白肉时多少会影响菜肴的质地和口感。
二、白肉的加工技法
第一种技法为旱蒸白肉。将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整块除尽猪毛及污渍,放入米汤中浸泡约5h左右,漂尽血水。然后入笼蒸至约八九成熟,待自然冷却后出笼便成“白肉”料。此技法一定要注意蒸制猪坐臀肉或猪
连腿肉时要先漂尽血水;蒸制后一定
要冷却后再出笼,只有如此才能保证
“白肉”料白味正;另外,蒸制猪坐
臀肉或猪连腿肉时特别要掌握好火
候,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若熟透过
火,烹制的蒜泥白肉便会逊许多。
第二种技法为汤煮白肉。将猪坐
臀肉或猪连腿肉整块除尽猪毛及污
渍,漂尽血水,然后入锅加入米汤小
火煮至约八九成熟,待自然冷却后起
锅便成“白肉”料。此技法煮制“白肉”
料,米汤与猪坐臀肉或猪连腿肉的比
例以10∶2为佳;煮制猪坐臀肉或猪连
腿肉时不宜大火;煮制后的猪坐臀肉
或猪腿肉一定要在锅中自然冷却再
捞起,以免“白肉”料变黄变暗,影响
成菜效果。
三、复制酱油的制作
烹制香味美的传统蒜泥白肉,
制作复制酱油也特别重要。其制作方
法是,酱油入锅中再加入鲜汤(系土
母鸡与猪蹄熬制而成,一般以1只鸡
配2个猪蹄加适量清水熬制成5000ml
鲜汤为佳)、冰糖(红糖)、生姜块、香
葱结、八角、桂皮、、小茴香、干
姜、豆蔻、草果、白芷、川芎、香叶、陈
皮、良姜、罗汉果、香茅草、砂仁、紫
草、甘草、丁香等,使用大火烧开后改
小火熬制约60min以上(十成的酱
油、鲜汤熬制成约五成即可,冷切后
呈浓稠状为佳),然后起锅盛于容器
中于阴凉处放置一夜(约8h以上),
最后滤尽残渣取净汁即可使用。
四、红油的制作
烹制传统蒜泥白肉中,必须使用
红油,其制作亦较为讲究。其制作方
法是,将舂制的带籽粗辣椒粉
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热水拌匀(以辣椒
粉手捏成坨干湿合适为度)浸渍放置
一夜(约8h以上);锅置火上烧热,
倒入纯菜籽油烧至三四成油温时,放
入生姜块、香葱结、香叶、八角、白蔻,
再小火烧至七八成油温时,再将生
姜、香葱、香叶、八角、白蔻捞起不用;
继续小火烧至锅内油面油沫散尽且
冒青烟时,再将油倒入油盆中晾至约
七成油温时,迅速放入带籽粗
辣椒粉搅散片刻,待油温降至约五成百年前美食食谱
油温时,再迅速放入舂制的二金条细
辣椒粉及白芝麻搅散,然后将其放置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一夜(约8h以上),直接使用或滤尽
残渣使用即可。
五、蒜泥的制作
烹制传统蒜泥白肉的蒜泥一般有
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将大蒜放在砧
板上剁成极细的末,加少量鲜汤浸渍
稀释后成泥;另一种是将大蒜放在石
制容器中捣成泥。根据笔者经验,两
种蒜泥以捣制成泥状的蒜泥为佳。特
别注意的是,制作蒜泥的大蒜选用大
个的鲜独头蒜为佳。
六、白肉的装盘
第一种为热食装盘。将蒸好或煮
好的“白肉”料采用斜刀片成薄如纸
的大片,要求刀工精湛,厚薄均匀,再
将片好的“白肉片”放入小竹笼中,接
着入笼锅使用大火“搭一火”,待肉片
略有黏度(不宜久蒸,肉片一热即
可),取出装盘,然后浇上蒜泥味汁上桌。
第二种为冷食装盘。将蒸好或煮
好的“白肉”料采用斜刀片成薄如纸
的大片,要求刀工精湛,厚薄均匀,或
整片或卷制装盘,然后浇上蒜泥味汁
上桌。
蒜泥白肉是一道川菜传统代表名
肴,多年来备受食客青睐,其制作的
确需要掌握一些技术要领。与时俱
进,蒜泥白肉在餐饮世界的汪洋大海
中也在不断地演变。继承与发展应该
是相辅相成的,要使蒜泥白肉这道名
肴久经不衰,川菜烹饪工作者还需继
续探索总结,只有掌握了顺应时代潮
流的烹饪秘诀,蒜泥白肉才会在餐桌
上永远飘香!(全文完)
47